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音乐家思忆邓丽君

时间:2012年12月3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悦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当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时,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邓丽君!在邓丽君诞辰6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由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同一首歌国际音乐联盟联袂举办的“邓丽君文化影响力大家谈”的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包括中国流行音乐学会主席付林、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副团长甲丁等文化界、音乐界人士都以“君迷”的身份出席研讨会,并就“邓丽君文化现象”展开讨论,深入挖掘歌声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畅谈邓丽君为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邓丽君的胞兄、现任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邓长富特意从宝岛台湾赶来参加这次活动,并带来了邓丽君生前最喜爱的且从未公布过的一张珍藏照。

  据悉,邓丽君诞辰60周年纪念活动还将有在北京开启的“同一首歌·十九亿个掌声——邓丽君诞辰六十周年全球巡回演唱会”以及一首纪念主题曲、一次“君迷”宝岛音乐之旅、一本纪念专著、一个主题书画展览等一系列纪念活动,这将唤起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对这位20世纪歌坛不朽传奇的追忆。

  付林:《小螺号》的创作深受其影响

  从1980年接触邓丽君歌曲到现在32年过去了,岁月苍苍。她是改革开放之初,先于经济领域交流作为两岸文化使者来到我们的身边,虽然她没有到过祖国大陆,但是她的音乐已经走遍祖国大陆。

  我创作的流行歌曲最初是受到邓丽君歌曲的影响。程琳的代表作就是模仿邓丽君,我给她写的《小螺号》。记得当时《北京晚报》说:俗不可耐的《小螺号》。应该说这当时给我的压力实在不小。

  现在,我们重新考虑自己的创作,逐渐从模仿到比较自我现在又面临着转变,在这个转变期重新谈邓丽君,中国最好声音是谁?中国最美声音是谁?当然我认为还是邓丽君。

  叶小钢:独特的咬字方式值得研究

  邓丽君的歌曲为什么像一阵春风,怎么就那样亲切?可能与她的咬字方式有很大关系。她的咬字有的时候比较靠前,有的时候比较靠中间,完全是根据内容的需要。这个恰恰我们那个年代所缺乏的。

  她所演唱的歌曲我们很熟悉,但歌曲创作背后的情况并不是太熟悉。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她的歌娓娓道来,像邻家的姑娘在说些什么,这应该和歌曲的创作方式有关。仔细听她的歌曲,很少倒字,基本都是按照标准的国语发声来做。我们是从中央音乐学院出来的,我经常跟学生说,这个歌倒字了,你想想邓丽君的歌曲怎么唱的?很有效,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我觉得她演唱的方式,对中国音乐教学、中国音乐创作有很大影响。

  关峡:词曲的结合依然是典范

  实际上,邓丽君的歌曲为我敲开了音乐之门,我那时在音乐学院读书,学习器乐,邓丽君歌曲进来之后,悄然打开音乐的美,民族音乐启迪的印象,这是必然。我们都知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评判标准,但是有一个标准是不能变的,真正的艺术是永恒的。我们从学校毕业将近30年历史,反过来邓丽君的歌曲依然依存在我们的记忆,她的歌在词曲结合方面是典范。

  前不久,我接触了歌曲《诗经》方面的创作,都是四个字一组,写流行音乐实际上是困难的一件事,我迅速思索。当年给邓丽君写歌曲的艺术家,节奏感不是很强,却可以写出那么动听、清纯的旋律真了不起。我们现在却忽略内在的东西,内在的东西就是发自内心的,走入人心的。这一点上,和我们音乐标准的评判还有一定距离。比如我们评价一些作品、创作往往采取比较学术的角度来听。实际上基本的规律是源于人的内心,走入人的内心。如果我们能够唤起无论音乐创作、表演、传播等等方面,把评判体系丰富起来,也算是对音乐文化的一种贡献。

  甲丁:她安慰了一个时代人们的心灵

  说邓丽君其实是我们在说我们自己。因为她的音乐不再属于她,而是属于大家共同的情感依托。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流行文化和时尚文化,邓丽君在那样特定的时期带给了我们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价值观。我收藏了很多作品,刘文正、凤飞飞等等,但随着岁月的更迭变化,只有邓丽君的音乐跟莫扎特、贝多芬等等这样的音乐放在一起的。在那个时候全民族都需要一种心灵抚慰的时候,邓丽君的歌曲出现了,她安慰了一个时代的大家心灵。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