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微电影要学会独立行走
2010年,我国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播出后观众好评如潮,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催生了一种新型媒体样式,还为汽车巨头凯迪拉克赢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可以说,微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与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触即发》大获全胜后,媒体市场从此迎来了一位短小精悍的新成员。在微电影的收入中广告占到一半以上的份额,但随着微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这种不合理的“协作”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窃以为,微电影没有广告收入将难以为继,但是完全被广告绑架绝不是微电影健康发展的福音。
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化模式,微型规模使它不能靠票房收入来自负盈亏,只能通过广告赞助和赚取点击量维持生计,如此一来,微电影就成为广告的附庸而不是独立的艺术产业。有论者曾将微电影戏称为“长广告”,这绝非危言耸听,目前微电影的现状令人堪忧,植入性广告的单一盈利模式成为制约微电影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虽然广告商和制作者一再提高广告的“隐性”技术,掩饰电影中功利性和商业性的元素,但由于微电影市场缺乏规范和制约,粗制滥造和纯广告宣传依旧大行其道,严重损伤了微电影的艺术元气。其实,微电影与广告的适度结合是合理的,因为广告收入迄今为止仍是媒体创收的主要来源。但是,微电影若牢牢拄着广告这根“拐杖”,不愿放开“救命稻草”去自力更生,就永远学不会独立行走。要想摆脱边缘化的命运,微电影必须从生产、流通、消费等每一个环节进行调整和规范,必须凭借艺术品质去建构独立的美学规范,否则必将在商业竞争的内耗中销声匿迹。
微电影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其成本回收的路径。要改变其单一的广告收入模式,首先应当从生产环节入手,制作者应当在作品的内容和质量上下苦功,而不是在成品的包装和插入广告方式上费思量,只有生产出优质的微电影才会有更多的观众愿意慕名而来。其次,微电影目前的宣传只是通过网络、微博等虚拟媒介在运作,很多观众并不了解微电影究竟为何物,微电影远没有被寻常百姓所认同,当然,更不会主动去掏腰包观看微电影,可见其宣传环节的保守性、狭隘性和滞后性局限了它走向大众的脚步。打通这一流通环节不仅需要电视、报纸、实体活动等多种媒介的联合发力,还需要制作者寻找新的宣传平台,培养一批专业的微电影推介人士,下大力气让微电影在“大众化”和“化大众”的道路上有所作为。此外,微电影还需拓展受众群体。目前,微电影的消费对象多为网络受众和青少年观众,其实,微电影还可以通过反映中老年群体的生活和情感,让他们与青年人一起为微电影的发展鼓劲加油。
后现代文化环境下,快节奏的生活步调和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一定程度上为微电影的崛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倘若对微电影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和调整,微电影必将会成为文化强国征途上的又一支生力军,甚至依托民族性的元素让袖珍型的文化载体走出国门并走向世界。到那时,微电影将不再是广告的傀儡,而是一种具有“微言大义”的新型文化力量。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