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钟鼓楼]微博书:创新还是娱乐?

时间:2012年04月1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关戈

  最近微博段子攒书出版悄悄热起来了,不仅有《微语录》《一个都不正经》《我呸》等微博书相继出版;据说,连冯小刚、蔡康永、梁咏琪这些大腕明星也跃跃欲试,要把自己的微博语录整理成书。老牌文学杂志《人民文学》也在“新浪潮”栏目中选发过微博,《中华文学选刊》也开设了微博专栏。“微时代”的“微出版”颇让人玩味。

  截至2011年底,我国微博用户数已达到2.5亿。“微博体”从线上走到线下,一切似乎水到渠成。出版“闪婚”微博,又有大腕明星撑门面,按说不应有败象,但事情总有例外。比如有的微博书质量很差、销量惨淡,读者也不客气地给出差评。对有的微博书,不少网友十分愤慨,称“网上30多块买的,244页,每页是两条‘微博体’。当初看它定价畸高,以为作者能把140个字拧出花来,谁料不过几句流水账,或引几句书的内容评论云云,非圈内人读来实味同嚼蜡。”更有行业中人跳出来“炮轰”,认为微博信息都是碎片信息,是获取的文化知识中最低的层次。

  在信息爆炸造成新闻、娱乐、广告、科技信息急剧攀升的语境下,个人接受严重“超载”,信息的选择、过滤势所必然,也给微博书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但碎片化的信息,若无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场景语境,断难复原其情状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偏重形式或形象的方式,从一开始就背离了书籍承载知识、寄托思考的根本,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时尚的文化拾荒者。无论是网络的创新,还是出版的娱乐化表达,微博书到底能走多远,实在可以存疑。

  评论家戴维·申克在《信息烟尘:在信息爆炸中求生存》一书中说:“我们在信息中繁荣,但我们也可能溺死于信息之中。”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悖论:在时代赋予信息更广更快地传播的技术可能之时,却无限地碎片化了这些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事实上,信息爆炸造成人们选择的随机性加大,在无处不在的信息烟尘中,娱乐化成为一种最讨好惰性的释放方式。微博书的出现,不无应时应景之娱乐效果,恰好顺应了这一逻辑。素来持守严肃文化精神的传统出版,被明星或时尚达人的即时播报俘获。固然,微博书良莠不齐,卖得也有好有坏,但它释放出了一个文化妥协的信号。

  时间还很长,人类与自身悖论的博弈还会继续。微博成书贵在形式之时尚,却造成一种对图书丧失敬畏、对文化轻慢的氛围。两相权衡,利弊立分。也许,正如悖论将始终伴随人类文明一样,微博书也将逐渐超越事件本身,使“信息的焦虑”集中到了文化坚守妥协大众惰性的属性上。从微博攒书之举中,也许有人会奔着出书而以传统书思维去写微博,我们自然乐观其成;但攒海量的、随意的信息碎片以成书,置传统出版以无限开放之语境,却很容易给无底线、无边界的叙述撕开一个口子,让信息无主流、价值无中心,这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