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把可听性放在第一位 交响乐创作也可以“小而美”

时间:2013年11月0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波莱罗》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的最后一部舞曲作品,被誉为20世纪交响音乐的旷世杰作,实际上它只有短短8分钟。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主题同样地反复9次,由小鼓、中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等乐器轮番登场,音乐的结尾以乐队的全奏达到高潮。“自始至终一个旋律却让每个听过的人过耳不忘,且能哼唱出来,完全没有单调乏味之感,它的伟大之处恰恰在此——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却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展示出如此丰富的线条,绽放出如此绚烂的色彩,更关键的是它拍打着听者的心灵。”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在日前由中国音协与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中小型交响乐创作研讨会上特别提到了舞曲《波莱罗》这个例子。

  自降世以来,《波莱罗》不但出现在大大小小的音乐会上,也出现在街头巷尾,甚至是人们的口哨声中,跨越地域界限被广为传播并受世人喜爱。而近年来,国内音乐创作特别是中小型交响乐创作中,具有鲜明人民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却几乎绝迹,几十年前那些群众喜爱的诸如《红旗颂》《梁祝》《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经典名曲广为传播的辉煌时代早已远去,留下的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种空白状态,其实是赋予当下我们这些音乐创作者以重任。”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副主席印青深表忧虑。作为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他与孟卫东、张千一、唐建平、王宁等著名作曲家就此一起寻找创作方向、研讨创作重点。他们近日发起的中小型交响乐创作,要求曲目长度以10分钟到20分钟为宜,特别好的小曲6分钟也可以,作品题材体裁不限,原创以及改编(民间小调)皆宜,尤其不提倡实验作品,强调以曲调优美、雅俗共赏为前提,要把可听性放在第一位。

  “当前这个时期,中小型交响乐作品的创作特别值得提倡,近些年大体量的晚会太多了,大家都追求‘大’,而忽略了‘小’。这次对中小型作品创作的倡导其实也标志着一种转变,说明大家都看到了问题,这对于音乐创作来说是一个福音,我很感动,也很有热情来创作。”原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著名作曲家唐建平特别提出,小作品只是体量与大作品不同,而不是艺术质量的区别,而且越小越需要特别灵性的表达,因此中小型作品要出彩更难。

  “让艺术回归本体。”这是不少作曲家们的共识。总政歌舞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张千一也特别提到,“不少大型交响乐作品从听觉习惯来说是距离观众越来越远,现在观众的审美习惯是喜欢时长短并倾向于聆听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近些年来的不少大型交响乐创作,因为受地方政府委约限制,都表现出强烈的主题性,只能在当地上演;抑或是学院派推出的一些实验性很强的作品,却很难被普通观众接受。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作曲家们特别提出:创作不要过多主题干涉,要给创作者充分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接地气”。“好歌大家唱,好曲大家奏,真正地让它生根开花,而不是演一场就‘见光死’”。中国音协副主席孟卫东幽默地表示。

  据了解,中小型交响乐创作活动,预计将推出10至15部新创作品,明年春天将由哈尔滨交响乐团进行全国首演。此外,中国音协还将于明年与国家大剧院合作推出“交响乐之春”系列活动,号召广大作曲家加入创作行列,希望真正推出一批“留得住、传得远”的优秀中小型交响乐作品。(记者 张悦)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