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玫瑰园接见中国艺术团全体成员并讲话
卡特与刘秀荣亲切握手
对中国来说,1978年意义非凡。太多的事情集中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仿佛暖日融冰,一下子春回大地,草木噌噌就冒出了绿叶来。那一年,似乎是人们积压已久的情感情绪、热情与抱负瞬间得到了释放,这片古老的土地也焕发出了新颜。
1978年6月至8月,中国文化部集中当时国内艺术界最优秀的艺术家、组织了由149人组成的中国艺术团赴美国访问,历时40天,在华盛顿、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明尼阿波利斯等美国众多大城市演出30余场,直接观众达12万余人,更被海内外媒体誉为“艺术大使”,成为“文革”后中国艺术界的一件文化盛事。对中国京剧来说,此次访问更将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文革”结束以后京剧的第一次赴美访问。
在那个历史事件中,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就是主角之一。
选择:大洋彼岸的想象
那一年,刘秀荣43岁。她并没想到自己能够成为这次访问团的成员之一,更没想到此次访问将成为京剧界的重要历史事件。1964年,因为选角后理了个头发,刘秀荣一度被打为“破坏样板戏的‘现行反革命’”,艺术家最好的10年就这样过去了。如今“文革”结束,刘秀荣突然觉得该做点什么,要抢回那被荒废了的10年。
直到有一天,时任中国京剧院院长的马少波找到了刘秀荣,跟她说,有两件事情,觉得她去都很合适,但因为时间冲突,她只能选一个。刘秀荣忙问什么事,这才知道,原来当时有一部拟拍的戏曲电影《逼上梁山》,担任林冲一角的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耿其昌,林娘子一角呢,正在物色人选;而另外一件事,则是文化部将要组团赴美国访问演出,去的有京剧界的李小春、张春华、古春章等,还有郭淑珍、李谷一、赵青、白淑湘、陈爱莲、闵慧芬等知名艺术家。那时,中美两国还没有建交。刘秀荣犹豫了,这两个都不好选,拍电影可以保留永久的纪念,去美国呢,她心里禁不住小鼓咚咚地敲,那可是过去常提的“帝国主义阵营中的最大代表”,要不要去?可转头一想,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封闭,“还是应该去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看看”。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随后便是紧张的集训。集训非常辛苦,但刘秀荣丝毫也不觉得。一种好奇心,始终让刘秀荣又兴奋又忐忑。当时,国内渐渐有一个提法,说他们将成为赴美的“艺术大使”。刘秀荣忐忑的是,美国人会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中国呢?他们能接受我们的表演吗?交织着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和小小的忐忑,刘秀荣努力地训练着。
与当地华侨联欢
在联合国总部留影
卡特在白宫玫瑰园接见中国艺术团全体成员
行程:跨越国界和眼界
1978年6月26日,以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赵启阳为团长,康岱沙、张东川、周小燕等为副团长的中国艺术团正式启程。飞机从上海经东京、温哥华,首站抵达华盛顿。
“当时宾馆里24小时都在放电视,新闻很快就实时播报了。”刘秀荣有一个政治上的预感,中美两国的关系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他们对我们很尊重,不仅带领我们参观了在华盛顿的参、众两院,宇宙博物馆,在纽约,参观了帝国大厦、联合国总部和城市景观,后来还参观了工厂和远在郊外的农场,感觉就是对我们敬若上宾。”刘秀荣回忆说。
从华盛顿到纽约,从洛杉矶、旧金山到明尼阿波利斯,对当时的刘秀荣来说,那是一段“大开眼界”的日子。“感觉他们很富裕,很开放,实行5天工作制,生活很松弛。”刘秀荣说。最初,宾馆里24小时播放的电视已让她很惊讶;到后来,当她参观了纽约的现代舞蹈学校、观看了百老汇演出的音乐剧《绿野仙踪》和好莱坞的模拟景观拍摄基地,更是感觉“大开眼界”。“比如好莱坞的那个拍摄基地,类似的现在中国也有了,但在当时,看见森林、大海、住房都那么逼真,真的很让人惊叹。”刘秀荣说。
