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专题

长安精神——贺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在京举办

时间:2011年05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长安精神

——贺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在京举办

    一、展览概况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和陕西美术事业发展基金会承办,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协办的“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将于5月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这次展览汇集了16位著名画家(刘文西、崔振宽、王子武、张振学、王炎林、王金岭、江文湛、王有政、张杲、徐义生、郭全忠、赵振川、张之光、罗平安、王西京、陈国勇)的100余幅精品力作,是继上世纪60年代长安画派进京展之后陕西美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高端展示。也是新一届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为充分展现当代陕西美术学术高度与整体实力,强化精品意识,促进创作繁荣所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有人说,这是后长安画派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二次进京,参展的画家年龄都在64岁以上,可以说都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艺术家。他们为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在全国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的作品联袂展出,无疑是当代陕西美术的巅峰呈现,对于美术理论界深入解析长安画派之后陕西美术的发展历程,把握当代陕西美术新格局,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有关“长安精神”理念的诠释

    在中国文化史上,长安是一个永远的地标。也是千余年中国文明史的东方符号,其厚重的文化积淀赋予这片土地博大、雄浑、繁盛、瑰丽的象征意义和激动人心的感召力量。中国文化传承与延续的顽强生命力以及自信、开放的精神特质,在很大程度上,与长安的历史记忆有着无法割裂的血脉关系。汉文化的高古、沉雄和质朴,唐文化的富丽、优雅和开放,构成了长安精神回响至今的旋律,之后诞生于陕北延安的革命文艺思想和长安画派的艺术精神都奏响了这一时代的最强音。“长安精神”凝结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文化巨人。他们的艺术和生命轨迹,又使这种精神得以显现和丰富,闪耀着夺目的光华。这就使“长安”一词,已不简单的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升华为一种理念的象征。

    “长安精神”是陕西美术生命的重要源泉,也是把握陕西美术的一个独特视角。作为一个文化理念,“长安精神”的提出,标志着陕西美术在集群意识和资源发掘和优化组合方面,步入了一个更加自觉和积极的新阶段。“长安精神”的提出,源于对陕西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细密梳理和宏观把握,强调文化的传承性以及文化态度的包容性。在传承与包容的前提下,探求变革的契机与可能,是这一理念的基本内涵。

    用“长安精神”这一主题界定和描述当代陕西美术的总体风貌,既揭示出陕西美术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根基,也折射出陕西画坛多元艺术追求背后的共性因素:立足于中国画传统,以平和、稳定、开放的态度面对中外文化,积极探寻传统笔墨的现代意义和表现潜能,力求在与时代精神的感通呼应中,以极具个性的艺术语言,表现创作主体的生命体验与文化认同。从这种取向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陕西现当代画家在人生境界和艺术观念方面薪火相传的精神轨迹。

    三、陕西画坛历史与现状

    作为中国美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陕西美术在中国美术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世纪30年代,诞生于陕北高原的延安文艺,在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中,产生了划时代的精神力量。60年代初,长安画派以充满革新锐气的艺术主张与艺术实践,成为中国画坛的一支劲旅,在美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文脉源流的角度看,长安画派的崛起,受到新文化运动、中国画改良思潮和延安文艺精神的直接影响和推动,融汇现实精神、平民视野、传统笔墨和地域风情为一体,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尽管,长安画派的繁荣时期相当短暂,“文革”的反文化性质使这个本来有着巨大潜力的画派横遭摧折,赵望云和石鲁等前辈大师并未在逆流中消沉。苦难中的顽强坚守,逆境中的不屈抗争,铸就沉郁而激烈的画风,使他们的人格、胸怀与艺术成就一起成为后来者们仰望的丰碑。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方兴未艾之际,赵望云、石鲁相继谢世。陕西美术开始步入“后长安画派”时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后长安画派”并非当前陕西美术统一学派或某一流派的称谓,而是对当前陕西美术现状与动态的宏观描述,既肯定与长安画派的精神联系,也强调当下的多元态势。提法尽管模糊,但用来描述大多数参展画家,应该是比较确切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文化与现实语境经历着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无法回避的全球化浪潮使文化艺术界思想空前活跃:一方面,以非艺术标准评判艺术创作的思维定势不断受到质疑和批判;另一方面,对艺术本体的认识(也就是艺术的独立性和艺术发展的自律性)日益深化,艺术家享有充分的言说自由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八五新潮、文化热、国学热、关于中国画笔墨的论争等等思潮流变,陕西艺术家们以沉潜的心态、虔诚的态度、冷静的思索,积极进取,在重大题材创作,在人物、山水、花鸟等领域都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总体看来,“后长安画派”时期的陕西画家们,在社会责任感、现实精神、传统笔墨和地域风情等方面,延续并深化着长安画派的艺术思想。与此同时,现实与文化语境的巨大变迁,又使其画风呈现出鲜明的多元追求,主体意识的表现更为强劲、纯粹和自由,在物象与心象、自然与自我、传统与现代、人生体验与时代精神之间无尽探索,创化出缤纷多彩的艺术表达。

