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戏剧界纪念裴艳玲从艺60周年

时间:2012年11月19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新荣

  11月1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裴艳玲从艺60周年《甲子四折》专场演出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承志,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裴艳玲,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和丁荫楠、刘长瑜、刘锦云、濮存昕、刘卫红、周光、林兆华、王蕴明、李春喜、安志强、崔伟、赓续华、汪刚、贾吉庆、贾占生、谢荣泉、张慧敏、杨汉茹等有关方面领导、文艺评论家、演员出席座谈会。

  杨承志在座谈会上讲话。她说,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祝贺裴艳玲先生从艺60周年暨裴先生《甲子四折》专场演出座谈会,很有意义。她受赵实书记的委托代表中国文联,并以她个人的名义,向为戏剧艺术倾情奉献60年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裴艳玲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为裴先生《甲子四折》出神入化的精彩演出圆满成功鼓掌喝彩、热烈祝贺。杨承志说,这次裴艳玲先生《甲子四折》两个专场演出,以传统京昆最传统、最古典的表演方式诠释京剧、昆曲的博大精深,以一文一武的“双出”形式,彰显裴先生作为文武老生高超精妙的唱、念、做、打功夫和能力,全面展现了中国戏曲之美,倾倒全场观众。看过裴艳玲先生两场四折经典大戏,震撼、感动、惊叹的同时为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倍受鼓舞、倍加自豪、倍感传承发展责任重大。

  杨承志指出,面对市场经济和文化多元多样的新形势,中国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究竟该如何传承发展,艺术人才如何成长成才,裴艳玲以其60年的从艺经历和卓越成就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可以说,《甲子四折》集中展示了裴艳玲先生在中国戏曲继承创新方面的突出成就和深厚功力,使我们很好地领略到了传统戏曲艺术之美,更对裴艳玲先生宝刀不老的艺术功力感受深刻,裴艳玲先生是深受人民喜爱敬仰的艺术大家,可称为当代民族戏曲艺术当之无愧的“国宝”。60年来,她刻苦习艺,广学博采,以精湛的舞台技艺、生动的人物形象、高尚的人品艺品征服了无数观众;她唱腔高亢优美,武功出众,表演出神,戏路宽广,文武皆备,京、昆、梆全能,唱、念、做、打俱佳,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奇。她演出的代表剧目均为传世戏剧精品,她塑造的一系列舞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极具个性魅力,她为中国戏曲的传承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值得我们深入总结研究和学习。

  杨承志从六个方面盛赞裴艳玲的艺术成就和为人从艺精神。特别是充分肯定了裴艳玲以高度的艺术定力追求崇高的艺术理想,勇攀艺术高峰,体现了一个民族戏曲艺术大家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她擅长运用戏曲艺术家过硬的功夫和魅力展示戏曲艺术本质美与吸引力,这为戏曲舞台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美学启示,倡导了正确的艺术发展走向;裴艳玲忠实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传统,在继承基础上与时俱进,扎实创新,为人民奉献出一部部精美的戏曲精品,铸就了今天的辉煌。裴艳玲德艺双馨的优秀品德和戏如生命、戏比天大的职业道德令世人敬仰。她是“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模范,受到人民的爱戴。

  杨承志说,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文艺界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要结合总结研究裴先生的艺术人生、艺术成果、艺术经验、艺术道路,学习她的人品艺品,引领激励戏剧界更加奋发有为地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戏曲艺术更加美好的明天。

  11月16日、17日晚,《甲子四折·裴艳玲从艺60周年戏剧专场》在首都剧场上演,裴艳玲为观众带来了经典昆曲《浣纱记·寄子》、京剧《翠屏山》《平贵别窑》和《武松醉打蒋门神》。作为第三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开幕大戏,在两晚的演出中,裴艳玲版的“活武松”、“活石秀”,“如角色附体一般”精准别致的人物诠释和出神入化的矫捷身手,精彩纷呈,令人叫绝。演出现场掌声叫好声不断,结束时谢幕多次,观众们久久不肯离开,感人至深。

  裴艳玲是当代成就卓著的河北梆子、京剧、昆曲表演艺术大家,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在海内外和广大观众中享有盛誉。其代表剧目有《宝莲灯》《哪吒》《八大锤》《夜奔》《武松》《翠屏山》《南北合》《闹天宫》《火烧连营》《钟馗》等,她塑造的沉香、钟馗、哪吒、林冲、武松、石秀、响九霄等一系列舞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极具个性魅力,有“活钟馗”、“活林冲”、“活武松”之称。

  座谈会现场,季国平难掩兴奋之情。“五岁登台,从艺六十。九霄绝响,天下称奇。伍员武松,人物附体。动静皆活,无处不戏……童心一颗,真情率性。博采众长,天资聪慧。京昆冀梆,文武兼备。乾旦坤生,胜似须眉……”季国平赋诗两首盛赞裴艳玲先生的为人为戏品格。现场专家学者、演员等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刘锦云认为,裴艳玲从艺60年,可以概括为“裴艳玲现象”,而这一现象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发展提出了两大课题: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教育和戏曲流派如何发展。李春喜认为裴艳玲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面旗帜,其表演的薛平贵的起霸、石秀的刀舞、武松的醉饮醉打、《响九霄》的哭坟一段唱等,融传统于自我创造之中,其继承传统的严格扎实与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着实令人敬佩。听了大家的一席话,裴艳玲半开玩笑地说:“真心希望自己在舞台上再多‘玩’几年,多‘乐呵’几年。”言语间,流露出一位老艺术家对于戏曲的一份挚爱与童心未泯,一份以戏为命、戏比天大的无比赤诚。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