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班开幕式现场
围绕“大外交”、“大外宣”格局 开创文联外事工作新局面
——全国文联外事工作研讨班在苏州举办
贺信
胡振民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2009年5月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值此全国文联外事工作研讨班在苏州开班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文联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全国文联系统从事外事工作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有效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我国文化外交和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构建“大外交”、“大外宣”格局的总体部署,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与国外各艺术组织加强联系,相继开展了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今日中国艺术周、艺术之旅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对外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多极化进程加速发展,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各国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方兴未艾。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八次文代会上指出,要加强对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这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外文化交流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做好文联外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衷心希望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文联在对外民间外交中的独特作用,不断开创文联外事工作新局面。
衷心希望从事文联外事工作的同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党和政府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各项外事规定,加强外事方面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做好外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衷心希望文联外事工作部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加强与国家外事主管部门以及国外文化机构、艺术组织的沟通联系,不断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使文联的外事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同时又是新中国和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的喜庆之年。做好今年的文联外事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探索中谋改进,在创新中求突破,努力推动文联外事工作再上新台阶!
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在全国文联外事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
冯远(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2009年5月12日
这次研讨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中央外交方针政策,分析当前对外文化交流的形势,通报中国文联2009年外事重点工作,交流各地文联外事工作经验,探索文联外事工作新思路。
下面,我就文联外事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中国文联的对外文化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联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发展活跃的。1978年,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恢复工作后,老一辈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们,在各方面条件还很不具备的情况下,积极努力,想方设法,为中国文联的对外文化交流事业打开了局面、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围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这一大局,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任务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向世界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了解中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为经济建设吸引外资和人才营造有利环境,即所谓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让中国了解世界”,就是要通过文化交流的渠道让中国人民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水平,学习国外文化管理的先进技术,为振兴和繁荣中国文化积累经验。因此,我们提出并贯彻“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是“请进来”。
1983年、1988年和1993年,中国文联曾组织召开了3次全国文联外事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和交流外事工作的经验,探索扩大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文联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不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的对外文化交流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每年的进出国量约为200人次,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1200余人次,进入新世纪以来则超过了2500人次。这种量变也反映出质的变化,一是活动规模日益扩大,二是交流渠道越来越宽,三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比例差距逐渐缩小甚至出现倒挂。同时,交流形式更加多样,交流内容更加丰富,交流效果更加显著。各地文联一方面充分利用地方文艺资源,通过多种交流渠道,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另一方面,积极与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密切合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对外交流项目。
