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手稿大规模面世 从中可窥其对历史学人真实评判
钱钟书手稿 (资料图片)
钱钟书为《广角镜》杂志创刊百期题词(资料图片)
66封钱钟书书信和《也是集》手稿,12封杨绛书信和《干校六记》手稿,6封钱瑗书信以及沈从文、柯灵等人信件日前大规模面世,引起收藏界强烈关注。这批手稿主要为钱钟书上世纪80年代与香港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李国强的书信往来,其中涉及不少对历史和学人的评判,透露出钱钟书真实的思想心态。钱钟书手稿如此大规模公之于世尚属首次。
据厦门大学教授谢泳介绍,这批手稿中最有价值的为书信,时间从1979年到1991年。当时李国强主编《广角镜》月刊,邀请钱钟书撰稿,并先后在香港出版杨绛的《干校六记》和钱钟书的《也是集》,因此存有钱钟书的大量书信手稿。
通观这些钱钟书书信手稿,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体现出改革开放初期,钱钟书渴望获取西方学术资料,同时让外界了解中国学者研究状况的心态。在书信中,有大量内容是钱钟书将在香港刊发文章所得稿费,托存李国强处,用以购买书籍。如1980年一函中,谈到香港天地图书公司所付稿酬港币一万元:“弟即函刘,请其收该款交兄代存。如渠已照办,望便中赐字,弟又可讬购较昂贵之西籍数种矣。”在香港出版《也是集》前夕,钱钟书于1984年的一封信中写到:“今适逢‘统一战线’、‘国共合作’之时,未可示人以不广,拟亦请兄于《也是集》出版后,代送一册(此处指送给余光中——编者注)。许君礼平处亦须送一册(中文大学:宋淇、陈方正、余光中、许礼平;港大:陈耀南、杜维运、黎活仁;其他:饶宗颐、高继标、冯女士及贵社黄先生)。”
二是透露出钱钟书对历史和学人的一些真实态度。如当时《广角镜》刊登了秦德君回忆茅盾的文章,钱钟书看到后很感叹,于1985年的信中写道:“历史从来出于胜利者手笔,后死即胜利之一种方式。三年前鲁迅纪念时出版之传记,即出敝所人撰著(应指社科院文学所刘再复、林非所著《鲁迅传》——编者注),中间只字不道其原配夫人,国内外皆有私议而无声言者。”1981年的信中谈到《红楼梦》的英译本,曾写道:“因思及Hawkes近以其新出译本第三册相赠,乃细读之,文笔远胜杨氏夫妇(杨宪益与戴乃迭——编者注),然而此老实话亦不能公开说,可笑可叹。”在为《广角镜》杂志推荐采访对象时,在信中写道:“先暂定五人:俞平伯、吕叔湘、朱光潜、杨荫浏(中国音乐史创始者)、夏承焘;皆海外闻名而报导不多者,且‘江湖气’较少。”
三是信中字里行间表露出钱钟书的一些价值判断。如在1984年的一封信中谈到清末著名的《点石斋画报》:“顷奉惠寄《点石斋画报》重印本,惊喜交集。尚忆儿时阅石印线装本,至废寝食,后于镝木清方《日本风俗画大成》第八册中睹月岡芳年、小林永清所画,乃识吴友如辈渊源。”同样是在1984年,钱钟书听说“香港文化代表团”来京,后来知道都是影剧界人士,便在信中写道:“为之废然扫兴,而复哑然失笑,浩然长叹。Culture(文化——编者注)遂与Performing arts(表演艺术——编者注)是一是二,可谓世风不古,雅道沦夷矣。”
四是书信中钱钟书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尽显。1980年收到李国强寄来的双方合影,钱钟书在回信中写道:“愚夫妇头颅如许,面目可憎,与兄嫂一双璧人并列,借光增势,而愈自惭形秽矣!”在1982年的一封信中,钱钟书谈及自己重订《谈艺录》、《人兽鬼》等旧作时说:“村婆子鹤发鸡皮被强作新嫁娘充命妇,不待人笑齿欲冷,己亦笑脸如靴皮也!!!”同年他托友人马力给李国强带去手书,在信中说:“马兄五月初腰缠十万贯坐铁鸟回港时必托其带上。”
除以上这些特点外,由于这些书信都用毛笔书写,笔迹灵动潇洒,从中也可窥见钱钟书的书法造诣。钱钟书的书法落笔奇伟,姿态百变。在《管锥编》中,将书法艺术研究和学术探讨融为一体,对书法源流、书家品评、世风政俗对书法界的影响、文学和书法的细节考辨等等,都有极其精辟的论述。
据悉,这批手稿将于6月1日在现代文学馆展出,6月22日将委托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专场拍卖。
(编辑:晓婧)
· | 拿破仑密码信拍得近19万欧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