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围观他者与被他者围观
1月7日中午12点,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开通新浪微博,短短两个小时就被转发评论两万多条,引来10余万网友围观。虽然随后该微博被删除,但不管这是人为的恶搞或炒作,抑或是布拉德·皮特真身“闪现”以安慰其中国粉丝,其实意义并无多大区别。因为那一声“I’m coming”,那范儿不单是布拉德·皮特的,更是人们对电影的某种想象,网友的热情已被点燃。
去年,中美签订电影谅解备忘录。据媒体透露的消息,内容至少包括以下3条:增加美国电影引进量、扩大美方票房分账比例、增强中美电影民间合作,因此也被媒体称为“中美电影新政”。对此次“新政”,好莱坞电影人直言不讳:“这是一次重大机会。”而彭博社更以“好莱坞赢得进入中国的通道”为题做了专门的报道,认为中国市场将为陷入低迷的好莱坞电影带来新的活力。
2011年,好莱坞电影票房达到了16年来的最低,而中国迅速扩张的电影工业却持续创造新纪录,同年票房突破1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约30%。很显然,布拉德·皮特之“I’m coming”多少表达了好莱坞的一种淘金冲动,也反映出电影“新政”后更具文化包容度的中国市场心态。正如去年许晴、周迅、李冰冰、余男等一众内地女星纷纷出演好莱坞影片,一个更为宽松的“国际对话空间”,可以让更多观众了解和亲近彼此的明星。
一直以来,好莱坞的傲慢与偏见众所周知。从多嘴饶舌的黑人到冷酷阴鸷的意大利黑手党,从会功夫的中国人到英语蹩脚的日本人,这些类型化的形象,多少年来几乎一成不变;而好莱坞明星如莎朗·斯通之流,则对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冷血地大放厥词。也许,布拉德·皮特“来了”事件是偶然,只说明他注册了一个微博账号。但中国观众依然让好莱坞无可回避,来套套近乎以安慰中国粉丝,似乎都是大势所趋。
当然,布拉德·皮特之受欢迎,并不仅仅因为帅,或那让不少女性尖叫的男人味。咱们得承认,他在《燃情岁月》《七宗罪》《史密斯夫妇》等影片中的表现,他从当侍应生、打杂到功成名就的星路历程,似乎都暗含着一个阿甘式的寓言。认真、勤恳并演技出众,重视电影本身也就是尊重观众,粉丝不追捧反倒是奇怪了。布拉德·皮特“来了”,尽管不必过分放大这一事件的意义,但从网友迅速转发评论可以看出,他们是有期待的;如果要把这个期待标注成一个“中国好声音”的话,那就是:啥时候我们也有更多的这类明星?
李小龙可谓塑造中国正面形象的好莱坞银幕第一人,但包括李小龙以及上世纪90年代后的李连杰、成龙、杨紫琼等等,几乎都以“打星”形象出现;巩俐、章子怡的形象,虽融入了更多的东方内涵,依然摆脱不了“功夫”的符号。这其中,不无好莱坞的类型化影响,同时恰恰又提醒我们,演好戏是关键,能传达出演员正面的个性、态度甚至文化价值更是关键。电影“新政”一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明星开始进军好莱坞,何时他们也能很有底气地喊一声“I’m coming”,就真是比布拉德·皮特的来更足以让人奔走相告了。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