多年以来,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遵循党的外交方针政策,配合国家总体外交,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创立和举办了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今日中国艺术周、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同一个世界”艺术大展等一系列有影响、有声势的品牌活动,对内丰富了国内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外有力地宣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展现了我国文明、开放、进步的国家形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文联的对外文化交流在我国对外文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国家文化外交事业和我党对外文化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以来,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秉承和平、友谊的宗旨,广交朋友,与许多国家的文艺家、文艺团体、文艺组织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中国艺术家以精湛的技艺、执着的精神和友善的品德,在世界人民面前塑造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善良、友好的形象。在与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朝鲜文艺总同盟、韩国文化艺术振兴院、墨西哥作家总会、古巴文联、阿拉伯艺术家联盟、意大利作者出版者协会、德国文化政策协会等外国文化团体的长期交流中,中外文艺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加入了国际艺术理事会及文化机构联合会、国际造型艺术组织、国际戏剧协会、国际音乐理事会、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世界魔术联盟等多个国际组织并在其决策机构中拥有席位,举办了国际音乐理事会大会、国际造型艺术组织大会、国际摄联代表大会、第31届世界戏剧节等重大活动,争得了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话语权,扩大了中国在国际文艺界的影响。
多年以来,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演出、展览和学术交流,组派大批文艺家赴国外交流、考察、讲学,参加国际艺术、学术活动,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也为中国艺术家学习借鉴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条件。从1985年开始,中国文联与各地文联合作,共计派出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个民间艺术团约3万人次参加各国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平均每年在境外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演出20余次。我们选派优秀的艺术家参加国外举办的杂技、舞蹈、音乐、摄影、书法等国际比赛,他们努力拼搏,摘金夺银,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多年以来,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贯彻党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广泛开展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华侨文艺团体、文艺家之间的交流,深化文化认同,增进民族情感,为弘扬中华文化,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广泛邀请港澳台文艺家到内地了解祖国文化的同时,各团体会员还组派戏剧、曲艺、杂技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团组赴港澳台地区访演,举办美术、摄影、书法等多种展览,收到很好的交流效果。2006年16位港澳文艺家当选中国文联八届全委,2008年中国美协、中国影协率先吸收港澳会员和理事,更为扩大与港澳文艺界的交流奠定了基础。我们还努力加强与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泰中友好协会、大洋洲文联等一大批海外华人文化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借助他们的优势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多年以来,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加强外事干部队伍建设,广纳人才,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外事干部,使我们的外事干部队伍在日益壮大的同时不断走向专业化、年轻化。他们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发展规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中国文联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顾历史,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到今天已是硕果累累,成绩骄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的外交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得益于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密切配合,得益于我驻外使领馆的通力协作,得益于全国广大文艺家的热心支持,当然也得益于全国文联系统外事干部职工的敬业奉献和努力工作。
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党和国家赋予当代文艺家的神圣职责
“走出去”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一思路进一步明确。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在文化方面,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到: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我国文化的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于文化工作的新要求。作为文化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同志们,必须把握政策和形势,深刻认识“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首先,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对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共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中央会议的报告无不强调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要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要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导向,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文化保证”。中华文化走出去,正是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个工作大局,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通过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宣传我国的政策、主张、理念,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消除对我发展的不利因素,排除外部干扰,为国内建设和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使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保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问题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不能仅是被动防守。当我们赞叹古埃及、古玛雅文明的辉煌时,却又不能不为其衰亡而惋惜。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发生中断的悲剧,与其深远的对外交流历史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弘扬中华文化,就必须走出国门,主动出击,向世界展示民族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以实力抗衡和反制外部影响,使中华文化在全球化、一体化的大潮中急流勇进,立于不败之地。