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界座谈李长春在考察广州交响乐团时的讲话精神
2011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视察广州交响乐团时指出,培养造就“形神兼备”的优秀指挥家是提升交响乐团水平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我国交响乐团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借鉴西方交响乐团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民乐乐团的改革提高,实现民乐交响化。2011年12月19日,本报全文刊发了李长春同志的讲话《博采众长 推陈出新 促进我国交响乐繁荣发展》。
为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文化厅近日举行专题座谈会,研讨推进民族音乐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交响音乐繁荣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李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对广东乃至全国的交响乐、民乐事业的发展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通过学习讲话,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大力发展交响音乐和民族音乐的信心。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指出,李长春同志为促进我国交响音乐和民族音乐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的音乐人要积极进取,不仅有信心更要有决心,努力取得新突破,广州交响乐团要敢于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广东民族乐团要勇于担当起振兴民族音乐和广东音乐的重任。
与会的院团长、艺术家和专家纷纷畅谈了学习体会和认识。大家认为,几十年来能登上国际音乐殿堂,为国内外普遍接受的中国交响乐作品仅《梁祝》《黄河》《红旗颂》等屈指可数的几部,目前需要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耳熟能详、旋律优美的作品,同时也需要能在国际上摘得音乐大奖的作品,其关键在于创作;当前音乐界的一些评奖和创作过于偏重表现技巧,不能盲目地只突出技巧,追求“现代”,《梁祝》与《黄河》等之所以广受欢迎,正是因为这些作品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作为发展民族交响乐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先把民族音乐通俗化,将群众熟悉的流行音乐编配成民族管弦乐,避免一开始就是大部头作品,中小作品更为市场欢迎;如何表现民族音乐的恢宏气势,解决低音不足的问题,可以借鉴西洋器乐“洋为中用”,要系统地探索民族器乐的搭配规律;逐步形成民族乐派,需要挖掘民族音乐的“厚土”。与会人员还就音乐创作规划、机制、宣传推介等提出了建议。
通过深入的讨论,大家对今后发展交响乐和民族音乐达成了许多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现在是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大好时期,要认真学习贯彻李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振兴广东音乐,打造交响乐和民族音乐的一流品牌。广州交响乐团和广东民族乐团作为保留事业体制的两个院团,要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提升实力和扩大影响:交响乐团要在制度、曲目、指挥、人才等方面加强建设,向世界名团看齐,在国内外舞台上高水准演绎中外名曲,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和实力;民族乐团要从创作入手,加强宣传推广,擦亮叫响品牌,重振广东音乐。同时,会议还提出了具体举措,如广东省文化厅近期召集作曲家举办以“振兴广东音乐”为主题的座谈会,着手策划举办广东音乐晋京演出,采取征集或约稿方式促进交响音乐创作,创办“广东音乐周”品牌活动等。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