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直击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选:作品好才是硬道理

时间:2013年01月2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郭青剑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一所中学体育馆里,十几张大桌子占据了几乎整个地面空间,几千幅参评的摄影作品整齐地码放在上面,评委来回穿梭其间,先以投子方式选出2倍于应入选数量的备选作品,再从中选出入选作品和收藏级作品,之后再以打分方式分几轮依次产生各等级收藏作品——1月22日至24日,备受摄影界关注的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第二阶段评选在南海举行,32位评委从第一阶段初步评选出的6252件作品中,通过严密有序的程序,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评出了纪录、艺术、商业和多媒体4类的金银铜质收藏作品和优秀作品,以及评委推荐佳作。记者在现场全程观察整个评选时注意到,一些新举措的实施,显示出“国展”评选力求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的期望。

  网络播报让评选更公开

  此次的评选现场与往届相比,最突出的当属多了几台摄像机。原来,这是中国摄协为提高评选的透明度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首次引进第三方媒体,在腾讯网以及中国摄协网,采用网络视频,结合图文形式,对评选过程进行播报。本届国展组委会主任、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便于影友了解、监督评选过程,保障评选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进行。事实证明,这项措施得到了全国摄影人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摄协在此次评选中还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比如,规定组委会和评委会严格分开,中国摄协的驻会工作人员不作评委。本次评委、中国摄协副主席罗更前表示,这能让评委充分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多地负起责任来。相应的,此次评委结构也有较大改变。本届国展的32位评委中有23人为首次担任,占总人数的72%。北京中艺影像学校教程顾问石永亭是一名“老国展人”,国展的金银铜和优秀奖他都得过,但做评委还是第一次。他说,此次评选中评委们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他很深的印象,“大家就看作品说话”。另外,还采取了监审制度,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评奖管理处负责人和4名观察员组成监审组,在评选现场对评选过程和评选结果进行监督。观察员之一、北京吴栾赵阎律师事务所律师闫军作为一个摄影的圈外人、专业的法律人,对这一系列措施作出了“总体上来说,还是相当科学和完善”的中肯评价。

  一评到底让评选更科学

  此次评选采取评委一评到底的制度,即:改变往届前期各类评委分类评、后期所有评委一起评的做法,而是各类评委从初评到终评一直负责到底,保证了各类评委在评选中能充分讨论以达成共识和标准,保持了评委团队的专业性,提高了评选工作的科学性。在评选过程中,经常能看到评委们互相交流、讨论的场景,甚至为了一张入选作品反复协商、投票,保证更有质量的片子能入选进来。

  中国摄协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于云天是国展的老评委了,让他意外的是,以往作为艺术类来稿量大户的风光片,这次在艺术类中出现的并不多,反而有很多很好的风光片跑到了纪实类去参评。他分析的原因是,那些片子是“硬拍”的,而“硬拍”在艺术类中干不过PS的。那些PS过的作品,由于不符合纪录类参评要求,只能放在艺术类,它们确实美轮美奂,但总体还是一些小景、小情,缺乏大气。于云天对记者表示,此次评选中,PS始终是一个焦点话题,但大多数评委还是有一个共识:瞬间即永恒,“现场一把活儿就完成的,要比后期制作的更能突显摄影的本质特征”。PS的神经在纪录类评选中则绷得更紧。纪录类评选现场一大风景就是评委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作品。他们专注的神情,引起了在场媒体的频频关注。据悉,此次评选结束后,纪录类入选作品还将进行影像真实性排查。届时技术组将对入选作者提供的原始图像或者原始底片进行鉴定。对不能按规定时间、要求提供合格原始影像文件的纪录类入选作品实行“一票否决”。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摄协主办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摄影展览,自1957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3届,共展出逾万名作者(人次)的上万幅佳作。本届展览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直、解放军,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华侨11357人的来稿共计70522件(117145幅),此次评选结果既是国内摄影的阶段性总结和回顾,也是一个未来的指向标,将对接下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摄影创作的题材、手法、观念等产生重要的导向意义。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