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体,艺术更有魅力
在济南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明星大腕不见了,奢华演出没有了。原计划90分钟时长的大型演出,压缩为16分钟的开幕式,并演出了一台催人泪下的吕剧《百姓书记》,可以说是别出心裁,开了大型文艺活动的新风。
按照以往惯例,作为一个国家级艺术盛会,人们想象中的开幕式会更加盛大、热烈、繁复,大舞美、大制作、大场面以及明星大腕,往往是少不了的。此次十艺节,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费财力,而把心思用在艺术本身上,彰显“回归艺术本体,呈现简约之美”的办节宗旨。此前在济南举办的十艺节专项比赛活动,也都不搞开幕式闭幕式,代之以一场皮影戏或一场相声,干脆利落切入主题,引来一片好评。
这些年,开闭幕式采用大型豪华演出似乎成了一种风气。比舞美,比规模,比奢华,没完没了的“人海战术”,没完没了的歌伴舞,一人唱歌,数十个、上百个伴舞。晚会如此,舞台艺术甚至是戏曲也“不甘落后”。一位导演就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排戏,钱多花在舞美上,哪台戏的舞美道具不得拉几车?舞台上堆得层层叠叠、满满当当,演员表现空间非常小。”
岂不知,这样的追求,离艺术的本质越来越远。一位艺术家就批评说:“舞台上的呈现仿佛不是艺术作品,倒更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而嘈杂的工厂车间。”千篇一律,哪来艺术个性?千人一面,何谈艺术创新?没有感动,只有空洞;万千意象,却留不下一点印象。更不用说由此造成的大量人财物的浪费,让人心疼。诗句“功夫在诗外”,在这里似乎成了强烈的反讽。
当戏曲艺术在以创新为名比舞美比道具的时候,却忘记了中国戏曲“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的虚拟性、写意性特点。过分地追求外在的形式,只能走向浮夸、虚无的形式主义,到头来忘记了艺术是什么。回归艺术本体,是对艺术规律的尊重。艺术家也只有真正地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有责任、有作为的艺术家的努力和担当。社会越浮躁,越要求艺术家的沉静和坚守;精神越庸常,越需艺术家以纯净、崇高的艺术创作实现精神引领。艺术家潜心修为,专心创作,拿出“十年磨一剑”的执着,也才能有所成就,让艺术作品有感染力,彰显艺术的魅力。
回归艺术本体,意味着艺术应回归大地,回归群众。豪华的舞台和排场,既浪费甚巨,又远离现实,更不接地气,与群众距离太远。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是反映了百姓喜怒哀乐、所思所想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摒弃华丽虚浮、形式主义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作品,是直面现实、贴近生活、“从泥土里开出花来”的作品。回归群众,艺术就富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