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日照金沙多浪漫——山东省日照市文联“红舞鞋”美育行动闻见记

时间:2012年10月10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李泽生

  9月20日晚,夜幕初降,华灯初上,“小会稽山”下万家坪村新建的生活广场上,一台黑色的音响播放着节奏明快轻松的音乐,一群各种打扮的农村妇女列队在这里蹦嚓蹦嚓地跳起《洗衣歌》等百姓健康舞。五六十名妇女忽而跳跃,忽而转动身子,忽而拍着手掌,兴奋、热烈、激动。她们不是在表演,也不是在排练,而是沉浸在锻炼与娱乐之中,沉浸在“新生活”之中……

  偏远的农村迈起了城市的舞步

  万家坪村,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最西北边角的一个村庄。多少年来,这个村一到晚饭之后就是一片沉静,妇女们洗过碗后,不是聚堆议论张家长李家短,就是各自坐在家里看自个儿的电视。而从今年6月起,一切都变了,他们吃过饭、洗过碗,都一个个梳妆打扮得像城里女人,兴高采烈地赶到新建起的生活广场上,加入跳健康舞、扭秧歌的行列。

  在那里,我看到有一位领舞者,她叫于艳,今年36岁,是一位最基层的志愿者——自愿来领舞的农村女人。而每天在广场上管理音响的则是另一个最基层的志愿者王月芹,万家坪村的妇女主任。她每天要早来晚归,陪伴她的是音响设备,有时她也跳跳舞。

  她们告诉记者:她们的舞蹈是从日照市舞蹈家协会派来的舞蹈志愿者那儿学来的,这两位舞蹈志愿者便是日照市舞蹈家协会主席苏立新和该协会会员邢樱子,他们二人是最早来到这里教农民舞蹈的人,是万家坪村最早的文艺播种者,是日照“红舞鞋”美育行动的最早发起人和践行者。有一段时间,苏立新和邢樱子每天都自己开着私家车,在晚上7点赶到这个离日照市30多公里的偏远山区村庄,给农民男女上舞蹈课,教秧歌或各种健康舞,直到9点钟结束。农民们甚至认识了他们的车子,记下了车牌号,一看到那辆白色的车、挂着那个牌子,就知道“红舞鞋”的人又来了,显得特别高兴。

  于艳从苏立新、邢樱子那儿初学了舞蹈后,回家又从电脑上下载舞蹈课件,再进一步夯实各种舞蹈技术,这样,领舞时就更加准确和自如。她是“二传手”,文艺的广泛传播需要更多的“二传手”志愿者。

  “我们村很偏远,自从与城里人一样可以自由舞蹈后,年轻人丰富了文化生活,老年人健了身,有几个患脑血栓的,跳了一段时间后症状轻多了。”于艳说,“还有,以前互相不认识的村族,在广场的舞蹈中不仅认识,还成了舞友。”

  在那里,我还看到了两个来自邻村大宅科村的妇女舞蹈者,都是中年人,一个叫贺凤林,一个叫姚福爱,她们现在已经会跳五六种舞。贺凤林家是种苗木的,这几年,物质生活有了改善,买了一辆面包车,她每晚开着面包车带着姚福爱一起来万家坪跳舞,来这里享受一下“城里人”的精神生活。姚福爱跳了几次舞后,没吃药却使体重从160斤减到了150斤。

  “自从来这里跳百姓健康舞后,身体好了,精神也愉快了。”她们异口同声地说。

  今年二十出头的邢樱子,是日照市文联第一个普通会员志愿者。她的父亲很理解很支持,不过担心她晚上一个人外出不安全,常常亲自给女儿开车送到万家坪,然后在那儿等到9点钟,女儿教完了舞蹈再一块儿返回。

  而苏立新、邢樱子之所以能够让他们的舞蹈顺利地“扎根”万家坪,却是依靠该市文联领导的总策划。

  就在今年6月,日照市文联副主席祝茜华,带着日照市东港区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李西胜和苏立新一起,忐忑不安地来到万家坪村,与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克东见面,谈文艺进村之事。想不到,双方一拍即合,这个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的较富裕村,在物质生活相对先进时,十分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输入。于是,村里总投资17万元,建起生活广场、竖起两个11米高的大灯、买来了音响设备,而文联则派舞协的志愿者来这里面对面免费教农民跳舞。于是,小会稽山下的万家坪夜夜响起了节奏明快的音乐声,响起了“红舞鞋”的舞步声。

  说起这一活动,万克东乐哈哈地说:“我老婆也跳得很欢,两个月还减肥减了10斤呢,她最满意。”

  其实,在今年年初,日照市文联就按照日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2年为“文化建设年”的要求,召集各协会的负责人,落实有关文化下乡计划。由此,日照市文联拉开了文艺志愿者文化下乡的序幕——后来,他们从舞协的“红舞鞋”行动得到启发,将文联所有的志愿者行动统称为“红舞鞋”美育行动,比如市书协启动“百县千村”书法下乡活动,市民协组织民间文艺进校园活动,等等。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