    在解析参展画家的艺术追求和风格嬗变的同时,从承与变的角度把握陕西画坛的态势与格局,正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看点。

    四、画展的特点与意义

    上世纪60年代初,长安画派进京展和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巡回展,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半个世纪之后,“长安精神——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在京举办,既是对光辉历史的无限感怀,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美术成就与实力的集中展示,对于美术理论界深入解析长安画派之后陕西美术的发展历程,把握当代陕西美术新格局,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学术价值。

    去年2月份,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换届以来,新一届省美术家协会领导班子以开阔的视野、前瞻性的思路和务实性的工作作风,启动设立陕西美术奖并成立陕西美术事业发展基金会等一系列重大措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支持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为陕西美术新浪潮的到来,创造着坚实的条件。本次展览,也可视为新形势下陕西美术蓬勃发展的一种先声,它预示着陕西美术更为广阔和辉煌的前景。

    此外,这里还要提及的是,此次展览的亮点在于严谨的学术性。然而,学术性固然是评价展览的重要标准,但在某种程度上,探寻展览的意义,应于狭义的学术价值之外获得更有价值的启示。对于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而言,由于参展画家的地位和贡献久已获得公认,展览于作品本身的学术性之外,所传达的有关陕西美术在建立当代中国美术国家形象、民族气派的审美体系的信息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有意义,而本次展览恰好在这一层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文本。

    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陕西具有雄厚的美术创作实力和广阔的美术发展前景。这次经过精心策划的精品展,在以崭新的风貌和强劲实力彰显“长安精神”的同时,必将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精神感召,激发广大美术工作者的文化使命感和文化自觉意识,使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炽热的激情,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为中国美术事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西京

“长安精神”题解

    汉文化的高古、雄浑和质朴,唐文化的富丽、优雅和开放,构成了“长安精神”回响至今的旋律。作为永久而常新的人文力量,“长安精神”凝结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文化巨人。他们的艺术和生命轨迹,又使这种精神得以显现和丰富,闪射出夺目的光华。

    上世纪30年代,诞生于陕北高原的延安文艺,在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中产生了划时代的精神力量。60年代,长安画派以艰苦卓绝的探索精神、振聋发聩的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画坛的一支劲旅。今天,黄土画派以扎实写生、深入生活的赤子情怀,再现着西部热土。博大、雄强、开放、宽容,“长安精神”以广阔的胸怀使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汇共生,渲染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长安精神”,是陕西美术艺术生命的重要源泉,也是把握陕西美术的一个宏观视角。用“长安精神”这一理念描述和界定陕西当代美术集群,与陕西美术的历史和现状高度契合,准确地表达出陕西美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及其兼容并蓄的宏大气象。

在具有永久生命力的

“长安精神”的旗帜下

    当人们议论起陕西和西安的艺术,有说不完的话题。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遗留下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丰厚遗产;延安,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和解放斗争中,产生了革命文艺所高扬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艺术方向及其丰硕创造成果;长安画派,50年代崛起,倡导“一手伸向生活,一手转向传统”的艺术主张,他们的艺术实践充满革新锐气;今天,团结在以表现西部高原情怀为宗旨的“黄土画派”周围的艺术家们,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风格迥异,充满探索勇气……

    陕西绘画、“长安精神”,从一个侧面鲜明地反映出中国艺术变革和前进的轨迹。它尊崇“天人合一”和谐的审美理想,遵循生活是艺术源泉的创作原理,辩证地处理继承与革新两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中国画的写意体系和笔墨语言,善于从外来艺术中吸收养分,用“渐变”的方式推动艺术前进的步伐。

    艺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要以新的形式语言激励人们的创新思维,但是不能以片面地求新求异为目的。

    新的艺术一面要适应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一面还要以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愫、闪耀着人道主义和人性的不朽光辉,以及关注现实的精神和品格,矫正和克服时尚艺术中肤浅和庸俗的倾向,达到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心灵和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目的。

