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千年古镇迎来首个戏剧节 5月,乌镇有“戏”

时间:2013年05月13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王珏

 6台大戏,500余场街头演出,千年古镇迎来首个戏剧节

5月,乌镇有“戏”

 

  当江南古镇遇上现代戏剧,会有怎样的擦肩和回眸?

  这个5月,由黄磊、赖声川、孟京辉等发起的首届乌镇戏剧节撩开面纱。从观光小镇升级为休闲小镇后,乌镇在尝试又一次蜕变,借助戏剧节向世界传达千年水乡的文化活力。当一带碧水氤氲着文化气息,当黑瓦白墙晕染开艺术印记,乌镇将迎来怎样的发展轨迹,探索什么样的创意可能?

  ——编  者

  一个样本

  “乌镇的纯净和戏剧有某种契合”,让戏剧成为生活方式

  5月,发散着艺术气息的戏剧节海报,贴在了乌镇西栅景区富有江南特色的民居里,各色纪念品也摆上了商店的柜台,当地人用吴侬软语谈论着一个并不熟悉的名词——戏剧。

  5月9日,2013首届乌镇戏剧节在1300多岁的江南水乡上演。持续11天,《如梦之梦》、《四世同堂》、《最后的遗嘱》等6台大戏,12部蕴含着青春与梦想的青年竞演话剧和500余场的街头嘉年华演出在节日里相继登场。

  在这里开了酒坊的演员黄磊,正是乌镇戏剧节的发起者。2002年,他为了拍摄电视剧而到乌镇取景。“那个时候我30多岁,走进小镇已是黄昏,小巷中静悄悄的,各家各户在做饭,炊烟袅袅,这一切都似曾相识,我感觉我属于这里。”黄磊说。

  缘分就此注定。2007年,黄磊萌生了在乌镇办国际戏剧节的念头。“乌镇的纯净和净化灵魂的戏剧有某种契合。”他和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向宏一拍即合,一个人的梦变成了两个人的梦,黄磊拉来了赖声川和丁乃竺夫妇、孟京辉等戏剧界朋友,然后是更多人的加入——乌镇成了筑梦之地。

  乌镇原本并没有大剧院。在3年时间内,乌镇耗资4亿元建成了大剧院(见右下图)。大剧院占地面积5.4万多平方米,与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小镇相映成辉。

  除了大剧院,沈家戏院、国乐剧院、蚌湾剧院等小剧场散落在乌镇西栅景区河岸两边。“在戏剧节期间,这些小剧场将展演12部青年导演的作品,让青年创作者有机会交流学习。”来自台湾的戏剧导演赖声川说。

  青年竞赛单元的参赛者、墨剧团的肖璐然放下北京的工作,来到乌镇。她说,戏剧老师们给了自己很多从创意到技术的指导和帮助,她特别珍惜这个机会、这样一段专属的戏剧时光。

  戏剧节期间,来到乌镇的游客、戏剧爱好者可以去剧院看一场经典演出,在厅堂聆听讲座,在巷口偶遇名家,在街头加入艺术表演的狂欢。“乌镇戏剧节看重的是文化的浸润,让戏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赖声川说。

  一条轨迹

  “选择文化小镇的建设模式,形成文化向心力”

  作为土生土长的乌镇人,戏剧节发起人之一、也是“乌镇模式”的缔造者陈向宏,已经将乌镇从单一产品向古镇旅游、养生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多元体系转变。

  “目前国内古镇发展有好几条道路,要么在景区内办节庆活动,要么用大型场景演出吸引游客。”陈向宏选择了建设文化小镇,以戏剧节为契机,以文化带动旅游,形成文化向心力和文化辐射力。

  这和他一向秉持的理念息息相关,陈向宏始终认为,乌镇是一座博物馆,拿出什么、拿进什么,都要小心翼翼。

  1999年,乌镇一期开发首推东栅片区,遵循整体保护与整体开发的思路,即对所有历史街区的房屋及商业网点,按照“以旧修旧、修旧如故”的原则,尽力保护乌镇的原真性。二期工程的保护建设从2003年开始,西栅的建设着眼于古镇保护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古镇”。2007年,乌镇西栅景区改造完成,实现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江南水乡与世界一流休闲体验型度假区的结合。2012年,乌镇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在全国单个景区的排名中,乌镇位居第一。

  从观光小镇到休闲小镇的两次转型,乌镇发展了地方经济。而此次文化乌镇的转型,在一些人看来,是将发展重心从经济基础转到上层建筑,让乌镇的形象更立体。

  黄磊的心愿也是如此,即通过戏剧节,将乌镇做成一张名片,进而展示中国的热情、创意、包容、开放。

  在陈向宏看来,乌镇模式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注重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传承之中勇于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古镇模式的创新、国际性节庆模式的创新都应包括在内。

  “因此,乌镇的发展没有急转弯,而是朝着对的路走下去。”陈向宏说。

  一种理念

  “坚持民间、非营利的方式”,推动乌镇迈向国际文化小镇

  2013乌镇戏剧节的年度主题是“映”,取“戏剧映出生活的多彩,生活映出戏剧的变幻”之意。主办方解释,戏剧节就是要呈现中外艺术、现代与传统、生活与舞台、观众与大师的相互映射。赖声川期待,在乌镇,不但有古今的交流,还有中西的碰撞,期待“1+1”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首届乌镇戏剧节投资了5亿元,但陈向宏并不着急盈利,他甚至不太担心戏剧节的发展方向。陈向宏说,乌镇就是戏剧节最大的舞台,给有梦想、有创意、有能力的人提供平台,“让乌镇和戏剧节和风细雨般地发展。”

  虽然“非营利”是乌镇的态度,但是一些人对此仍有微词:乌镇西栅景区门票120元,《如梦之梦》、《铁轨之舞》的票价不菲,很多人因此与戏剧绝缘。

  对此,主办方解释,6台经典剧目演出拥有品质保证,票价根据目前演出市场情况而定,但青年竞赛展演和讲座则是免费开放。此外,嘉年华的艺术表演阵容强大,艺术表演团体以乌镇西栅的木屋、石桥、巷陌甚至乌篷船为舞台免费表演。“戏剧节的观众是所有人,希望能让更多人加入戏剧的狂欢。”

  也有人提出疑问:大剧院盖好了,戏剧节办起来了,软件如何跟上,演出能否常态化?

  “就像乌镇的一句宣传语:来过,不曾离开。我们不会走,戏剧节会以民间、非营利的方式一年年坚持下去,我们还计划每年的7月、8月可以举办儿童戏剧节、戏剧营,今后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这是黄磊的回答。

  “除了戏剧节,我们还将开展美术交流等艺术活动。”陈向宏所说的美术活动,是指正在建设中的木心美术馆。这座美术馆由著名设计师贝聿铭担任设计,画家陈丹青任馆长。

  “就像阿维尼翁戏剧节、爱丁堡戏剧节对两个欧洲城市的带动作用一样,乌镇借助戏剧节而成为一个国际文化小镇,为什么不可以呢?”乌镇戏剧节总策划丁乃竺如是说。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