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携经验前行,在自信中发展——十年来我国艺术创作与评论一瞥

时间:2012年11月23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仲呈祥 张金尧

  阅读提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艺术创作与评论是艺术发展的两翼,总结10年来这一领域的经验和收获,是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也是继续前进、繁荣发展的动力。

  1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成就喜人,文艺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艺术工作者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创作为了人民,以高度的艺术自觉和艺术自信创造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又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为我们今后的艺术实践指明了方向,也激发我们进一步总结思考10年来艺术创作与评论的相关经验。

  更加自觉坚持全面辩证和谐的艺术发展观

  毫无疑问,发展文化已成共识。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绘制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理论上的自觉,带来了行动上的自信。10年来,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演进为“经济支撑,文化引领”;从单纯由政府资金投入,演进为允许各种社会资本进入到艺术创作中来,进一步激活艺术创作的生产力;政府的职能从对艺术创作的单一管理,演进为为艺术创作提供全面服务,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艺术创作环境更为宽松和谐。

  从数量上看,10年来我国电影年生产能力逐年增长,至去年已逾700部;电视剧去年生产能力已近500部、15000集;舞台艺术自2003年起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每年投入4000万元,资助扶持优秀剧目的创作演出,卓有成效地推动了舞台艺术创作的繁荣。更可贵的是,发展数量与提高质量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辩证的认识和处理。艺术创作进一步摒弃了简单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代之以全面、辩证、和谐,按“美的规律”进行的艺术实践。

  全面辩证和谐的艺术发展观有效地提升了艺术作品的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例如,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戏剧作品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以及蒋介石、汪精卫等历史人物的形象,都更加立体、丰富。表现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不仅有体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电视剧《八路军》、《沂蒙》等,还有为国民党爱国抗日将领高志航等立传的电视剧《远去的飞鹰》、《血战长空》。

  创作思维的拓展,带来了创作题材的丰富,也升华了作品的审美格调。电影《爱在廊桥》不仅以古朴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唤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而且这种“意识”是审美地通过“那一群人”对北路戏艺术的执著追求以及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表现出来的,艺术构思独特精巧。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并非“大国沙文主义”式的陶醉于那段伟大的航海史中,而是始终贯穿着当下的开放精神——协和万邦包容和谐的“和平崛起”复兴理念。京剧《成败萧何》表现萧何、韩信追求“自由自决的主体性格”的人生哲学,也以历史人物的悲怆际遇揭示出深刻的历史哲理。这些优秀的艺术成果,体现着新时期新阶段的全面辩证和谐的艺术发展观,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现代审美情趣,又与当下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有机结合。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