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戏剧:探寻“娱乐叙事”的多样性 ——以近期几个热门剧目为例
艺术交流 VOL.01/2012|张力

   

《桃色办公室》剧照

《唱K回忆录》剧照

《唱K回忆录》剧照

《情话紫钗》剧照

《情话紫钗》剧照

  从去年到今年,香港戏剧人频携作品来内地交流演出。毛俊辉的《情话紫钗》、胡恩威的《唱K回忆录》、詹瑞文的《桃色办公室》等先后在京、港、沪、深多地亮相,引起强烈反响,使得越来越多内地戏剧人乃至观众开始关注香港戏剧的艺术生产与生态。 

  香港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化消费城市,在混杂、融合、高雅与流行无分界的香港文化语境下,当代香港戏剧以满足大众需求为指向的创作姿态,展现出从戏剧技法到艺术语汇不断求新求变的整体艺术风貌。“娱乐性”是当代香港戏剧发展的重要议题,但香港戏剧“娱乐叙事”的涵义却又与传统戏剧评论中有关“娱乐性”的提法不尽相同,它是指在迎合观众口味、刺激票房收入的创作考虑下,对更为灵巧的叙述方式、更为开放的题材选择与阐述角度、更为多样的艺术语汇与技巧运用,表现出热切的追求与积极的实验。 

  香港著名舞台剧演员焦媛曾经说过:“香港的剧快靓正、又搞笑、有娱乐性,但内地不是这样,所以我很想将这些带到内地。”相比注重严肃创作的内地戏剧,“娱乐叙事”可谓是香港戏剧的强项。从形式上来说,与内地“现实主义”戏剧占主流地位不同的是,“主流戏剧”在香港戏剧发展中的缺位为它带来更多样的艺术表达可能,而戏剧作为娱乐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对娱乐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也为它带来不断尝试新手段的动力。从内容方面来说,对热点问题的捕捉快速生动、对生活细节的再现细致真实,通俗化、生活化主题是当代香港戏剧主要的言说方向。这些叙事习惯都为香港戏剧在未来尽快建立健全的戏剧市场做出了重要准备,但同时也为它的长远发展制造了障碍,那就是:容易以轻盈的身姿、鲜活的质感吸引观众走进剧场,但同时也容易使创作者在剧场效果的营造中迷失自我。 

  如何解决对技术实验的过度玩味和对热门话题的浅意涵表述,是当代香港戏剧“娱乐叙事”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今年1月初,香港著名戏剧导演毛俊辉的作品《情话紫钗》在香港二度公演。此剧20102011年曾先后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地巡演。这部戏最广为媒体报道的是毛俊辉曾作为香港众多演艺明星导师的背景、剧中粤剧和音乐剧的融合使用,以及它“吸睛”效果十足的创作班底(主演谢君豪、何超仪,编剧麦兆辉、庄文强,形象设计叶锦添、音乐制作高世章)。但在这些时髦的标签之下,整部戏最可贵的,其实是毛俊辉对于“娱乐叙事”从技术到内容都尽力消解“滥情”、保持节制的庄重尝试。该剧的创作最早源于毛俊辉对现代社会“爱无能”的思考,核心情节其实很简单,一对都市男女在商业合作中相识相知并展开爱情追逐。为了丰富戏剧结构,导演运用了一定的技术手段,比如在主要情节间以群像展览的方式穿插不同男女婚恋个案及讨论,在现代故事中植入经典粤剧《紫钗记》作为观照,将传统粤剧与音乐剧表演穿插使用,以电影对白的节奏感和质感制造更写实的舞台效果……令人欣慰的是,作为一个曾有丰富实验剧场经验的导演,毛俊辉对技术的把握能始终以服务主题传达为前提,不做过分炫耀。 

  对于香港戏剧来说,“娱乐叙事”并非是制造玩物,而应该是保持健康生态的基础。保持技术灵巧,但尝试追求叙事完整,制造“吸睛”效果,但收敛放肆滥情,如果可以,再多投射一些对更深层普世价值的观照——这或可为香港戏剧“娱乐叙事”开拓另一重思考前进的空间。林克欢曾以“多样性”来概括香港戏剧的特点,那么,向内追求“多样性”更丰富的意涵,与向外追求“多样性”更多彩的形式,其实同样重要。而只有更多发挥优势、查缺补漏的实践,才能以精品的打造确立香港戏剧在自身文化艺术谱系中的地位与影响。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