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电视节目的好模式也不是“保险箱”

时间:2013年10月18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曹玲娟

《中国好声音》式的成功只是少数,引进模式的中国电视节目输赢参半

好模式也不是“保险箱”

  2013年暑期档,中国各大卫视平台一度有13档音乐选秀节目同步播出,它们大多来自于国外电视节目的模式引进。蓦然回首,人们赫然发现,全球大部分有过成功经验的娱乐节目,都开始有个中国版本。然而,并不是所有“外来的和尚”,都能在中国的土壤上修成正果。

  现象:“我们有过度消费的嫌疑,好模式可能是十几年积累的,不会每年产出很多”

  10月7日,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延续首季收视神话,收官战以5.601的高收视率落下帷幕。

  此前,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于8月25日进行总决选。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更早在6月结束,接档的《快乐男声》也已于9月28日落幕。今夏尤为喧嚣的电视综艺荧屏,至此终于暂趋平静。

  这3档节目,是迄今世界最成功的3档音乐真人秀节目的中国版本。《中国好声音》原型是《The Voice》,《中国梦之声》脱胎于《Idol》,《X—factor》在中国则变身为《中国最强音》。2012年,引入正版《The Voice》模式制作播出的首季《中国好声音》收视率一路狂飙,总决赛6.1的最高收视率至今未破。于是,2013年,貌似“不差钱”的中国电视业界,迅速让这3档“汉化”节目为代表的13档音乐选秀节目会师中国。

  “13档音乐选秀节目同时展开、进行比拼的电视盛况,在我们的模式引进方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发生。”“梦之声”总导演王磊卿断言。

  不仅仅是音乐选秀节目,“模式风”似乎在一夜间刮遍了中国电视荧屏。一份不完全统计节目清单显示,近年来,仅东方、湖南、浙江、江苏4家卫视,便引进了21档海外电视模式。如东方卫视引进《中国达人秀》、《顶级厨师》、《妈妈咪呀》、《舞林争霸》等,湖南卫视则有《我们约会吧》、《舞动奇迹》、《我是歌手》、《百变大咖秀》等。至于原版版权国家,主要集中于荷兰、英国、美国,也有韩国、西班牙等。

  对于这股风潮,《舞林争霸》总导演徐向东说:“我们有过度消费的嫌疑。”他分析,“好模式可能是十几年积累的,不会每年产出很多。可我们引进了一批模式后,有几个特别成功的,刺激大家一哄而上,一下子各个电视台都把各个模式买了进来。”

  衡量:“买模式已经有不少失败案例,一窝蜂去买的时候,也就到了洗牌的时候”

  王磊卿曾在SMG艺术人文频道当过3年总监,他回忆,在2008年前后,有很多模式公司老总上门兜售模式,“拿个大包、一摞模式放到你面前,一张张给你看。大家就拿怀疑的眼光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时,王磊卿并没有想到,短短四五年后中国电视会疯抢模式。“那时,模式在中国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大家觉得花这笔钱不值。”

  那么,如今来看,引进国外节目模式,这钱花值了吗?

  就像做生意总会有赔有赚,吃到引进海外电视模式红利的,也不会是全部。

  “好声音”属模式引进类节目中的翘楚。第二季《中国好声音》首期收视即达3.516,总决赛10条15秒广告累计吸金3242万元,“一眨眼就是一套300多万元的房子”,再度刷新真人秀决赛吸金纪录,口碑效益得以延续。浙江卫视广告部主任王俊透露,“好声音”第二季光广告总收入就高达10亿元,这个数字是第一季的3倍。

  《中国梦之声》收视表现较平,但也取得了平均收视率1.646、最高收视2左右的成绩。其广告收益,则成为节目制作人员的骄傲。作为今年首次播出的节目,《中国梦之声》仅冠名费就接近亿元,总决赛15秒广告高达137万元,广告价格超越了首季《中国好声音》创造的116万元,为所在频道带来了大收益。

  湖南卫视年初曾以一档引进模式《我是歌手》热播荧屏,但随后强势推出的《中国最强音》,却被公认为不太成功。“最强音”的原版《X—factor》在美国可以与《The Voice》比肩,但不管去年在辽宁卫视手中,还是今年在以娱乐节目见长的湖南卫视手中,它都没能火起来。

  “引进模式成风,但最多再过两三年就会刹车。”“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认为,“买国外模式需要一定资金,而且问题是,买回来之后也不一定能做成功,这已经有不少失败案例了。”

  在王磊卿看来,“一窝蜂去买的时候,也就到了洗牌的时候。”在他看来,这个时间就在今年年底,“大家可以看看,买了这么多模式,成功的有几个。”

  启发:“好模式不一定就是好节目,真正好的节目要能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事实证明,引进模式本身,并不会成为节目成功的“保险箱”。

  “好模式不一定就是好节目。”在《中国好声音》之前,陆伟参与制作了数季《中国达人秀》。2000年亮相的首季《中国达人秀》,被业内公认为开启了中国引进正版选秀节目的首轮潮流。“从‘达人秀’到‘好声音’,大家都认为是模式的力量,他们不认为是节目制作的力量,这其实是误区。”

  “模式真的只是一个壳,最大的作用是让团队学会国际一流真人秀节目是怎么制作出来的。”陆伟形容,“就像一条生产流水线,你不过是买了更先进、更好的流水线,但怎么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取决于投入什么样的原料,包括创意、情感共鸣、个性展现等,不是光有流水线,生搬硬套就可以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引进节目模式成活率低的原因,在于国内电视台制作能力跟不上,导致再好的创意也无法执行到位。当然,也有客观原因,资金实力这一门槛,就令小公司与资金不足的卫星电视频道很难支撑起一个制作精良的娱乐节目,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大事”。

  成活率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理念的滞后、本土化水平的不足。按“好声音”制作方灿星制作公司总裁田明的话来说,就是“再好的东西都要落地,必须要和自己结合起来。”央视制片人刘正举也分析,许多引进节目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模式买入后制作时的本土化做得不到位。“对中国观众来说,真正好的节目是能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节目,否则就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有的地方卫视购买模式,还有意或无意地让其沦为“贴牌广告”。“买模式,必须要学到模式的精髓,而不是买一个模式挂另外一个羊头,不是买来打广告的。”有业内人士就私下表示,“‘最强音’为什么不成功?最重要的是他们引进了‘X’模式,但更留恋原来的快男超女模式,在权衡比较时,心里的天平更愿意往那边靠。很多制作的手段和方式,仔细去研究的话,还是走的老路。”

  王磊卿忠告,对一个团队来说,必须带着一种谦卑之心,认真沉下去学习、研究模式,甚至在模式当中进行本土化研究之后,超越这个模式。

  当然,模式本身也有高下,不能完全迷信。徐向东就一直在思考,专业口碑良好的《舞林争霸》为何后继乏力?复赛、决赛收视率为何不如初赛?主要是因为按模式要求,到复赛时舞者必须抽签俩俩配对,跟不熟悉的人跳不熟悉的舞蹈,“有技艺、有个性的舞者很多都没了,抹杀了个性和极致的能力,大家无所适从。你能想象杨丽萍与金星搭档跳国标吗?”

  徐向东得出结论,“模式不是万能的。《舞林争霸》的理论是对的,但后半段严重水土不服,肯定需要通过实践去改良。”他感慨,“只能说,有人花钱买到了完美的模式,我的不完美。”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