演出:一出《秋江》别样声
刘秀荣印象最深的,是在林肯艺术中心的演出。林肯艺术中心的剧场非常大,“但音响效果很好,我们站在舞台上说话,最后两排的人都能听到”。但走台时刘秀荣才发现,因为舞台太大,平时在国内剧场很顺利的表演在这里遇到了问题,“我们按原来的步子走,原本该走完了的在这里圆场才刚刚过半”。于是不得不调整,重新结构动作,甚至有的道白词多了,也进行了适当的压缩。演出当晚,观众早已挤得满满的,还有不少买的站票;一些老华侨激动万分,期待着来自祖国的艺术问候。
刘秀荣唱的是京剧《秋江》一折中的陈妙常一角。该剧源自《玉簪记》,讲的是女贞庵中的小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偷偷相爱,庵中老道姑发现她与自己的侄儿潘必正的恋情后勃然大怒,以逼他赴考为名将潘撵走,陈妙常不顾庵规追赶心上人到秋江,招呼老艄公摆渡过江。这一折唱词不多,但念白、身段多,特别是陈妙常和老艄翁之间的对手戏,前者心急如焚却又羞涩腼腆,后者心里有数,故意左盘右问。舞台上虽没江水,但演员的身段和神情,均描绘出一幕江船过渡、人物有意对无心的惟妙惟肖场景,赢得了阵阵喝彩。“演到中间,观众就开始跺脚,我心里咯噔一声,心想是不是演砸了,他们不接受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们喝彩的一种方式,他们看懂了,更被感染了。”刘秀荣说。
那场演出整整谢幕了十几分钟,观众的掌声一波连着一波。演出结束后,一位当地的老华侨找到刘秀荣,跟她说:“一看见你们的演出,特别是一听到京剧的锣鼓点,我们就禁不住想起家乡来。”这位老华侨告诉刘秀荣,他们每时每刻都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变化。
定格:美国总统卡特的接见
1978年7月20日,这是一个将被历史定格的日子。
在华盛顿,一座乳白色的三层建筑安静耸立,周围是广阔的草坪和树木。这就是美国最核心的地带,白宫。在美方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中国艺术团全体成员缓缓进入白宫。一楼的长廊两壁均绘制有历届总统夫人画像,人称“妇人通道”。二楼有4个小厅,分别粉刷为绿、黄、红、蓝4种颜色。刘秀荣很惊讶,这里居然如此静谧优雅,毫无戒备森严的感觉。
下午1点30分,就在白宫外的玫瑰园里,美国第39届总统吉米·卡特在华盛顿白宫玫瑰园接见了赴美访问的中国艺术团全体成员,并称“很荣幸见到你们,感谢你们给美国人民带来了精彩的演出”,还开玩笑说:“你们派来了这么多人的艺术队伍,‘野心’可不小啊。”接见后,全体演职人员在白宫前与卡特总统合影留念。第二天,中国艺术团在白宫受到卡特接见的新闻很快传遍了美国各大媒体。国内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报纸也纷纷进行了报道和宣传。至今,刘秀荣还保留着那幅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
传统:不断传承的交流
时间流转,30年弹指一挥间。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刘秀荣仍时时想起往事,不仅因为那一次“艺术使者”的身份,也不仅因为美国总统卡特的接见,而是源于对艺术自身属性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京剧走出国门已不再是问题,此后她又多次去了日本、法国等地演出,带上她拿手的《白蛇传》,演她的《穆桂英大战洪州》。
当岁月的痕迹渐近,一番关于京剧艺术的体悟却更为深切。实际上,在走向海外的京剧演出中,始终有一个问题横亘在京剧艺术界面前:怎么让外国人看懂京剧?欣赏京剧?最初,强调做功、身段及武打技巧的剧目或选段是京剧海外演出的主流,如赴美演出时的《秋江》和《闹天宫》,但《白蛇传》在海外的火热让刘秀荣认识到:爱情是永恒的,适合各国人民欣赏,关键是要抓戏,抓情感,要塑造人物。“像《白蛇传》中,‘湖上问答’的那一段流水板,‘盗仙草’中的那一段《高坡子》,都把人物的爱恨悲喜表现得惟妙惟肖。”刘秀荣说。
近年来,刘秀荣的徒弟李胜素继承了老师的衣钵,用京剧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京剧《白蛇传》更是在法国大热。从最初近乎“蛇妖”的白娘子,到如今广受喜爱、同情的白娘子,《白蛇传》一步一步地走过了它不断完善的艺术之路。作为“剧中人”,从刘秀荣到李胜素,她们也用自己德艺双馨的艺术探索,不断传承着对外交流的良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