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文化产业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以及文化对经济的强大推动力,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最大限度地占领世界文化市场正成为国际间文化竞争的重要目标。文化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拓展、进而占领国际主流文化市场,才能改变并缩小文化贸易逆差的被动局面。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树立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发展,中华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只有通过“走出去”,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分享中华文化的创新成果,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财富的特有价值,才能展示中华民族对于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贡献。
新的形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应该努力把握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团结合作,开拓进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文化工作者的重任。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对外工作方针,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张,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不断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逐步形成同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对外宣传舆论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总书记的讲话揭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国内国外多方面的密切配合,也需要选择恰当的内容、方式、渠道、对象等。因此,我们要在认真研究、分析、处理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中,发现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把握好几个关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一切可依靠力量的积极因素,使各项工作赢得主动。
1.处理好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同志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能急于求成,不能靠轰轰烈烈地刮“一阵风”,必须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和持久的热情。同时,为了服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文化“走出去”又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因此,中华文化走出去应该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而不能是盲目的、“一窝蜂”式的做法,这样才能保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我们要围绕并服从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计划;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适时制定本单位的长计划、短安排,有系统、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走出去”工作。
2.处理好集中化与分散化的关系。集中优势资源,通过大规模、有声势的行动,大张旗鼓地推进文化交流,争取在较大范围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和冲击力,收到立竿见影、显而易见的效果,这固然很好。但由于大型活动资金需求量大,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大,影响力和冲击力难以持久,而这种不足可以通过持续化、分散化、多样化的方式加以弥补,那就是发挥众多的文化艺术团体、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展不间断的、细水长流式的对外交流活动。这些小型艺术团体不事张扬、不予铺张,勤勤恳恳、主动自觉地传播着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持续不断地走向世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联每年派出3至5个中国民间艺术团到世界各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他们自筹经费,不辞辛苦,深入到许多国家的中小城市和乡镇,不仅把中国文化艺术介绍给外国民众,也向外国民众展示了中国艺术家高超的技艺、高尚的精神和美德,给当地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品牌项目,集中力量,抓住主题,做好大文章,成规模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要发挥民间文化交流的优势,利用与各国民间文艺团体、文艺组织和文艺家的广泛联系,通过小型多样、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持续不断地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
3.处理好传统与当代的关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固然是我们要向世界展示的重要内容,但是历史的辉煌不能代替当代中国的进步,光辉的传统也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现代新成果。历史要为现实服务,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宣传应该服从新的历史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展示传统是为了让世界认识中华文明的进程,认识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世界认识当代中国的进步,认识中华文化的时代精神。因此,中华文化走出去,必须坚持传统与当代相结合,着眼世界文化的前沿,着力推出优秀的当代中华文化产品。
4.处理好文化产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文化交流与推广不同于商品宣传与销售,文化产品在这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除了文化贸易的特别需要,“走出去”的宗旨在于通过文化产品宣扬中华文化的理想、信念和当代精神。比如一幅绘画或摄影,虽然展示的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和风景的美丽,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美好愿望和精神内涵。再如,出国礼品是每一个出国团组必备的交往赠品,虽然是一件并不昂贵的普通纪念品,但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和内涵绝不亚于其自身的工艺价值。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精心选择具有中华文化特色、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产品,力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5.处理好“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我们仍然要继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互动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里所讲的“请进来”与“走出去”是方式方法,而不是目的。