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和平发展寻找文化动力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韩国成均馆馆长崔根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山东省副省长张超超(由左至右)
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日前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超超,来自海内外十余个国家及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国际学术盛会,共同探讨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期待通过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王文章在大会开幕式致辞说,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代表的先贤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于中华文明的演进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儒家思想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世界上产生了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更迫切地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做出更为全面、科学、系统的梳理与扬弃。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需要,文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手搭建起世界儒学大会这个探讨儒家思想文化的高端性、国际性学术平台,聚集世界范围内儒学研究的学术力量,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在学术自由的环境里畅所欲言,共同为新世纪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掘重要的思想资源,为世界和平发展寻找文化动力,并将世界儒学大会办成引领海内外儒学研究发展的年度盛会。
王文章说,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出全新的特点,深入研究以儒家思想为重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理解和会通,更有利于当今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交流。与会学者在儒学研究中能够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放眼世界与未来,以对历史、文化的当代性认知,科学把握儒学的精神文化价值,科学阐发其丰富内涵,为新世纪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和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做出努力。
从2007年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国际会议及2008年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成功举办至今,世界儒学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并在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国际会议上一致通过了《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宣言》和《世界儒学大会章程》等两部重要文献,将世界儒学大会确立为世界范围内儒学研究的一个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六年来,世界儒学大会已成为儒学研究的国际品牌,成为国际儒学研究的年度盛会。
本届世界儒学大会秉承历届大会的一贯宗旨,营造思想独立、对话平等的学术氛围,鼓励跨学科、跨行业的儒学研究,既关注儒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又将儒学研究与当今现实社会紧密结合,探讨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以及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的大会主题和“儒家伦理与市场伦理”、“中华元典与现代文明”、“儒学与国民教育”等重大现实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对话。
与会的中外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及其伦理对于解决现代社会危机、化解人类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挖掘儒家思想的精华,通过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来构建全世界都能接受的伦理规范,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新加坡儒学会会长陈荣照教授认为,现代社会的问题根源在于现代人类的道德危机,可以通过建立新的普世伦理加以解决,而儒家思想就有足以贡献给人类社会的极为宝贵的伦理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高瑞泉教授认为,儒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使其不断依据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对时代课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从而在开放中获得复兴,而儒学的真正复兴不但关乎我们民族的复兴,而且关乎人类文明的新图景。
西南政法大学俞荣根教授探讨了“和”的观念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指出国家和法律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个各利益集团求“和”的过程,故《中庸》中的“中和”思想不但是中华法系之魂,而且理应成为国际法的准则。山东社会科学院涂可国研究员认为,以礼教为基石、以五常德和五常伦为主要内容的儒家道德规范,不止具有建构社会秩序、约束个人行为的功能,它还有激励人、感召人、凝聚人、教育人、指导人的多种作用,能够培养人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合理的角色定位,学会正确的待人处世。
专家们在本届世界儒学大会对中华元典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中华元典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其意义是广阔而深邃的,需要我们呼应时代需要,在新的深度和高度上做出阐释,整合为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董金裕教授认为“国民幸福指数”与传统《尚书·洪范》中“五福”概念之间的相通,可以用“五福”的内涵作为制定“国民幸福指数”指标的参考,有利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黄玉顺教授探讨了《周礼》与中国的正义论问题,认为《周礼》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其所设计的那些具体的、可以损益的制度规范(礼),而在于其背后的普世的正义原则(义)。通过这种正义思想的揭示,《周礼》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再次成为重要经典。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儒家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积极性,认为它们对于民族文化传承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格完善乃至精神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呼吁现代学校教育应该学习儒家教育智慧,吸纳儒学元素,重视人格德行养育和价值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牟钟鉴教授指出,中国现代学校教育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要恢复中华经典的系统学习,学习孔子,运用儒家道德资源,学习儒家教育智慧。中国是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是儒学的母体,中国当代教育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上能够走出有特色的健康之路。
中国艺术研究院刘梦溪研究员界定了当今的知识教育与传统的价值教育的区别,认为忽视价值教育造成了今天我们与传统精神理脉间的断裂,必须将儒家传统的价值教育补充进知识教育,从而构成完整的国民教育。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彭林教授认为,在我们追求道德圆满的过程中,未免会走入偏颇,而通过中国传统的“《诗》教”和乐教相结合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有着良好的效果和独特的价值。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认为,“大学之道”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成人之道、教行迁善之道。而近代历史的变动使人们疏离了传统,忽视了“大学之道”。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在具有“世界眼光”的同时,还应该强化“中国意识”,认真借鉴传统的“大学之道”,引领社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刘宁副研究员指出,韩愈是儒家文教的核心典范,其古文写作及“文道观”,对儒家的文教传统有深入的贡献。韩愈之后,古文写作成为儒家养育人格、人文化成的重要手段。今天,如果能从韩愈所开创的古文传统中深刻体会儒家的教化方式与教化精神,对于国民教育中的人格培养无疑会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当代儒学研究要进一步发扬传统儒学关注现实的品格,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回应各种社会问题。华东师范大学付长珍教授指出,儒学既是一种历史既成,又始终关联着当下的境况,“当下性”才是实现儒学创造性转化的动力与源泉,或许这才是我们重新审视儒学时所应坚守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尺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宋志明教授认为,现代新儒学是“五四”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方向之一。有别于现代新儒家,现代新儒学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反省充实的过程,它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积极回应时代提出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大学高在锡助教授探讨了《论语》所提示的资本主义新对策,认为儒学能够将资本主义的未来引向具有东亚思维特征的新方式“儒学资本主义”,在尊重多元化价值的现今社会中,它依然是有意义的价值体系。
本届世界儒学大会开幕式上,还举行了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孔子文化奖”是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旨在鼓励世界范围内的儒学研究者、研究机构深入研究孔子思想文化精髓而设立的国际奖项。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史家、宗教学家、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牟钟鉴和韩国大学教育发源地、韩国儒教总部——韩国成均馆荣膺本年度“孔子文化奖”。
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期间,恰逢孔子诞辰2563年,全体与会代表共同参加了隆重的壬辰年公祭孔子大典。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