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金庸寿辰被“遗忘”,不遗憾

时间:2013年03月18日来源:河北省文联作者:邑 生

  金庸被“遗忘”?这两天,一则金庸90寿辰过了两天众人才知悉的消息引人关注。据报道,金庸生于1924年农历二月初六,公历3月10日,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今年应该为他庆贺90大寿。虽然铁杆粉丝不计其数,但他们大多不记得为其贺寿。直到3月11日下午,很多网友接到某网站的提示短信,才恍然大悟——金庸90岁了。于是就有论者批评,人们不该遗忘一位文化大家如此重要的庆贺。不过,依笔者来看,从金庸本人的角度出发,倒不妨把这种“遗忘”当作正面新闻看。

  其实说是“遗忘”,只怕有点言过其实。别的不说,只要稍稍注意一下近期的电视荧屏,就可见一斑。不用说炒得火热的新版《笑傲江湖》,就在笔者不经意的“扫台”中,就发现有不同版本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金庸小说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在各电视台播出。以金庸的成就和名气,人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将其遗忘。只是,他本人淡出大众视野许久,对金大侠的行踪,书迷捉摸不定,由此不知其寿辰之事,也大可理解。因为就连金庸办公室工作人员也称他们不知金庸的寿辰,也未为其举行贺寿仪式。可见,所谓被“遗忘”,与其说是外人的疏忽,倒不如说是金庸自己的选择。

  中国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因此老人的寿辰格外受重视。而对于文化人来说,年龄有时也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资本。年岁的增长,和人生的历练、学问的积累、修养的提升约略可以画上等号。在历史,在当代,一大批德高望重的文化老人也无不受人尊敬。熟悉传统文化的金庸并非不知道90岁的意义,但已然“隐退”的他,和那些德高望重的文化老人一样,更洞悉人生真意:他的作品和他本人,孰该被记住?孰能被忘记?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人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唯有其创造的精神财富才能永久流传造福后世。因此,“金庸们”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人们接受和喜爱,而不希望人们只去关注他们个人本身,否则空有一大把年岁也只是一个虚名罢了。恰恰是这种选择,更彰显金庸的气度与智慧。相比之下,当前某些追名逐利的文化人,却总是千方百计想把“百岁”或者“耄耋”一类的词冠在自己头上,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博得人们的关注。在“金庸们”面前,他们真该汗颜!

  几天前,俄罗斯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去世。在中国,也许人们不知道这个名字,但是他的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却是影响巨大。曾经就有苏联专家评论道:“世上有一些作家,颇有名气,人们知其人,却很少读其作品,这样的作家是可怜的!世上有一些作品相当有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作者是谁,这样的作家是幸福的!瓦西里耶夫,你就是这样的作家!你值得骄傲!”我们可以说,金庸也是这样的作家:人们忘记了金庸的寿辰,未必是他的遗憾;而人们喜爱他的作品,并且以各种形式流传、品评,却肯定是他的幸福。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