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哈利·波特”引爆遗传学——大学出现“神级选修课”浅议
近日,一门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选修课程在网络蹿红,引起了极大关注。据悉,这门课程是中山大学医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公选课,受到广大学生的热情追捧,被奉为“神级选修课”。对于此门课程的开设,可谓众说纷纭。支持者认为够潮、够新鲜,可以多多吸引学生;质疑者则担心此举会盲目迎合学生兴趣,让严肃的课堂娱乐化。笔者以为,过于担心大可不必,枯燥的学科结合畅销书、电影等文艺形式进行讲授,恰恰是在十足的创意当中实现了“寓教于乐”。
其实,在国内,此类与文艺、娱乐沾边的“潮课”并不鲜见,北京体育大学开设了“舞龙舞狮课”,中国政法大学根据当红美剧《别对我说谎》开设了《心理应激微反应》选修课,中国计量学院标准化学院开设了《酒文化入门》课教学生品酒并可以在酒庄里边品酒边考试。在国外,“魔法课”“爬树课”则更是五花八门、风靡已久。而之所以开设这样的课程,不外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正如开设《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老师所言:“在课程中引入哈利·波特是为了吸引学生,因为遗传学本身很枯燥,如果结合畅销书或电影,学生很容易记住知识点。” 将影视引入教学当中,艺术搭配科学,点子可谓妙不可言。在国外亦有不少科学家是以《哈利·波特》为模本来研究医学和生物学。试想一下,如果用遗传学来解释哈利·波特为什么会魔法,里面的宠物猫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有些人为什么容易肥胖等问题是不是更形象,更有意思呢?而DNA、染色体等等学术名词是否也会因此更加容易记住呢?讲心理学,结合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来讲述一些学科的原理,是不是更容易被理解呢?答案是肯定的。而这些新、奇、特的课程也备受学生的推崇,以《哈利·波特与遗传学》为例,据悉,课堂本可容纳100人,但现在已有200多人选择此课,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说到此,笔者不禁想到央视《百家讲坛》捧红的阎崇年、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学者,均是凭借风趣、幽默、时尚的讲授风格,受到观众的喜爱。每当“开坛”之日,都会吸引众多观众围坐在电视机前聆听,清史、明史等在街头巷尾被广泛议论,连几岁的孩童都对《论语》兴趣浓厚。说到底,授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收获知识,形式只是个外壳。只要借鉴的形式与课程的内容有联系,解读得合乎逻辑,就可以一试。运用注入了时尚元素、活力因子以及文艺形式的“潮课”来传授知识,比起固守着几十年不变的教案,板起面孔、照本宣科的教学岂不是更好?不过实际操作中,也切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如果不合逻辑,一味生拉硬扯,就不免落入故意借助时尚外衣来博得眼球的嫌疑。然而还是希望此类富有新意的尝试能够更多涌现,毕竟教学也需要创新思路。正如网友所言:据说中山大学开设了《哈利·波特与遗传学》选修课,于是,华中农业大学可以考虑开设《生化危机与人畜共患病》《美丽人生与职业规划》《鸿门宴与食品科学》……虽是戏言,但值得深思。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