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赵实:讲好中国故事 追寻中国梦想

时间:2013年07月0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三)

  关于今年下半年的工作,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年初全委会的部署,我着重强调两项主题实践活动:一是结合文艺创作实际,积极开展“追寻中国梦”的主题文艺实践活动。二是结合文联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关于在文艺界积极开展“追寻中国梦”的主题文艺实践活动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他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人民幸福之梦、国家强盛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中国梦”这一时代最强音,已经成为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理想的心灵纽带,成为激发亿万人民强烈爱国心和进取心的精神火炬,更为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担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追求美好生活和攀登艺术高峰的梦想和憧憬,同时我们每一个人的肩上都担负着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和时代责任。而今天,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就要为“两个一百年”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就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为推动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就要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推出一大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优秀作品,建设一支人民爱戴的、德艺双馨的文艺大军而努力奋斗。

  文艺事业,是塑造美好心灵、熔铸民族精神、激发创造活力的崇高事业。当今中国,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民生明显改善的前提下,人民大众期盼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审美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文艺工作者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抒发中国情怀、塑造中国形象,创作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承载中国梦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优秀文艺作品,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成为倡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我们用艺术的方式深入发掘和深情讲述千百年来中国人民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奋力拼搏,用诚实劳动和顽强意志创造美好生活、梦想成真的感人故事,努力做到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见人、见物、见精神。

  唱响中国声音,就需要我们用艺术的方式充分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豪迈气概、精神风貌,大力讴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唱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时代主旋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

  抒发中国情怀,就需要我们在文艺创作中,自觉把个人的审美追求与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融合,真情抒发人民大众追求真善美、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情怀,生动反映中华儿女感天动地的大情大义大爱情怀。

  塑造中国形象,就需要我们在文艺创作中,精心塑造一大批具有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时代品格、鲜明个性的中国人民的典型形象,充分展现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生活理想,全面反映当代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

  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各单位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以“追寻中国梦”为主题,积极开展采风创作、志愿服务、文艺评论、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联干部职工紧密联系文艺实践和工作实际,深入理解“中国梦”的时代意义和丰富内涵,深入文艺创作、文艺工作第一线,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不断汲取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提升创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推出更多承载中国梦想、讴歌时代精神、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文联所属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要扩大专题报道,加强舆论引导,奏响“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关于在文联系统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央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县处以上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活动的切入点是贯彻八项规定,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主要任务聚焦在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即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问题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

  中国文联书记处和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把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强学习教育、改进工作作风、严格制度建设和推动文联工作创新、促进文艺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我们将集中三个月时间,按照三个规定环节的部署,一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二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三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紧密结合文联作风建设的实际,扎实开展好这项活动。我们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听意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中,进一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的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文联组织和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形象,进一步推动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创新发展。希望各位全委会委员对文联书记处更好地加强作风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并给予批评和监督。

  对于全国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重点是要把“为民服务”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一是站稳群众的立场,摆正自身的位置,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要从感情上、思想上、行动上贴近人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融入人民大众之中,书写人民所思所想,反映人民所急所盼,为人民鼓与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表现主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把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把人民群众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人公”,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追求、社会实践和历史伟业,自觉地为民放歌、为民抒写、为民立传。三是坚持为民惠民乐民,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工作的服务对象。文艺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也应服务人民、回报人民。我们要密切与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把最优秀的精神食粮送到人民群众当中去,积极参与文艺志愿服务等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分享文化改革创新和文艺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四是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和评价文艺作品的根本标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自觉践行“爱国 为民 崇德 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牢记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道德修养,始终追求德艺双馨,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提升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志们,我们已经阔步迈入一个追梦圆梦的伟大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不断推动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业绩。


(编辑:孙菁)
共3页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尾页 转到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