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文化体制改革——乘风破浪启新程

时间:2012年10月17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刘阳

 电视连续剧《解放》剧照

现代京剧《飘逸的红纱巾》剧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开启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崭新航程。

  10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践和深入,中国文化的发展走上了新的征程,中国经济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今天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文化体制改革的动议,决不是空穴来风。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的形象,只有经济上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在更深处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然而,中国的文化发展水平是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旗鼓相当?中国的国际文化形象是否与其国际经济地位相称?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最尴尬的问题。

  环顾现实,1万多家报刊,近1万家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570多家出版社,3000多个发行企业,2100多家文艺院团,近1000家影视公司……庞大的家底本该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巨大财富,但实际上,这些“资产”却并未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丰富的文化享受,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消费渠道不畅、文化权益保障不到位、文化市场秩序混乱、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普遍较低……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而矛头的最终指向无一不是文化体制的不顺畅。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WTO”,文化对外贸易上的新问题也摆在了人们眼前:我们长期以来已经适应的“事业单位”,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根本不能作为贸易主体而存在。面对当时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既有的文化体制使中国不仅没有打开国际文化市场的“金钥匙”,甚至连“敲门砖”也拿不出手。纵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面对近在咫尺的国际文化贸易舞台却无法施展拳脚,这其中的尴尬与辛酸成为撬动文化体制改革的又一诱因。

  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有文化、无市场”,“多给多干,少给少干,不给不干”……这些历史积习形成的体制性障碍,已经到了不得不破、不得不改的时候。

  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