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用艺术呼吸的国度
艺术交流 VOL.02/2011|

   

马车和建筑

  今年5月24日,我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一员,前往欧洲艺术之国奥地利访问。 

  到机场接我们的是奥地利教育艺术文化部交流司司长里德尔、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白阳,还有奥地利教育艺术文化部两位女干事。年轻的女干事右耳朵上方金黄色的头发上,插了一朵红色蔷薇花,很随意,却让我想起了拍摄于奥地利的著名电影《音乐之声》,想到了女主人公的晴朗性格和善良品格,同时,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候我们村的少女在田野里劳动时,见了花总爱掐一朵插在头上,当时觉得很平常,进城30多年后,再也没有见过插着花上街的少女,心中的缺失是悄然的,所以没有在意,见到奥地利的插花少女,我重新感触到童年的一种美好。 

  奥地利文化部官员觉得我们应该首先认识一下维也纳。他们(包括插花少女)陪同我们看了维也纳遍布在大街小巷的古建筑,包括茜茜公主当年住过的皇宫。奥地利文化部官员告诉我们,所有古建筑,包括民居,对外的面貌要保持原样,里面可以做改良。仅仅通过建筑艺术本身,奥地利的年轻人从小就会为奥地利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骄傲。 

  我在乡村、县城、省城、京城都呆过,我深切的感到,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维也纳人。 

在金色大厅

在奥地利图书馆

  建筑很古老,教堂很高大,还有保持着古老模样的马车,来回穿梭的有轨电车,古得有声有色。但奥地利人的衣着,却很时髦,人与人之间,很平和友好,古老与现代,结合得自然和完美! 

  走马观花维也纳市景后,我们与奥地利文化部官员、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一起,就纸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交流。在奥地利的多种场合,我们都会看到手捧一本书阅读的人。这让我们感动,因为在中国,看不到如此稠密的阅读者。里德尔告诉我们,去年,奥地利的图书出版和发行,都是增加的,这和不断增长的阅读群体有关。阅读书籍成为他们的日常习惯,司长在机场等待我们的时候,就在机场书店买了一本书读。书捧在手里阅读的感觉很美好,读电子书感觉上就少了一些雅致和书卷气。可惜,奥地利的年轻人,读电子书多于纸质书。这是一个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25日上午,我们在奥地利当代作家图书馆,与奥地利作家工会、奥地利翻译协会、奥地利出版协会和作家图书馆的作家、翻译家、出版人进行了近4个小时的座谈,值得我深思的是奥地利人的出版共识,并不是什么书畅销,出版社就出什么书,而是什么书质量高,不管是文本形式还是思想内容,能为世界文学做出贡献,就出什么书。他们知道中国目前的状况,友好地说,我们以前也走过这一段路,这是弯路,我们已经从弯路上走回来了。他们期望中国出版界尽快走回来,以发展文学艺术为目的,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60多岁的奥地利作家工会主席健谈而又诚恳。他说,奥地利政府扶持100多个出版社,出资让他们出好书,出版社出书后,会主动给全国每个国立图书馆赠送3本书。但是,奥地利很多作家的书是在国外出的,为了把这些书一本不漏的收藏进馆,图书馆成立了专门部门,全天候地收集奥地利作家出版信息,然后向作家和出版社索书,同时他们每年把优秀图书,推荐到世界大型书展上,为作家和出版社提供更高的平台。作家很愿意接受图书馆的请求,作者与藏者间良好的互动,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座谈的四方桌子周围,书架林立,图书琳琅满目。图书馆的专家告诉我们,任何人都可以来这里看书,四季开放,全免费。这是真正的非盈利机构,他们所做的工作,确实是为作家、出版社和广大人民服务。 

  5月26日,我们拜访莫扎特的故乡萨尔斯堡,与萨尔斯堡的作家、诗人和评论家茶聚。文学之家建立在一个小花园里,三层古色古香的小楼矗立在花园之间,文学之家主人克莱斯曼带领我们去文学之家的每一个功能室,向我们介绍了文学之家的职能。我的感觉是,这里像一个心脏,把文学的血液送到了遍布在世界各地的萨尔斯堡作家身上。我们就奥地利作家与中国作家的交流和互动、中奥作家作品的异同、女作家的写作状况、文学期刊的生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收获很大。但最令我感动的,是奥地利政府和人民对作家的厚爱与呵护。去年,文学之家的总开支是68万欧元,用于作家创作、作品出版和作家交流。这么庞大的数字让我们吃惊,我们不禁问了资金的来源。克莱斯曼说,奥地利联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每年都给他们有固定拨款。他骄傲地表示,我们的文学之家是欧洲最大的同类机构之一,我们的作家是奥地利的财富。 

   花了这么多钱,真正培养出了大作家吗?我想到了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只有在这样肥沃的原野里,才会生长出卡夫卡、茨威格、耶利内克这样的文学大树! 

美泉宫

奥地利广场

  奥地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王国,毫不夸张地说,奥地利的作家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了一部部伟大著作的,所以,在奥地利做文学之旅,不涉及音乐,必然收获的是一个残缺的文学图画。细心的奥地利文化部官员已经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为我们安排了三次走进音乐的活动。首先安排我们参观了享誉世界的金色大厅。高雅的大厅管理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两个大厅,无论大小,都显得金碧辉煌而又庄严雅致,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每年要进行700多场演出,场场爆满。特别是新年音乐会,更是全世界交响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梦想,首先要在网站上申请,然后由奥地利音乐家协会抽签,被抽中的幸运儿,往往成为当地的新闻人物。所有音乐人几乎不考虑昂贵的票价。这也让金色大厅成为奥地利音乐家协会的滚滚财源。  

  我们还看了莫扎特博物馆。从小在音乐的池塘里游泳的莫扎特,是一个音乐神童。可惜他去世得太早。但是,莫扎特给只有15万人口的萨尔斯堡带来络绎不断的财源,全球的音乐人朝圣一般地涌向这里,普通游客也会崇敬地奔向这里。每年在萨尔斯堡举办的莫扎特歌剧节,全世界音乐爱好者趋之若鹜,仅仅一个莫扎特,就可以养活萨尔斯堡。 

  欣赏音乐作品是不可避免的节目,我们在维也纳歌剧院看了歌剧《蝙蝠》,剧院的三层包厢和所有座位都是满的。文化部官员告诉我们,除了夏季剧院修整,这里每天的演出都座无虚席。凡著名歌剧演员出场,便一票难求。最贵的票一千多欧元,最便宜的票也近百元。 

莫扎特的厨房

与萨尔斯堡文学之家合影

  演出休息时我们和几个观众交谈,他们说,奥地利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会一样乐器,他们不一定成为音乐家,但是必须热爱音乐。我豁然明白,在奥地利,广大民众和音乐家,形成了音乐的稳定的金字塔,塔尖,是音乐艺术家,中间,是音乐人,庞大的基座,是广大民众,这本就使金字塔坚固稳定,更有全世界的音乐迷往这个金字塔里增砖添瓦。于是,存在于奥地利的音乐金字塔,坚若磐石,经得住任何疾风暴雨。 

  中国的文学,或者任何一项艺术,能像奥地利的音乐一样进入国人的生命吗? 

我期待着。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