“请进来”是为了利用国外丰富的资源和国内的平台,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让中国民众有机会了解欣赏世界各国文化精华,也让外国艺术家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与中国人民近距离交往。重要的是,只有在这块哺育了中华文化的土地上和氛围中,外国朋友才能真正体会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走出去”则是为了借助国内的各种资源和国外的平台,借助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包括海外华人华侨以及热爱中华文化的友好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即所谓“借船出海”。总之,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志们,展望未来,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事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应当继续遵循党的外交方针政策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努力地开展好对外、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希望:
一要注重加强业务学习。我们的外事干部要加强时事政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外事业务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熟悉并掌握国家的外交方针政策,了解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方向明确,有的放矢。
二要注重加强工作调研。我们的外事工作人员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要努力学会把握当代国际文化交流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当代国际文化市场和国外受众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针对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注重加强工作合作。文联系统的各团体会员的外事工作部门之间要经常沟通信息,善于利用和整合资源,互通有无,同心协力,不断改进、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共同开创文联对外文化交流新局面。
四要注重加强工作创新。面对国际文化竞争和民间文化交流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我们的工作要有新思路、新创意、新举措、新方法。要学习国际同行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好做法,借鉴国内兄弟单位部门的先进经验。在交流方式方法上勇于创新,善于摸索总结;在交流对象方面,既不忘老朋友,又广交新朋友,相互支持,有理有节,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五要注重加强工作实效。中国文联有着最为丰富广泛的文化艺术可利用资源,有着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文艺骨干,我们要尽可能地发挥广大文艺家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弘扬中华文化的大目标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政绩工程,反对功利主义。要坚持勤俭办外事的原则,尽量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
六要注重加强工作宣传。交流的目的在于宣传,但交流并不简单地等于宣传,要寓宣传于交流,文化如水,要润物无声。开展交流活动,要进一步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精心策划,精心运作,力争交流与宣传的效益最大化。在宣传中华文化的同时努力扩大文联在海内外的影响,使中国文联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工作全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联外事工作大有可为——全国文联外事工作研讨班综述
本报记者 云菲
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时尚的,文化,一直在用人们熟悉的形式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感知中国。而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还是步入新世纪,凭借着丰富的文艺资源和文艺界人民团体的独特功能,文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在中国文联即将迎来成立60周年之际,5月12日至14日,来自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联的代表,在由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江苏省文联主办,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苏州市文联承办的全国文联外事工作研讨班上,为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开创文联系统对外文艺交流事业新局面而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打造品牌,探索深度广度
“文联组织以民间形式开展的对外文化交流,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黄文娟介绍说,2002年至2008年的5年间,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出访、来访团组达1001个、13051人,展览、演出有190项。其中,“一老一新”、“一内一外”两大品牌活动成绩骄人:从1990年创办至今的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已成功举办7届,这一中国文联外事工作的老牌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唯一的大型国际民间艺术节,在近20年中邀请了五大洲52个国家的116个艺术团、近3000名艺术家走进北京、杭州、黄山、苏州等主会场城市以及30多个分会场城市;作为新面孔的今日中国艺术周自2004年起也已赴加拿大、希腊、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埃及举办,带去的综艺晚会、美术展览、时装展示、电影展映、动画漫画等多个板块,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创意。
除了大型活动,遍布全国各地的文联组织在利用地缘优势、地域特色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上也屡有建树。毗邻港澳的广东省,在三地共有的音乐、粤剧、粤曲等艺术门类上访问讲学、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接连不断。“广东八和会馆与香港八和会馆有着姊妹般浓厚的友谊。”广东省文联组联部主任樊广莲说,双方经常组织互往交流,切磋、探讨粤剧艺术。在辽宁,评剧、二人转、单出头、拉场戏、满族舞蹈、海城高跷等地方艺术早已走出国门,近来一批反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艺术作品和人才也被推向了国际。“及时将拍辽宁、画辽宁、唱辽宁的艺术介绍给国外朋友,宣传效果非常好,中国摄协副主席王玉文创作的工业题材摄影作品《炉前兄弟》等在日本展出时引起了轰动。”话语中,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高桦难掩兴奋。
