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艺术报]“新概念”:实体书店的救市突围?

时间:2012年06月2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新荣

  日前,一则关于上海市静安区新华书店强势回归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在实体书店普遍冷清、部分凋零的今天,该书店推出了自己的“概念店”,成为新华书店这一国营书业巨头的又一次转型试水之作。其实际做法在于巧打“概念”牌,通过打造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搭配图书拓展业务、数字阅读体验、创新引入iMovie影城视听馆,影视阅读“不打烊”,从而为读者营造一种阅读、交流的氛围,像家一样可以找到心灵归宿的综合文化体验空间。

  新华书店曾经遍布中国广大的城镇、乡村,构成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如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伴随着人们购书习惯和阅读习惯的悄然变化,实体书店的整体萧条似乎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当人们在谈论购书途径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对中国传统实体书店的冲击之时,我们却发现欧美、日本的实体书店依然很发达。笔者禁不住疑惑,难道只有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和购书途径发生了变化?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纠结于这样的思维视角局限,我们或很难找到实体书店萧条的根本原因以及救市的良方。我们常常人云亦云,网络购书便利、快捷。其实,对于真正的爱书人来说,它反倒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一种制约。毕竟,书籍不同于日常消费品,它是精神产品,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它没有太多的目的性,那么“你不知道的书”肯定要比“你所知道的书”要多得多。因此,这就需要读者在购书之前能够对图书信息有着更为深入、直观的了解和考量。而网上购书恰恰在这一点上有一个巨大限制,就是它的展示性。一个网页可以展示多少本书的信息,而一排书架又能够提供多少图书信息?保守估计,书店展销架能够提供的图书信息,在等同时间内,是一个19寸宽屏电脑的20到50倍。相较于国外书店在图书展示性方面的巨大优势,我们还有不少文章要做。上海静安区的这家“概念店”正在有所尝试,如它推出的图书拓展服务、营造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等等,方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舒适地了解时下更多图书信息。

  另外,同样是读者购书的无目的性,书店卖书并不等价于读者买书。也就是说,其实绝大部分人不会像美国战斧导弹一样定点定位地跑到书店指定的位置去买一本书,而是去找书,或者说,徜徉在这样一个书海里,寻得一种文化上的高雅享受。新华书店“概念店”,打破了以往传统书店沉闷、规格化的固有模式,让单一书城变身大型文化空间,不是把书店建成一个堆满图书的仓库,而是注重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规划,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广视角的文化体验平台。凡此种种,都是实体书店独具的、网络书店所不能比拟的内在优势。

  应该说,实体书店从来都不真正缺乏生存空间,而对其空间的发掘就在转型创新。从年初的吉林省长春市重庆路的一家新华书店部分对外招商,货架代替了书架,包括数码产品、小家电、保健用品、工艺礼品等小商品走上书架,到河南省新华书店尝试转型数字化、打造复合型书店,如今,沉寂了两年之久的上海市新华书店静安店强势回归,这些都表明,在当下国人文化生活日趋多元化的过程中,新华书店作为曾经的国家图书销售第一品牌不会也不应逐渐淡出全民阅读与文化生活的舞台中心。希望从新华书店首家“概念店”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中,我们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