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对人民的表达权利给予更多尊重——深圳纪录片创作十年观察

时间:2013年01月1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悦

  在人类的建城史上,深圳是一个有答案的谜,一个无争议的奇迹。而在中国纪录片史上,深圳则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尤其是近10年来,一块纪录高地正在此逐渐形成。

  日前,由深圳市文联等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有个暑立里》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成为深圳纪录片的新收获。说起深圳纪录片,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型电视政论片《世纪行——四项基本原则纵横谈》就在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进入新世纪,深圳更是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纪录片,既有《大爱无痕》《大爱无疆·歌者丛飞》《好医生郭春园》《他,就是袁庚》《登上<时代>的中国女工》等人物纪录片,也有《风帆起珠江》《邓小平的故事》《荒芜与繁荣》《百年中英街》《解放深圳》等文献纪录片,还有《寻找少校》《发现少校》等以寻找历史为主旨的纪录片,《唐卡》《最后的大东巴》等具有人文地理意义的纪录作品以及《走不出外婆的目光》《夏爷的葬礼》等极具个人视角的记录与讲述也是深圳纪录片中的重要部分。可以说近10年来,无论是记录、记忆与介入,深圳的纪录片人都一直奔波在路上。

  “深圳发展的未来不仅仅是靠GDP,更主要的是一种观念文化。而它对国家的贡献,不仅仅是打破旧体制的种种实践,还在于提供了一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观念,而这种观念恰是纪录片最好的来源与动力。”深圳市文联副主席钱强如此解释深圳纪录片繁荣现象的背景与意义。  

  人类学的意义与高度

  “站在了人类学层面,真实展现了这个人的日常生活,他的爱情,他的婚姻,他的坚强,他的脆弱,特别是他的痛苦与悲伤都是符合这个人物的,绝不是‘高、大、全’式的为宣传而涌现的人物”

  2002年,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委托编导李亚威拍摄一部以“大爱”为主题的纪录片。这部后来定名为《大爱无痕》的纪录片在全国最先开始传扬慈善、义工观念,关注城市心灵荒漠化,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值得一提的是,编导拍摄《大爱无痕》时,在义工联100多人的档案中,发现了以歌声资助山区孩子上学的丛飞。摄制组一直跟随丛飞拍摄他资助的168名孩子,片中大部分视角都以客观记录为主,直至丛飞生命的最后,将眼角膜捐出……由此而成的《大爱无疆·歌者丛飞》不仅获得了当年金鹰奖“优秀长篇纪录片奖”,还让人们借此真正认识了丛飞。

  至今想来,担任深圳影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的李亚威仍感慨,“一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纪录片,能够获得学术奖项,成为深圳电视纪录片方面零的突破,它的成功在于站在了人类学层面,真实展现了这个人的日常生活,他的爱情,他的婚姻,他的坚强,他的脆弱,特别是他的痛苦与悲伤都是符合这个人物的,绝不是‘高、大、全’式的为宣传而涌现的人物。这类纪录片虽然一定程度上仍是一种官方讲述,但无论内容开掘的深度还是在拍摄观念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形成新的传统和活的文化

  “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心灵的诸种变化,社会的诸种矛盾……这所有的一切都能在深圳找到。这也是深圳纪录片人将视角转向自身,不断寻找和探求,并逐渐形成新的传统的重要推动力”

  深圳能激起很多人的欲望和想象,这里存在发展中城市的一切特征。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心灵的诸种变化,社会的诸种矛盾,城与乡的对立嬗变,情感价值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飘零与守望,这所有的一切都能在深圳找到。这也是深圳纪录片人将视角转向自身,不断寻找和探求,并逐渐形成新的传统的重要推动力。翻看近10年来的深圳纪录片,一方面特区成立30多年来的“深圳记忆”成为一块富矿,宏大藏于细节,艰辛、悲壮的创业史中的个体命运,挖掘不尽,激励后辈;另一方面,在深圳当下发生的新鲜故事也被敏感的纪录片作者所记录,体现出城市与人的相濡以沫、生死相依。

  2008年的一部《深圳民间记忆》曾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纪录片精品创作奖,剧组通过采访上百人后选出60多人深入专访入镜,用个性的表述、民间的视角,聚焦城市的共同记忆,打开了30年的城市心扉。更可贵的是,该片撰稿人提炼出“是记录,也是创造”的观念。“深圳纪录片在对改革开放深圳本身的记述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风格或特质,从中也生发出深度思考,而这已逐渐形成新的传统和活的文化。”钱强说。

  跨越体制内外的鸿沟

  “多一些具有独立立场与思考的作品,给独立制作人生存与创作的环境与空间,这是深圳纪录片的独特性。对人民的表达权利给予更多尊重是纪录片在深圳这座公民城市能够生根发芽、遍地开花的重要原因”

  深圳都是些什么人在做纪录片?有体制内的比如深圳影视家协会和深圳电视台等;也有体制外的,如独立身份制作人;还有游离在体制内与体制外之间的,如在电视台工作,但同时也是独立身份的制作人。多种创作力量共存,多一些具有独立立场与思考的作品,多一些民间自觉和民间力量,给独立制作人生存与创作的环境与空间,这是深圳纪录片的独特性。“这些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多元,与这座城市比较宽松的文化环境和比较包容的城市精神是分不开的。”钱强表示。

  对人民的表达权利给予更多尊重是纪录片在深圳这座公民城市能够生根发芽、遍地开花的重要原因。此外,深圳跨越体制内外的鸿沟,公平公正,靠作品说话,也使得更多有才能的纪录片人涌现出来。“深圳的纪录片创作项目可申请宣传文化事业基金,得到前期经费扶持,按题材本身难度从5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且凡在深圳的影视公司都有资格申请。”钱强介绍道。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正期冀更好地发挥其毗邻港澳、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的优势,建立起青年影像基地,再给世界一个更大的惊喜。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