文联人深知,对外文化交流不仅仅是走个过场,搞几场演出、几次展览,更需力度、广度和深度。江苏省文联以100余个国家近200个友好城市为依托,与日本名古屋市、韩国大邱、法国上塞纳省等在戏剧、摄影、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我们还与友好城市对口交流单位签署文艺交流与合作协议,保证了文艺交流正常有序开展”,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杨企鹏说。上海市文联则致力于开拓建立新的对外文化交流渠道,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迟志刚说,为成立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从2002年开始,他们走访了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加拿大等诸多艺术类行业协会,吸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发出时代声音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而在当代中国经历的每一个重大时刻都有文联的身影,其民间性与专业性往往使这种沟通更具魅力。当北京奥运号角刚刚吹响,北京文联就带领首都文艺家赶赴印度等国,举办了多场民间艺术、手工艺品和摄影艺术的大型文化展演,展示了北京风采;当四川地震发生后,在日本东京举办“5·12”汶川特大地震摄影展活动、组织韩日代表团赴四川德阳地震灾区演出,四川省文联在危难时刻用文化的力量传达着世界人民的关爱。今年是新中国和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也将陆续上演。2009年7月,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主办,中国杂协承办的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即将首次登陆北京。此外,中国剧协将申办和筹备国际戏剧协会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中国美协将组织国画、油画、版画等六大门类的美术作品赴五大洲14个国家驻外使领馆展出并启动中国版画60年国际巡展,中国摄协将举办中国第13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等,这些多姿多彩的艺术活动都将为祖国和中国文联的60华诞献礼。
形成合力,共创新的辉煌
随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对外文化交流愈加凸显出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和时代新要求,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沟通心灵和作为精神支柱的作用,在挑战中抓住文联外事工作新机遇,也成为会上讨论的热点。
“文化传播不能盲目,除了要保证信息和渠道通畅等外部条件,更要从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提高本土文化的创新能力。”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彭见明认为,我们拿出去的东西要是真正的中国艺术精品,一定要了解对方的欣赏习惯、欣赏层次、欣赏兴趣,避免出访方案简单化。一直在思考如何使产量巨大的中国电视产品在世界电视市场上提升影响力的中国视协秘书长王锋说,我们要探索切实可行的运作方式,在操作过程中灵活运用,关键是要有定位、有目标。针对一些人抱有“墙内开花墙外才能香”的想法,导致“引进来”强于“走出去”的情况,四川等省文联代表表示,我们要研究和解决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文化差异问题,注重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不同艺术门类的优势和作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内外互动,多渠道、多方式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活力,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还有的代表认为,对外文化交流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走规模化、规范化、特色化之路。“要让对外文化交流从开展阶段性活动发展到形成长效机制,还需加强个案分析和规划研究。”中国曲协组联部副主任黄箭说。上海文联则希冀以项目来带动交流平台的打造,“我们准备在美国、日本、欧洲分设上海市文联海外文化活动(基地)事务所,计划在3年或更长时间内利用这样的平台开展活动、推介新人”。
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民间文化交流通过文联这座桥梁、这条纽带将中国的文艺家与海外的文艺家联系到了一起。因此,很多代表提出,希望在今后的外事工作中加强合作,促进联动,形成全国文联“一盘棋”的局面,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树立当代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黔鲁说,作为西部文联,我们掌握的对外文化活动信息匮乏,交流渠道不畅,与国外文艺机构没有建立联系,缺乏共同举办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建议中国文联利用优势,帮助各团体会员建立正常的外事活动渠道,适时地组织各团体会员“走出去”,同时以“请进来”的方式选择与各省市文化特色相匹配的主题和专题,与各团体会员联合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举办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福建等省文联代表则希望中国文联帮助各团体会员与国外文化机构建立联系,确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对外文化交流成果丰硕
黄文娟(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
近年来,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遵循党和国家“大外交”、“大外宣”的方针和政策,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中国文联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概况
中国文联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突出民间性和专业性等特点,以艺术交流为主,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08年,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共组织出访团组590个,接待来访团组411个,进出国总人数达13051人次,在国外举办展览及演出190项。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举办一系列有声势、有影响的大型对外交流活动,广泛传播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1)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而举办的常设专项活动。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唯一大型国际民间艺术节,是中国文联的一项重要的对外民间文化交流品牌,每3年举办一届。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出席历届活动。自1990年创办以来,以“发展民间艺术,促进友谊和平”为主题,突出“国际性、民族性、民间性和群众性”特点,在北京、杭州、黄山、苏州等主会场城市以及上海、深圳、西安、太原、大同、青铜峡、海城等30多个分会场城市举办,累计邀请了五大洲52个国家的116个艺术团约3000名艺术家来华参加。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7届,演出数百场,直接观众数百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宣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成就。
今日中国艺术周是中国文联进入新世纪后创立的另一个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办。自2004年起已经相继在加拿大、希腊、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和埃及6个国家举办。内容广泛,包括综艺晚会、美术展览、时装展示、电影展映、动画漫画等多个板块,集中展示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创意,每一届艺术周在展演规模、观众人数、宣传力度等方面均呈上升趋势,受到当地主流社会、华人华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于2003年、2005年和2008年成功举办了3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共有来自世界各国近2000名艺术家参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的重点扶持项目。
