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艺术报]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

时间:2013年01月1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叶朗

  这样发展下去,人就有可能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单纯的技术性的动物和功利性的动物。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就成了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呼声。而这时代的要求,恰恰引导我们回到中华文化,引导我们在高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经济的复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复兴。经济的复兴是基础,文化的复兴是灵魂。没有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了灵魂。中华文化的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

  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去了平衡。在世界的各个地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裕,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空虚。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如吸毒、犯罪、艾滋病、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发展中国家把现代化作为自己的目标,正在致力于科技振兴和经济振兴,人们重视技术、经济、贸易、利润、金钱,而不重视文化、道德、审美,不重视人的精神生活。我们中国也不例外。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价值评价颠倒,价值观念混乱,在“文革”十年中一度泛滥的反文化的思潮依然经常冒头。社会生活中一再出现的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汽车轧死人逃逸而去的现象,在建大楼、大桥倒塌的现象,等等,都提醒我们,当年鲁迅提出的改造和提升国民性的问题,依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200年前,哲学大师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开始他的哲学史的讲演时,曾对他那个时代轻视精神生活的社会风气感慨万分。他说,“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黑格尔所描绘的19世纪初期的这种社会风气,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不仅重新出现,而且显得更为严重。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种危机和隐患: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压倒一切的统治地位,而精神的活动和精神的追求则被忽视,被冷淡,被挤压,被驱赶。这样发展下去,人就有可能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单纯的技术性的动物和功利性的动物。因此,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就成了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呼声。我们应该回应这个时代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心灵世界、精神世界的问题。而这时代的要求,恰恰引导我们回到中华文化,引导我们在高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非常重视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也就是要使人不断从动物的状态中提升出来。在儒家学者看来,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级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的需求,奉献的需求,审美的需求,等等。这种精神需求不同于物质功利的需求,它是对于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是对于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有人把中华文化的这种特点概括为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养的传统。这种人文教养的目标,就是要塑造一种高尚的人格,就是要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冯先生说,从表面上看,世界上的人是共有一个世界,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同,因为宇宙人生对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并不相同。宇宙人生对于每个人的这种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就构成每个人的人生境界。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动物没有自己的境界。中华文化强调人文教养,就在于引导人们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为了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我们要在全社会特别要在青少年中提倡学习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智慧,提倡尊重经典、学习经典,要引导青少年和广大群众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同时,我们要把中华文化的精神,把中华文化的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的精神,融入当代的生活,使我们的老百姓过一种既享受高科技的成果,又有高远境界和优雅品位的生活。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全世界都在对中国议论纷纷。这种种的议论归结起来最核心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到,中国的崛起将会以极其深远的方式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我赞同国外有的学者的看法,就是那种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的观点,已经有些过时了。在历史上,中国人的智慧和美感对世界发生过极深刻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有重大的贡献。我相信,21世纪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更深刻的、更深远的,将是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科技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当年的大唐帝国对于世界有多么大的影响。学者们称之为“大唐盛世”、“盛唐气象”。我相信,“大唐盛世”、“盛唐气象”在21世纪将会重新出现,当然那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在高科技、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的复归,是在更高阶段的复归。我们也许可以把“盛唐气象”在21世纪的再现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

  (作者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