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
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将通过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等措施,实现——
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这是2月28日文化部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下简称《倍增计划》)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倍增计划》按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定位,提出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健全投融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1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为大力发展文化企业、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提出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塑造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一方面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扶持中小文化企业,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
《倍增计划》提出,要实施差异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形成文化产业“东、中、西”优势互补、相互拉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具体措施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引导各地研究评估当地可供产业开发的特色文化资源,提出资源利用和转化规划,创建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倍增计划》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文化生产的品质和效益,加快由注重数量扩张的规模增长转变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内涵提高。鼓励集聚发展,建设10家左右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100个左右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一大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工业、建筑、会展、商贸、休闲等行业融合,提高国民经济的文化附加值;打造文化品牌,培育300家左右品牌文化企业,打造10个左右社会影响大、综合效益高的文化会展和节庆活动;加强引导调控,防止盲目投资、盲目跟风,造成资源浪费。
《倍增计划》提出,要努力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一是培育文化消费习惯,鼓励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鼓励在商业演出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二是改善文化消费条件,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设施,鼓励机关、学校和部队的文化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等。三是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倍增计划》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演艺、娱乐、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等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的提高;推动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发展;发挥科技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实现文化产业重大技术突破和集成创新;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
关于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倍增计划》强调要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资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营造发展氛围,推动产业集聚,培育市场主体。
历时2年、5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编制的《倍增计划》还对文化部管理和与文化部职能相关的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11个行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做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具体目标上,《倍增计划》提出演艺业要建设10家左右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全国性或跨区域的文艺演出院线;到2015年,动漫业增加值超300亿元,着力打造5至10个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游戏业市场收入规模达到2000亿元,力争每年向世界推出百款网游,其中3至5款精品网游跻身国际最受欢迎网游前十位排名;创意设计业要举办1至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和赛事活动,支持打造3至5个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
此外,为保障《倍增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顺利实施,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加强组织实施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