河北文化“换挡”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近期,河北文化建设喜讯频传:第14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个世界顶尖级杂技节目角逐“金狮奖”;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话剧《雾蒙山》、魔幻剧《黄粱梦》获“文华奖”;在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该省组织拍摄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获得最佳故事片和最佳音乐奖。
文化体制改革为河北的文化建设引来了源头活水。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河北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艺院团改革:千树万树梨花开
成立于1974年的大厂评剧歌舞团,上世纪80年代起就是国内文艺院团改革的典型,曾被誉为“全国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以前改革都是‘小手术’,是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而现在就要动‘大手术’——体制要变了。但毫无疑问的是,改制将为大厂评剧团的跨越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机遇和广阔平台。”时任团长赵德平说。
剧团改成演艺公司后,激发了员工的活力。“以前在事业体制下,演员级别越高收入越高。现在不同了,谁演得多演得好,谁的收入就高。”有“小赵丽蓉”之称的李玉梅告诉记者,“付出就有回报,公司的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而我个人的收入也由两三千元涨到万元左右,演出市场则由省内拓展到全国。”
不仅仅是大厂评剧团,河北省文艺院团改革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河北省杂技团和吴桥杂技协会组建河北地缘吴桥杂技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开创了“剧场+剧团+精品”的经营模式;省河北梆子剧院组建了河北燕赵演出有限公司,依托河北大戏院,承接引进演出中介,经营国内外演出,成为国内一流的专业化演出营销机构;唐山市整合市直京剧、评剧、皮影、唐剧和歌舞5个剧团,组建成演艺集团公司。演艺集团成立一年来,演出300多场,收入400多万元……
新闻出版改革:弄潮儿向涛头立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综合排名居全国第8位,较去年提升两位,位列地方出版集团第7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近年来突然的“换挡加速”令业界瞩目——2012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利税6.16亿元,同比增长52%;资产总额达到95.8亿元。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金卿坦言,集团发展的“加速度”源于改革创新举措。他说:“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用5年时间实现了由一家传统事业出版单位向现代出版传媒企业的蜕变。出版单位转企,体制改革是根本,机制转换是核心,资源整合是关键。”近年来,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50多种出版物获国家级大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截至目前,全省169家出版发行单位、223家电影制片和发行放映单位、1家新闻网站、75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提前完成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在2012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和表彰大会上,河北省两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据了解,河北计划整合省内有关报刊资源,组建一个大型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传媒集团,实现全省非时政类报刊资源的重新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闻出版传媒企业。
广播电视改革:映日荷花别样红
“喜欢的电视剧错过了开头,可以倒回去重看;喜欢什么影视剧,可以像点歌一样在点播平台上随意选择。”这是电视回看、视频电话、云点播等新业务给人们带来的全新“电视生活”。
“我们就是为百姓提供这种‘小服务’的提供商。”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杨能斌说,这一切的变化还要归功于文化体制改革中河北省广电网络的顺利整合。
据杨能斌介绍,2010年,河北完成市县网络传输机构整合,真正实现了“全省一张网”,建立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全省广电网络新体系,使得内部管理不断规范,企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是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频道在管理模式、用人机制等方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全新的管理机制和用人制度调动了全体员工的主动性,节目内容“贴地皮儿”,节目形式“接地气儿”,被观众誉为“咱老百姓自己的频道”。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