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来乡村寻找“年味儿”吧

时间:2013年02月07日来源:中国文艺网作者:文/欧阳娟 图/黄 斌

  没有哪一种香,能够香过绵延数十里盛放的油菜花;没有哪一种红,能够红过乡间戏班暖融融的红戏服。当这样的红融进这样的香,应是世间最浓墨重彩的画面吧。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这幅画面大概只有在影视剧或者摄影和绘画作品里面,才能偶尔领略,但在广大的乡村,每逢春节,还有一部分村民,不仅可以亲眼看到,有时还可以亲身穿上那最红的红走进那最香的香,充当一回影视剧或者摄影绘画作品里现实版的主角。

  人们一再感叹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什么是年味儿?掀天的锣鼓声,连绵的鞭炮声,聚集在一个场地上的人群喧嚷声,大铁锅里炖肉的滋响声?……即使所有的声响都有,整个节日似乎还是缺少一些精气神,因为曾经隆重的祭祀仪式逐渐删繁就简以至于消失。所幸的是,在这些近乎被淹没的民俗之中,终究还是保留下了冰山一角,在极少数较为偏僻的乡村,仍然顽强地留存着某些节日完整的庆典仪式,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许多村庄,就是这其中的幸存者。万载的乡村,春节一派喜庆的气象,仍然相当地“重口味”。

  本文开头所描绘的那幅图景,在万载县,每逢春节都会被反复地上演。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足足半个月,万载的乡民们都沉浸在那犹如巨幅油画一般黄灿灿的油菜花和红艳艳的戏服之中。油菜,是当地村民每年必种的农作物;戏服,是此处民间傩队必备的表演服。万载民间有跳傩的传统,当地大小傩队共有十七个以上,且每个傩队都备有完整的服装、面具、乐器,和刀、剑、斧、伞等各色道具。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用来驱除灾难和鬼怪,祈求丰收和平安。万载的傩,是用来祭奠唐末武将欧阳晃,当地称欧阳金甲大将军(因欧阳晃的装束披金挂甲而得名)。万载人春节出傩,兼有祈福和祭祖的双重意义。除了以村庄为单位的傩队表演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富裕或者遭受病痛的村民,为了祈求财富或者消除痛病,会将傩队请到家里,在自家门前晒谷场上,或者直接在大厅里跳傩。

  跳傩的基本动作比较简单、古朴,但并非全无讲究。跳傩者每动一下,必须遵循“方、圆、扁、仄”的原则,似舞蹈而非舞蹈,似武术而非武术,有心的人细细分辨应能发现,其动作与乡村耕作的很多程序有相似之处,实际上傩舞所表现的主题,正是先民的劳作情景。置身于一众观看表演的村民中间,耳边是炮竹的轰响,鼻翼是泥土的芬芳,身上是暖暖的冬阳,眼前是劳作的情景表演,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你会恍一恍神,忘记了自己身处的时代,甚至根本就没有了时代的概念,以人类最本原的面目,活在历史的纵深里。这一恍神儿的瞬间,也许就是万载乡民所说的傩神显灵了。

  万载傩舞分“开口傩”和“闭口傩”两种流派,其中以开口傩为地方特色。开口傩的表演分为开傩、出傩、接傩、跳傩、归傩五个程序。傩面具共有大小二十四张,每个角色均有“唱、念、做、打”的表演。听听那土地傩神的唱段:“清平世界炉火来,走到天府庙勾个愿,耽搁我老人家大半年。天上棱椤是我栽,九曲黄河老龙开……”既有站在全知全能的神明立场所唱出的“天上棱椤是我栽”,又有站在凡夫俗子立场所唱出的“耽搁我老人家大半年”,真是上天入地,人神相通,既有大眼界又有小心思,这大概就是在民间锤炼过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当傩神举起啼叫的雄鸡,锣鼓唤醒远古的神明,整个村庄的人们以及人们心中惦念着的祖先全部聚集到一起,你还会觉得不够热闹吗?还会感觉春节不够有“年味儿”?寻找失落的传统节日,请你走进这些仍然保留着盛大庆典仪式的乡村,在那里,埋藏在你血液深处已经被遗忘多年的某个记忆也许会猛然惊醒,一个不解其意的咒语,也许将解开你与脚下这块土地之间全部的秘密。你终于会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去向哪里。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