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力地宣传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广交了朋友,争取了人心,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2)为配合国家重大外事活动而举办的主题活动。
2003年联合国人权会议期间,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办中国藏族服装服饰暨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摄影展和当代中国书画作品展,有力地配合了我国在国际人权外交领域所开展的正义斗争。
2006年,为配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澳大利亚,中国文联组派中央芭蕾舞团和中央民族乐团赴澳大利亚参加中国文化澳洲行活动,演出获得极大成功。2005年和2006年,为配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墨西哥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埃及,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协分别在墨西哥和埃及联合举办中墨友谊见证摄影展和中埃友谊见证百幅摄影图片展,生动展现了中墨和中埃在政治、外交、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出访营造了热烈友好的文化氛围。
2007年4月,由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首展成功。之后的两年里,该展览除了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国内城市巡展外,还走出了国门,先后在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墨西哥、纽约联合国总部、日本、埃及等地巡展。2008年7月在纽约巡展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出席展览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称赞画展体现了当今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使人们既能领略当代中国画家的艺术造诣,也能看到其审视世界各国的视角。
为配合国家重大外交和外宣活动,受国务院新闻办委托,中国文联还先后于2006年和2007年两次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的万国宫举办艺术之旅文艺晚会,其中2007年有10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员等1000余人观看演出,受到我驻联合国日内瓦使团及国务院新闻办的肯定和赞扬。
(3)借助国际组织平台举办多边艺术交流活动。
近年来,中国文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并利用这一平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年7月,中国文联、中国杂协等将共同主办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这将是国际魔术联盟成立61年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世界魔术大会,也将是一次规模盛大、独具特色的魔术盛会。2008年,由中国文联等主办、中国剧协承办的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办,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7台剧目、400余名演员汇聚一堂,尽展戏剧艺术风采。2007年,中国音协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世界音乐论坛,来自38个国家、20个国际组织的110余位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围绕多项音乐专业课题进行广泛交流。2007年,中国舞协在北京举办“点对点”第五届亚欧舞蹈论坛和中国-东盟舞蹈论坛,并发表论坛宣言。2006年,中国摄协在成都国际摄联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举办各类展览11项,成为该组织历届代表大会参会国家、参会代表最多的一次世界摄影盛会。此外,中国音协于2000年在北京举办了音乐权益保障国际研讨会,1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会见了与会代表。
2.组织形式多样的文艺展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当代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水平和成就。
一是表演艺术方面:中国剧协多次组派梅花奖艺术团赴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巡演,受到当地观众的好评,扩大了我国戏剧艺术在国外的影响。中韩日戏剧节是三国戏剧家展示各自戏剧风格和进行民间戏剧交流的舞台,中国剧协自1994年起连续主办或参加了该戏剧节。中国曲协多次组派曲艺家赴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日本等国演出,有力地传播了中华独特的曲艺文化。中国杂协每年组派杂技团赴挪威、意大利等国商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音协邀请世界青年交响乐团来华巡演,中国舞协组派红星舞蹈团赴新加坡等国演出,也都反响强烈。
二是视觉艺术方面:中国影协多次在国外举办中国电影周,中国美协连续多年赴日本举办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中国民协组派民间艺术家赴以色列参加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中国摄协举办四季新疆摄影展和百名中外摄影家看西藏摄影展,中国书协举办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中国视协选送电视作品参加共同胜利国际电影电视节等。
3.组派知名文艺家代表团与国外文艺组织、团体和艺术家深入交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艺术发展的先进经验,增进与各国文艺家的友谊。
中国文联积极贯彻中央“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针,每年都派出以主席团成员为团长、各艺术门类艺术家为团员的代表团赴国外访问,同时邀请外国文艺家代表团访华。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联共派出和接待艺术家代表团3000余个。通过专业交流、考察、学术研讨等活动,与五大洲100多个国家的艺术组织和团体建立了长期友好交流关系,不仅增进了中外文艺组织、团体和文艺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极大地推动了文艺领域的专业交流和发展。
4.积极参与国际民间艺术组织的各项活动,扩大在国际民间文艺组织中的影响。
中国文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艺术事务,相继加入国际音乐理事会(IMC)、国际戏剧协会(ITI)、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国际德尔菲委员会(IDC)、国际魔术师协会(IBM)、国际魔术师联盟(FISM)、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IAA)、国际艺术理事会及文化机构联合会(IFACCA)、国际青年音乐联盟(JMI)等10多个文化艺术领域的国际组织,并在各国际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很多艺术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主席、执委等职务。
