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真正的“好声音”没有造假和作秀
在我国,音乐选秀节目较早可以追溯至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该节目在当年掀起了一股真人选秀热潮,这股浪潮掀起的风波至今仍未退去。今年暑期档,浙江卫视再次重磅出击,将风靡全球的《The voice》经过本土化包装后,打造出一档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励志音乐选秀节目,该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取得了巨大飞跃,可谓是集歌曲选秀、明星互动和“音”传“声”教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类节目。《中国好声音》一扫求职节目、相亲节目和“舌尖热”的火爆气焰,为深陷“审美疲劳”泥潭的电视荧屏服了一剂祛温解暑药。如今,选秀节目正一步步走向低谷,《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能否逆转这一命运,还有待进一步商讨。笔者认为,短期内综艺选秀节目还会出现回温现象,但从长远来看,为追求收视率,哗众取宠、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必将使选秀节目被排挤到边缘地带。
与以往选秀节目相比,《中国好声音》最大的亮点在其节目的构思上,节目设置了导师盲选、导师抉择、导师对战、年度盛典4个环节,节目首次采用明星导师制的形式,选手通过才艺获得评委青睐,同时选手亦有选择评委的权利。在这个舞台上,选手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尊重,评委不再是专做评判的“挑刺”专家,而是循循善诱的音乐导师。同时,《中国好声音》突破许多旧式选秀节目以情感、故事牌取胜的潜规,真正实现了才艺的大比拼,观众不必再因电视节目中无休止的煽情飙泪情节产生疲倦,而是带着鉴赏者的姿态客观评价选手的技能。此外,《中国好声音》对音乐艺术所秉承的专业敬畏精神值得称赞。总之,该节目的巨大成功绝非是简单的形式和内容的浮表化创新,而是节目对音乐艺术的坚守与敬畏,对国民精神的超拔与润泽,对民族文化的精准诠释。
欣喜之余我们还应当冷静沉思,当前好评如潮的《中国好声音》,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危机,节目虽在评选环节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但整套选秀模式的框架仍未改变,节目中必然性安排远大于偶然性因素,一旦观众掌握了内在的欣赏模式,则不免会产生审美疲劳,节目制作人应当以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策划内容,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寻求节目的制高点,以真诚的业务标准树立节目的硬品牌。除此以外,当前的电视媒体过度追求收视率的现状不容乐观,观众极容易被收视率的虚假繁荣所误导,致使节目被炒作和抬高,《中国好声音》也不例外,这样一来,节目就有可能因过度迷恋收视率而忽视内容,甚至出现猎奇炒作的丑闻。所以,在节目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制作者还需不断进行问题修正和节目创新,让节目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势地位,以免在日后同类型节目跟风四起的恶性竞争中被淘汰。
我们需要好的声音,真正的“好声音”应当是舞台上选手的真情唱响和评委的精彩点评,而没有造假、作秀和毒舌;应当是歌声和心声的和谐共振之美,而非无思想无艺术美感的靡靡之音;应当是能够表达有民族情怀和时代精神的大篇章和主旋律。因为只有这样的歌声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好声音”。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