    当代陕西画家们饱受秦、汉、唐文化纯朴、宏大、浑厚、刚强和绚丽多彩品格的熏陶,呼吸着改革开放的新鲜空气,为民族复兴的雄健步伐所鼓舞,深入生活,勤奋地进行艺术创造。他们十分重视诸如艺术的民族风采、地域特色和个性风格这些课题,但他们同时清楚地认识到,民族风采、地域特色和个性风格是艺术家知识、修养、人格力量和心性的真实反映,会自然地体现在作品之中。对艺术家来说,关键在于生活经历与艺术经验的积累,无须刻意地精心打造。当代陕西中国画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正是因为画家们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指引下,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不跟风,不追潮,不盲目地学别人。毫不夸大地说,在当代中国画坛,陕西国画家们创造力之旺盛和彼此在风格面貌上形成的距离之大,已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艺术创作中特立独行的精神应大力提倡,这既是一个民族生气勃勃的活力在艺术中的折射,也反过来会感染和培养一代新人,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个性和大胆创新的精神。陕西画家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加“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的都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艺术家,有的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即已领潮流之先的长者;更多的是从八九十年代开始驰骋画坛的后起之秀。把他们联结在一起、使之具有相对一致的审美追求的,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长安精神”。

    2011年3月5日于中央美术学院

邵大箴

    刘文西 中共党员,1933年出生在浙江嵊县水竹安山村。1950年入上海育才学校,有老师王琦先生等。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受大师潘天寿先生等老师的直接教导,1958年毕业后自愿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至今。他是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会委员。曾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市副市长等职。2003年荣获全国高教首届百位“名师”称号。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文联顾问、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50余年来,他一直从事繁重的教育、创作和美院的领导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他一贯坚持党的文艺方向,认真深入生活,曾80多次去陕北,以陕北为生活基地,与老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生活中画了2万张以上的速写,不断地艰辛创作,创作了大量的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人民群众风土人情的作品。许多动人的作品使他以独创的面貌和风采,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主体,在中国画坛上创立了“黄土画派”影响全国。

    崔振宽 陕西长安人,1935年生于西安。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王子武 陕西长安人,1936年生。196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委、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出版有《王子武画集》《王子武画谱》等。

    张振学 陕西城固人,1940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王炎林(已逝) 河南郑州人,1940年生。196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艺委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安市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顾问,陕西省中国画院画家,陕西省文史馆馆员、艺委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首届中国《收藏界》“十位当代画家排行榜”上榜画家,曾任多届全国美展陕西评委。

    王金岭 河南新乡人,1940年生。1979年调入陕西美术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创作,任创作研究室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江文湛 山东郯城人,1940年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后调入西安中国画院任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主任,陕西省文史馆馆员等。

    王有政 山西万荣人,1941年生。196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6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国画院创作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张杲 山东昌邑人,1941年生于西安,字约翰,晚年号老呆子、寂寥居士、蓑鹤台上人、杏园老人等。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驻会专业画家,陕西省文化厅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1959年拜石鲁为师,1979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入李苦禅教授工作室。

    徐义生 陕西岐山人,1943年生。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先后担任过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艺术研究所所长和艺术学院院长。早年师从石鲁、何海霞两位大师,“文革”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成为李可染先生的研究生。

    郭全忠 祖籍河南,1944年生。196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馆馆员,原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人物画家。

    赵振川 河北束鹿人,1944年生于西安,饱蕴家传,随父赵望云先生学习中国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画艺委会委员,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第四届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张之光 陕西泾阳人,1944年生。1959年至1976年在西飞公司工作,1972年至1973年在西安美术学院进修。1976年至1980年在《延安画刊》任美编。1980年起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师,至今历任该系花鸟教研室主任、国画系系主任等职。现为国画系教授、花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师。

    罗平安 湖北黄陂人,1945年生于西安。196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专部,后师从方济众先生。1981年调入陕西省国画院任创研室副主任。1985年调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任书记处书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国画院画师,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顾问,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

    王西京 陕西西安人,1946年生。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常委、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美术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陕西省红旗人物”、“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专家”、“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泰国东方书院客座教授。

    陈国勇 重庆丰都人,1948年生,号清瘦客、佑生。197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8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攻读山水研究生,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西安美术学院“陈国勇工作室”。兼任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艺术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艺术鉴定顾问。

主  办: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  办: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陕西省美术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  点:中国美术馆

展览日期:5月27日-6月7日

开 幕 式:5月28日下午3点

参展画家:刘文西 崔振宽 王子武 张振学

王炎林(已逝) 王金岭 江文湛 王有政

张 杲 徐义生 郭全忠 赵振川

张之光 罗平安 王西京 陈国勇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