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孔奇:赋予农民工美的充实和力度
孔奇展览中尺幅最大的一张农民工群像
他那凝聚点、线、墨、色的抽象符号演绎出生命的情怀与诗意;他的画作潇洒自由,作品似天然而成;他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乃至生命融入自然万物,且打通时间与空间的隧道重构自然……面对种种溢美之词,湖北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孔奇仍然谦逊地生活和创作,游走在中国画和油画之间,让思想和画笔碰撞出一幅幅感动人心的画作。
日前,以“大美唯朴”为题的孔奇艺术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画展分为两部分,一是孔奇的中国画作品,另一部分则是他以农民工为主题的工地写生油画。从描绘壮硕、丰满、窈窕、清秀的女性体态和风情转向描绘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孔奇的转向让身边的人惊讶。他的一转身、一执著就是5年的时间,几乎走遍武汉大大小小的工地,和为城市建设辛勤忙碌的农民工相处在一起,创作油画300余幅,全面展示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和精神面貌。
美的东西朴素大方
习画几十载,孔奇对“美”有着独特的体悟,他认为自然美是万物中最美最真的,希望捕捉每个人、每件事物的神韵。不管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对于孔奇来说,能够表达美的手段就是好的。所以,他的线条有了韵律,人物散发出迷人的气质。他尝试将中西绘画技巧和精神融会贯通,颠覆笔墨传统,摸索变形与荒诞的形式秩序,不断创造新的意象去反映人物多样的精神意念。
“美的东西是朴素、大方的。”孔奇说,他想通过“大美唯朴”画展去传达生活的真实,让艰苦、勤劳的农民工形象更加走近普通百姓。“农民工是建设城市的主力,在作画的过程中,我总是被感动,甚至不自觉地流下眼泪。”孔奇说。
面对湖北美术馆展厅中一幅幅充满鲜活气息的工地写生,不少观展的农民工流下了眼泪。展出的最大的一幅作品长8米、宽1.5米,20余名形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农民工形象跃然而出。有的疲惫地摘下安全帽;有的肩扛钢材正面走来;有的手背身后,似乎在思考;有的行色匆匆……他们在孔奇的画里重新组合,互相呼应,动感十足,构成一幅具有完整感的肖像画。
《爷爷、爸爸和我》来源于孔奇偷拍的一张照片。“他们当时正在休息,我拍完照后,才打听到他们三人原来是祖孙三代,都在一个工地上打工。画作中呈现的人物动态和真实的状态差不多,不过还是要有艺术的加工。”孔奇说。
《修理工》《协力》《老手》《踏哥行》《小憩》《我们的舞台》《下班》……在百幅展出的农民工作品中,观者似乎能身临其境,感受到农民工结伴而行时的谈笑风生,感受到他们那种乐观的劳动态度和坚韧的生命。
美术评论家徐恩存认为,孔奇“工地系列”作品以灰调为主,冷暖色对比被适当减弱,主体被暖色、重色突出,背景——脚手架、土堆、天地等,都在灰调的色阶变化中给以表现,更加突出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工地,人物则主要在大的动势、相互关系,特别是整体动势上,强调轮廓线的起伏与韵律,人与物,则在近似于数学关系中,达到方向、力度、主次、冷暖的和谐一致。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