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一块昆曲传承的“试验田”——专家研讨昆剧《红楼梦》

时间:2011年12月2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郑荣健

   对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红楼梦》,戏曲搭界者早已有之。几百年前,江苏扬州人仲振奎就第一个将《红楼梦》改编成了昆曲。如今,越剧、黄梅戏等戏曲版本的《红楼梦》更为人们耳熟能详,甚至走上影视银幕荧屏,成为新的经典。由北方昆曲剧院创排的昆剧《红楼梦》,自2010年启动到2011年4月首演,如今已在海内外演出数十场,更在第12届中国戏剧节上,斩获优秀剧目、优秀表演、优秀导演、优秀舞美等多项大奖。

  “忠实原著有所创新,忠实昆曲有所突破。”12月15日,在由北方昆曲剧院和北京国际曲社主办的昆剧《红楼梦》研讨会上,专家们对该剧这样评价。

  时尚“耕作”

  不是浮华的花架子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昆剧《红楼梦》美轮美奂的舞台呈现时,剧目创演的背后也许更引人注目。600年昆曲演绎200年《红楼梦》,昆曲搭界古典文学名著,其艰难毋庸讳言。不论对“戏迷”还是“红迷”,他们免不了要“挑剔”;一系列问题需要主创给予解答,从昆曲之淡雅婉约到红楼之繁复丰厚,人物、剧情、唱辞、旋律乃至哲学意味、社会内涵,都使“解答”带有一种文化的普遍意味。更重要的是,该剧创演汇聚了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和中国戏曲学院的强大阵容,又邀请导演曹其敬执导,作家王旭烽编剧,新苏商昆曲传承促进基金会等单位也给予了支持。某种意义上,昆剧《红楼梦》可以说是一块昆曲传承的“试验田”,正在社会关注中逐渐成长。

  那么,到底昆剧《红楼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演员优秀,舞美新颖,这是专家们对该剧的普遍看法。在排演之初,北方昆曲剧院就曾策划了一次演员“选秀”,在全国遴选优秀演员。“从选秀到大舞台包装、大投资、大制作,都很符合市场。虽然是大制作,但并不是浮华的花架子。”新华社高级编辑周印清说。这是否意味着,戏曲传承并非只能在戏本身做腾挪,一些时尚的形式、方式也可以借鉴呢?事实上,昆剧《红楼梦》最后呈现的演员阵容,恰恰汇聚了全国优秀昆曲演员。打破壁垒为昆曲,其事尤显可贵。

  “双重”传承

  抽取经典可自成折子

  “继承”与“创新”,这是戏曲界常提的关键词。但是,当这组词语并未具体化到剧目或创演过程时,其指意并不清晰。比如,每个剧种都在发展,昆曲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那么,其底线是什么?“昆曲发展以后还要姓昆,昆曲的魂不能丢。有人觉得一新编就不是传统戏曲了,不是这样的。”北京国际曲社副社长许立仁说。在创排过程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坚持要用“淡雅”的舞美设计,这就源于她对昆曲的高雅定位,亦即昆曲的魂。

  实际上,昆剧《红楼梦》面临的是“双重”的继承与创新,昆曲搭界《红楼梦》,跟取用明清传奇本子也堪称同工。专家们提到,要演绎《红楼梦》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情节,主次角色可作相应调整,不同行当自成经典,全本演出也可更加简约,以适应昆曲的表演形式。而昆剧《红楼梦》中有的唱段很好,很有表现力,可以考虑把它抽取出来,作为经典折子戏。

  记住旋律

  音乐也要烙上剧种的印

  戏曲要传承和弘扬,就要吸引观众,还要让人能记住旋律。与会专家认为,从过去一些广为传唱的歌剧经典旋律,到当下流行歌曲的广泛传播,“旋律”的普及效果不容忽视。“比如,对特定的角色或行当使用套牌,一套唱下来,观众一听就知道他是谁、什么性格,情绪情感也到位了。”昆曲教育家张毓文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主题音乐就很鲜明,到了高潮或者过门的情节,主题旋律就会出现,这对渲染情感很有效果,让人听到音乐就想起剧目,换句话说,音乐也要烙上剧种的印。

  据介绍,昆剧《红楼梦》电影也将开拍,并拟于2012年2月中旬封镜。该剧由北方昆曲剧院和北京北奥集团等联合拍摄,投资约1100万元。继上世纪60年代越剧版、黄梅戏版《红楼梦》之后,昆曲版《红楼梦》不久也将与观众见面。也许,这是又一轮新的“耕作”。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