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
“胡同”曾是老北京传统风貌的代名词,如今它被赋予新的内涵——文化创意产业的栖居地。位于北京板桥南巷7号院的人民美术印刷厂老厂房,从一个不起眼的所在,到因汇聚华人建筑师马岩松的工作室、杂志封面摄影棚等而站在时尚文化的前沿。来北京旅游的游客,可以花上一天的时间,在此享受北京“创意工厂之旅”。
而在板桥南巷7号院周边,还积聚着包括嘉诚印象藏经馆17号、东雍创业谷、方家46号等多个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图书馆、剧院、动漫制作基地……一批深藏在胡同院落中的创意企业,正在成为首都文化繁荣发展中的新景致。
如今在北京,像这样将文化产品与科技、旅游元素交融渗透的文创园区越来越多,为北京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注入新动力。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发展,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得益于北京近年来实施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统计显示,2012年北京文创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增速达到两位数,占GDP的比重超过12%,比重比2007年提高2.1个百分点。
“首都的GDP增速在全国居后,但文创产业迅速崛起,在全国树立了标杆,表明了产业转型的决心。”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北京已经在向以服务经济为主导、创新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发展,在经济持续增长难度加大的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愈加突出。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公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2)”中,北京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名。这是该指数自2010年发布以来,北京连续第三年位居综合指数第一名。北京的驱动力指数从2010年的69.9上升到77.7。专家表示,这表明北京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和创新能力较3年前又有很大改善和提高。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健全文化要素市场、实施重大项目带动等多项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2012年7月,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和市委宣传部制定出台《关于金融促进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促进首都文化与金融全面对接。同年10月,北京市工商局也发布了23条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
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北京在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全面对接作了尝试。2012年12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统贷平台正式揭牌,首期将统筹50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面向中小文创企业开展投融资服务。此外,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影视产业发展、艺术品交易等细分政策也都在制定当中,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设计交易市场、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文化投融资等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关村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广告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首都核心演艺区、中国乐谷等一批富有活力的重大项目相继成形,不同领域人才被吸引而来,为北京文化创新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
“今后,北京将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加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到2020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
(记者 赵仁伟 赵琬微)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