值得称赞的是,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在加入国际组织后能积极发挥作用,与各国际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多次在华成功举办国际性会议,充分体现了中国文联以负责任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的形象,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魅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多边活动,中国文联拓宽了对外交流渠道,扩大了对外影响,提升了在国际艺术组织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对于建设性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重要的国际交流活动中发出中国的声音,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5.组派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和开展学术交流,广泛传播中国文艺的成就和主张。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就必须掌握国外文化发展动态,了解外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需求,从而能够有所选择,有的放矢,有效实施。一方面,中国文联积极组派学者赴国外讲学,宣传中国文化艺术;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或举办各种艺术门类的学术交流,引导和增进外国文艺团体、文艺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6.组派优秀艺术家参加国外举办的各种艺术节和比赛,为祖国争得荣誉。
中国文联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艺术节组委会建立了固定联系,每年选派3至5个国内艺术团参加国外的民间艺术节,至今已派出300余个团组,中国艺术家的足迹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参加国外艺术节,利用多边交流的机会,与各国艺术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展示各自的优秀文化和艺术作品,既相互学习和切磋,又增进了友谊。
此外,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也组派大量戏剧、音乐、舞蹈、摄影、杂技等艺术门类的优秀艺术家参加国际艺术比赛,在赛场上摘金夺银,为国家争得荣誉。
7.认真贯彻中央“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积极开展与港澳台文艺界的交流。
中国文联积极开展对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密切了与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文艺界的联系,增进了与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艺术家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增强了港澳台艺术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2002年以来,中国文联对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达210项,人员往来3500人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吸纳港澳地区艺术家入会。二是举办有特色的大型文化交流项目。三是加强人员交流,增进艺术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四是贯彻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积极做好文化入岛工作。
8.积极利用媒体的宣传平台,扩大重点活动的影响力,增强中国文联的凝聚力。
为了加强对外宣传,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与中国艺术报社合作,于2007年底恢复出版了双语期刊《艺术交流》。该杂志为季刊,到目前为止已出版6期,主要刊登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举办重大文化活动的报道并刊有大量外事活动信息,较好地发挥了媒体宣传平台的作用,成为展示中国文联对外文化交流成果的一个窗口。
二、中国文联2009年对外文化交流重点工作
2009年,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工作大局,联系改革开放3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为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贡献。2009年的重点项目如下:
2009年2月,由中国文联主办的今日中国艺术周首次登陆西亚北非,在埃及首都开罗成功举办,内容包括综合文艺演出、时装展示和“同一个世界”美术大展。
2009年2月,由中国文联与海南省政府主办、海南省文联承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海口市举办。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中国文联将会同中央驻澳门联络办、澳门有关文艺团体在澳门举办大型书画摄影展览及文艺演出。
2009年6月,中国文联将赴台湾举办“世纪初艺术——海峡两岸当代绘画联展”。
2009年7月,经过3年筹备,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主办,中国杂协承办的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将在北京举办。
2009年7月,应芬兰考斯蒂宁国际民间艺术节邀请,中国文联将组派80至100人的中国民乐团和云南省歌舞团赴芬兰,以主宾国身份参加艺术节的中国主题演出活动。
三、中国文联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体会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联的外事工作始终遵循党和国家各项外交方针政策,积极服务于构建“大外交”、“大外宣”的格局,以特有的灵活性、艺术性、专业性和广泛性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文艺组织、机构和艺术家的关注,作为政府文化外交的必要补充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中国文联对外文化交流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中国文联有着独特的组织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众多的品牌优势。
在对自身优势充满信心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仍然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中国文联与各团体会员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外事经费多年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影响和效应;外事干部队伍建设与外事工作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干部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中国文联对外文化交流的工作思路
今后,中国文联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积极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充分发挥文联组织的整体优势。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渠道,创新机制,推动中国文联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中国文联对外文化交流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要始终坚持精品战略;工作重点是国外主流社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我国文化外交和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在当前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条件下,我们更需要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来赢得发展的空间,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们将继续发挥文联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专业性优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布局,大力开展对外和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路,把我们的文化交流工作推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