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 “新人辈出”背后的现实与尴尬
艺术交流 VOL.01/2012|李强

   

  当地时间219日,第62届柏林电影节终于落下帷幕,备受瞩目的中国影片《白鹿原》获得最佳摄影银熊奖,这也是该片导演王全安获得的第二座银熊。 

  中国人对柏林电影节向来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张艺谋、巩俐、李安,到顾长卫、王全安、王小帅,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华语电影人经由柏林一飞冲天,华丽蜕变。《红高粱》是张艺谋从转为导演后的第一部电影长片,而主演此片的巩俐那时还只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同样一举拿下金熊的《喜宴》是李安执导的第二部长片,正是那次柏林之行让他的名字迅速被世人所熟知;夺得银熊奖的《孔雀》是顾长卫这位影坛“老人”的导演处女作;《十七岁的单车》是王小帅的第四部长片,而王全安在执导《图雅的婚事》之前,也仅仅拍摄过两部。与其说柏林电影节偏爱华语电影,不如说是偏爱青年才俊,因为柏林永远会给参与者平等交流和公平竞争的机会,这里没有行业权贵,没有话语壁垒,正因为如此,新锐电影人才得以大施拳脚。去年的主竞赛单元有五部导演处女作入围,今年也不例外,排片表名单中有太多让人陌生的名字。比如爱内加尔导演阿伦-格姆斯(《今天》)、丹麦导演导演尼柯莱·阿塞尔(《皇室风流史》)、瑞士新锐女导演乌苏拉-梅尔(《姐姐》)希腊导演斯波洛斯-斯塔斯洛普罗斯(《曼代奥拉》)、葡萄牙导演米古尔-戈麦斯(《禁忌》)、印尼导演艾德恩(《动物园的明信片》)、法国导演弗雷德里克-维度(《回家》)、加拿大导演金-尼格耶(《雷贝尔》)等等。在主竞赛单元的所有参展影片中,青年导演作品占据了大半江山,让人不由感叹新生代力量的强大。 

  但是,新人辈出对于一个有着60年历史的电影界来说,恐怕不能被视为褒奖。从这两年在柏林露面的新锐导演,并没有拿出几部激动人心的作品,这拖累了柏林电影节的艺术含金量,也导致参赛片水平参差不齐,去年伊朗电影《别离》一骑绝尘,独捧三座大奖,就是其他参赛片竞争力不足的结果。联想到近几年人们常常抱怨柏林电影节星光黯淡,话题娱乐性不足,甚至借奥斯卡来给自己贴金的事实,“新人辈出”恐怕真的变成了一种讽刺。 

  其实不论褒贬,欧洲电影节“扶植”新人的现象既是历史传统,也有现实原因。既是它自身的选择,也是艺术商业化趋势的必然结果。柏林电影节组委会向来注重体现自己的全球化视野,积极吸纳反映各民族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影片入围,一些并不为人熟知的新人自然也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此外,柏林电影节向来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和投资人不会轻易碰触那些政治敏感话题,与此相反的,一些本土新锐导演往往能以自己独特的角度找到艺术与政治的契合点,这就使得一些深入政治热点地区和事件中的小成本影片能够脱颖而出。比如反映战争与少女的《雷贝尔》、反映种族主义灾难的《只是一阵风》等等。应该说,被戏称为“政治教管所”的柏林电影节在气质上既区别于“先锋茶话会”威尼斯电影节,也区别于“噱头拍卖行”戛纳电影节。更别提商业包装到牙齿的奥斯卡和金球奖了。它明确的主题性意味着镁光灯和晚礼服似乎不会成为节日的主旋律。话题只来自于剧场内的银幕而非场外的红毯。正因为如此,对于那些已然攫取巨大商业利益和市场号召力的电影人来说,柏林电影节正逐渐淡出他们的视野。不能否认,于塔维安尼兄弟、阿斯哈-法哈蒂等虔诚的艺术电影信徒们来说,手捧金熊将是他们艺术生涯的理想归宿,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柏林不过是通向更大成功的跳板。得奖是对自身艺术造诣的肯定,却不能带来直接的商业利益。当然,新锐导演们通过艺术电影的成功来吸引商业投资,从而获得更大市场和更多荣誉,这已经成为青年导演走向成功的标准模式。年轻时代的张艺谋曾执导的多部电影在欧洲各大电影节斩获无数,而近年来因为投身大制作、高投入的商业大片,对欧洲电影节的兴趣已然大减。所以《金陵十三钗》这次只是入围了非竞赛片单元。对张艺谋来说,奥斯卡小金人的诱惑已经远远超过了柏林的金熊,因为前者不仅代表了艺术的高度,更是对商业价值的肯定。李安凭借《卧虎藏龙》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成功试水商业大片《绿巨人》,而之后的《断背山》和《色·戒》虽然重归欧洲电影节,但影片强烈的社会话题性以及李安本人奥斯卡奖得主的光环使其在商业上依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事实上,与柏林电影节平行举办的欧洲电影市场(EFM)要比电影节本身热闹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卖家和买家齐聚于此,盛况空前。而比较讽刺的是,在EFM,最好卖的依然是美国商业大片,联想到一些影片在参展时还一再降调自己奥斯卡提名者的身份,相信组委会也会感到一丝尴尬,即使坚强的理想主义者也不得不在商业大潮中示弱,在夹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空间。

  “新人辈出”的背后,是艺术电影市场整体低迷的尴尬,在观众、媒体直至电影人都逐步臣服于娱乐至上的信条之时,影响力日趋减弱的柏林电影节一方面试图弥合与商业化趋势的沟壑,另一方面又要恪守对于艺术与政治的严肃姿态,保持自己的特色。最后只得依靠新人的锐气来掩饰自己那有些老气横秋的筋骨。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柏林电影节需要的是返老还童之术,而不仅仅是注入点新鲜血液这么简单。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