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古典数字工程 《论语》之外的孔子

时间:2013年08月01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 贺

《子曰》:《论语》之外的孔子(速写)

———栾贵明与中国古典数字工程

  “《论语》之外,孔子言论还有多少?藏在哪里?”这是从古至今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中外学者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实际上,自汉代以来,不断有学者从文献中收集整理孔子的言论。然而,古人通过人工从卷帙浩繁的文献中收集整理的孔子言论,难免有遗漏误植之虞。能否用计算机技术把孔子言论从历代古籍中找出来?今年4月,随着《子曰》一书的出版,这一千古之谜有了答案。

  “《子曰》虽不能说一网打尽孔子的所有言论,但确是迄今为止收集孔子言论最全的书。”《子曰》编者栾贵明说,《论语》全文1.6万余字,而《子曰》收集到的孔子言论多达16多万字。这多出来的孔子言论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北宋以前的22万种古籍中收集而来的。

  说起《子曰》,就不能不提钱钟书先生。1984年,钱钟书先生听女儿钱媛谈到英国学者用计算机研究莎士比亚戏剧,取得显著成果,颇受启发,遂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倡导中国古典数字工程。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当时在文学所任研究员的栾贵明牵头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从文献录入、校对到软件编程、设置输入法,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历时近30年,基本建成包括6000年、520万天,每天有13项记录的中国历史日历库;包括海量数据的中国历史地图资料库;含35万古代人物、近两万作者作品的基本库以及同步运行的文史工具库。《子曰》正是中国古典数字工程的一个最新产品。

  在《子曰》的跋中,栾贵明说:“只用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不足以明白他的。”“孔子当时周游列国,不是所有时候都有学生跟在身边,有些言论他的弟子不可能记录下来。”栾贵明说,孔子去世以后,在当时的交通和技术条件下,也很难想象短时间内这些分散在各国的众多弟子能聚集在一起共同审定老师一生的“真言”。而那些没有进入《论语》的孔子言论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孔子其人其思想不可或缺。实际上,孔子的言论在弟子、国君、士大夫甚至普通民众中曾广泛传播。“1973年在河北定县出土的《儒家者言》与被后世视为伪书的《孔子家语》内容相近,这就证实了《论语》绝不是收集孔子言论的唯一作品,更不是最全的作品。”

  在栾贵明看来,《子曰》的出版有两大好处:一是极大拓展了人们研究孔子的视野;二是加深了人们对《论语》的理解。比如,经过《子曰》的检索考证,今天流传极广、影响巨大的一些话语和思想,如“天下为公”、“移风易俗”、“良药苦口而利于病”、“不怨天,不尤人”等最初皆出自孔子之口,这就给人们从新的角度了解孔子提供了条件。

  栾贵明说,以往学术界有人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消极面”,但通过检索完全掌握材料后,他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说,通过电脑检索,这句话在《论语》中只出现过3次。一次提到了相关的“恕”字,另一次是子贡说的“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第三次是在“仲弓问仁”一节中,上句是“使民如承 大祭”,显然对着“使民”的帝王而言;下句是“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则是泛指百姓人群。这些丰富内涵往往不被注意,通过检索完全掌握材料之后,不怀偏见,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消极面”的结论。

  栾贵明说,利用计算机技术整理中华古代文献,不仅仅是便于检索查证,更可以帮助研究工作开创新思路、收获新成果。1980年,梁漱溟先生在接受美国教授爱凯专访时说,《论语》全文没有一个“苦”字。一位大陆学者为了验证这个观点,用方格纸把《论语》重抄了一遍,发现梁漱溟的说法是正确的。但这并不表明孔子没说过与“苦”有关的话。由于扩大了搜集范围,在《子曰》中,孔子说过的带有“苦”字的言论多达11条。“我们不反对梁先生的结论,因为孔子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乐观主义者。”栾贵明说,但有了这些新的材料,我们对于孔子的认识就更全面和深刻了。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