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批评?
与日益繁荣的网络文学创作相比,网络文学批评还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力量,对网络文学创作与生产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网络文学正在期待专业批评入场,但同时,传统的评论话语模式未必适合网络文学这种文本——
网络文学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批评?
“我写过一个情节,毒贩用牙齿把手榴弹的拉环咬开,我的读者中有个是军队的干事,他说他找手榴弹来试了,根本咬不开。他告诉我,手榴弹的拉环事先没经过处理,是不可能直接拉开的。”今年刚刚加入中国作协的都市题材网络作家骁骑校,在谈到读者对他创作的评论时讲了这件趣事。他说:“直接有效的读者互动是自己前进的动力。网络写手一天要更新几千字,不可能每个细节都反复斟酌,读者中有来自各个行业的专家,他们会指出bug(漏洞),不但能使作品趋于完美,还能令作者增长知识。”
同批加入中国作协的网络作家流潋紫也有同感:“在网络上一边写作一边发表,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广大读者在作品形成中的参与性。读者和编辑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知识储备,会帮助作者指出作品中可能出现的常识性错误或逻辑性不足,这些及时有效的批评和建议都对作品的最终完善产生了很大的帮助,《甄嬛传》就深受其益。”
参与了2013年中国作协发展会员相关流程的文学评论家白烨介绍说,今年刚刚加入中国作协的16位网络作家都是各个类型领域里的佼佼者,代表了不同题材与类型作品在当下写作的较高水准。比如写作后宫小说的流潋紫、桐华,写作古代情爱小说的天下归元,写作当代爱情小说的苏小懒,写作玄幻小说的辰东,写作军事小说的菜刀姓李等,都是各自写作领域里文学性较好、又广有影响力的作者。“他们的文学价值各不相同,但整体来看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链接与沟通上,都作出了各自的努力与贡献。”
随着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进入主流视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边界逐渐打破,势必在两种创作之间形成对话。白烨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分野,对照着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区别。而好的网络文学,一般都在向传统文学的品位靠近,或者说具有传统文学的某些元素。但是,一部分网络文学的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骁骑校表示,他在创作中很注重提升作品的艺术性,但读者最关心的是情节发展、人物命运,在修辞手法、叙事技巧上,即使发现问题也不会介意,他的作品《国士无双》去年曾得到一位专业评论者的点评,“这类点评和普通读者的书评大不一样,对我的优缺点有很清晰的认识”。骁骑校说。
白烨指出,网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文学批评的辅佐,但与繁荣的网络文学创作现状相比,网络文学批评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力量,对网络文学创作与生产的实际影响还十分有限。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基地专家欧阳友权也表示,网络文学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对其有深度、有科学分析水平的评论较少,尤其缺少贴近现场、贴近实际、贴近写手和网站、贴近作品本身的评论,很多点击率很高的作品,有效评论不多或评论声音明显单调。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作家作品的存在方式与传统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作协网络文学负责人马季指出,“80后”、“90后”作家的成长主要是通过网络而非纸媒,这直接导致作家产生机制发生变化,青年作家首先进入的是类型写作,而传统文学重视的修辞手法、叙事技巧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批评者介入网络文学的方式与传统文学应该有所不同,“要进行田野调查,要与网络作家成为朋友”。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认为,网络文学内部其实已经存在着某些自足的评价体系,虽然是业余水平,但一些读者对作品的理解非常透彻和巧妙,一些长评更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文人随笔,“他们对作品的介入方式可能会像金圣叹评《水浒》,而不是为这部小说写一篇论文”。当记者对读者书评的理论深度提出质疑时,邵燕君表示,这正是专业评论者在介入网络文学批评和研究时需要避免的一种心态。所谓的理论批评,并不是进入一切文本的唯一正确方式,“传统文学的批评系统其实是独立的学术话语,它是一种知识生产,有的与作品本身无关”。而作为类型文学的网络小说,它是通俗文学文本,大多不是学术性文学研究的适合样本。由此可见,网络文学需要的是关乎作家作品本身的批评和研究,邵燕君的主张是,“评论者要放弃固有的精英话语,进入网络文学的语境中,要学会属于网络文学的‘土著话语’”。据邵燕君观察,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作者的成长,一些作品已经具备了网络与传统的双重属性,既“好看”,又有针对现实的思考,而研究者的任务就是对此类作品进行甄别、指出其价值及与传统文学的传承关系,必要的时候,成为作者的粉丝,让有愿望提升阅读品质的读者关注到他,“你说的话只有让他听进去了,才能产生影响”。
流潋紫从自身体会的角度也提出,“网络文学的作者基本上不会订阅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文学评论期刊,不少评论者和研究者也不太会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网络上,这客观导致了双方的隔空对话和信息不畅,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代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也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她认为,“如果更多的专业评论者、研究者主动进入网络平台,通过博客、微博等渠道和作者形成对话,相信一定能对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成熟的网络文学市场将形成精细的分众化阅读结构,商业性诉求和艺术性诉求都将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位置,由于这一领域发展迅速,文化资本的支配作用较为强势,网络文学作家的创作取向也在不断变化,价值判断标准尚在形成过程中。网站运营者关心的是如何令作品获得更多点击,写手则更关注读者的反应,网络文学批评与研究尚处于边缘化阶段,但作协和各高校网络文学研究机构等专业力量,正在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更好的交流沟通作出努力。白烨表示,随着网络文学的长足发展,作协不断加大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力度,包括在重要的文学评奖中吸纳网络文学作品,重点扶持作品工程中适当关照网络文学作品,以及组织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结对交友,举办网络文学与类型文学作品的研讨座谈等等。可以说,作协系统的这种关注与扶持,给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虽然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与海量网络文学的生产与流通还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但这种介入和互动,无疑是朝着有利于网络文学的成长方向不断发展的。
对于写作者而言,“加入作协更多是方便我们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爱好写作的朋友,增强沟通和交流。这么多爱好文学的朋友经常聚在一起,或许会产生一些智慧碰撞的火花,这些火花对各自的创作会有促进和影响。”流潋紫说。
(编辑:子木)
· | 网络文学群雄割据 |
· | 2013年度盘点:网络文学群雄割据之年 |
· | 网络短篇小说为何成为网络文学的“瘸腿” |
· | 全国文联系统成立首个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 |
· | 网络文学审美特征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