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裴艳玲:我在艺术上还小呢

时间:2012年11月23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杨雪梅

裴艳玲剧照。高扬 摄

  裴艳玲无疑是一个传奇。5岁学艺9岁唱红,一眨眼,今年已是她从艺的第六十个年头。正所谓“艺术家最好的纪念是在舞台上”,16日和17日在首都剧场,裴艳玲为观众带来了一部《甲子四折》。这也是第三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开幕戏。

  65岁的裴艳玲“大扮上台”,以最传统、最古典的方式诠释了京昆艺术之美。其中《浣纱记·寄子》和《平贵别窑》是她首次排演的新戏,而《翠屏山》和《武松醉打蒋门神》则是她最擅长的水浒戏。

  “艺惊四座,满堂狂喜”——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在观戏后写下这两句话。18日,更多裴艳玲的粉丝相聚在“祝贺裴艳玲先生从艺60周年及《甲子四折》专场演出座谈会”,听名家畅谈裴先生的戏到底好在哪儿。

  创新

  “就像水要冲破闸门”

  裴艳玲,原名裴信,1947年生于河北肃宁。她是著名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兼演京剧。曾两次赢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以“文武昆乱”不挡的技艺风靡海内外,被戏剧大师曹禺称为“梨园国宝”。

  好戏如何得来,全凭台下功夫。

  “火车开了3天才到云南昆明,整个路上,裴先生的腿一有空就搭在火车的行李架上,那样自然而又兢兢业业地练功。”回忆起当初一起去慰问演出,著名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如是说。而去过裴先生家的人都知道,她家里随处都有滑轮,有时和人聊天时,腿就套在滑轮上练功。“艺术的感染力是需要技巧来表现的,而技巧都是锲而不舍练出来的。”刘长瑜感慨道。

  “京剧的程式有严格规范,所谓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裴先生既尊重规范,又跳出了它们的束缚,完全融入到自己的人物塑造中。”刘长瑜说,“看裴先生的戏,观众没有人会看不懂,也没有人觉得冗长缓慢、程式繁琐,只是觉得没看够。所以每一个戏曲演员在抱怨自己的戏没有人看时,不妨先检讨一下自己做得够不够好。”

  裴艳玲曾讲过,真正的创新是要将旧的东西融化到自己身上,突破原有才叫成功。“当一个演员各种门类、各种行当、各种乐器都熟悉了,身上的功力好像要溢出来,就像水要冲破闸门那样不可阻挡,然后才形成新的东西。”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