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访问47个国家和地区,捐赠物资30余批次,举办20多次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与17个外国首脑的个人基金会和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300余名中国艺术家得到外国知名学府和艺术院校授予的艺术科学院院士、功勋艺术家、特聘教授及和平大使等荣誉称号——这是“世界著名华人美术家环球绘画和平之旅组委会”和“北京和平之旅文化交流中心”创立十年间成果的一部分。
秉持着“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促进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崇高宗旨,以国际美术和艺术交流为途径,与世界各国政要、企业家、艺术家开展友好交流及公益慈善活动,成为当今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之一。据和平之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欧洲中国文化教育基金会主席邵常淳介绍,这样一条同其他国家开展民间交流的成功道路,将为推动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2004年,和平之旅首次启程,来到柬埔寨,组织华人画家与柬埔寨艺术院校交流,此后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老挝、新加坡、哈萨克斯坦……都有中国美术家的身影在活跃。2012年及2013年,以“和睦”和“交融”为主题的美术联展分别在北京和比利时举办,和平之旅在美术交流上的特长愈发鲜明。
“美术是最好的、直观的交流方式,它不需要语言的解释,而比较容易被接受,我们可以以艺术为媒介,给世界各国的人讲述共同的热爱美、热爱和平的情怀。”邵常淳说。“技法上,这些艺术家各有不同,但我们都以传播和平理念为己任;在世界上,展现真善美是主流,扭曲、暴力和丑化,是哪个国家都不欢迎的。”邵常淳表示,一些丑化民族、丑化自己民族图腾的画家,都不在和平之旅的“队列”之中;同时他也指出,如果不对艺术家在选择上更为慎重,不但会影响中国对外的文化形象,亦会影响中国艺术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走向。“艺术市场的疯炒,会影响我们的艺术国际收藏。所以我们呼吁艺术家借鉴好的技法,踏踏实实搞创作。”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已为世界所熟知。在哈萨克斯坦,艺术科学院院长Л·А·乌拉兹别科娃用很标准的语音说出“国画”一词,“他们对国画的技法、色彩和背景,都是很佩服的;我们为我们的中国画艺术在国外被尊重和认可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邵常淳介绍,在莫斯科,画家上官超英现场作画,观众看到笔墨纸砚的互动,十分新奇;但自己尝试时却又没有那么简单,不禁发出“中国画太神奇了!”的感叹。“从艺术,可以深入到文学、历史、建筑、风水、哲学等问题,以美术为基础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切入的点。”
由点及面,由面及体,和平之旅的交流总是立体的:国家领导人、政府、大学等科研机构、福利院等慈善机构……“我们从这个立体的网络上,见到老友,把国内的信息带给他们;他们也把我们需要的信息告诉我们。”
在“走出去”成果丰硕的同时,和平之旅的“请进来”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年都有170位至180位来自意大利、法国、埃及、孟加拉、波兰、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的艺术家来华交流,我们组织他们到清华美院、北京画院等高校和创作研究机构交流,也介绍他们到上海、广东、江苏、黑龙江……与不同地域的艺术家交流。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会‘忘乎所以’地宣传中国的文化,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艺术交流和商业计划的合作机会——这样的效果,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不同,非盈利的民间交流更容易为国外艺术机构和政府所接收,但仍然面临政策不健全的尴尬,“我们为上合组织举办展览,政府没有给我们一分钱赞助,但我们还要交税——西方友人都不信。所以我们考虑探索新模式:在布鲁塞尔注册欧洲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在当地办展览,政府可以提供资助和免费的场地。”
在国际上已被视为来自中国的友好符号的和平之旅,明年将会在上合组织峰会期间在上海举办相应的文化活动,并在巴黎和布鲁塞尔举办展览。“我们要更好地配合国家利益,配合国家外交,把自己的民间角色当好;我们要接触一些前卫艺术,也要更好地学习和交流我们传统的东西,继续进行美术教育,这是我们一直不变的中心工作。”邵常淳说。(本刊记者 张亚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