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专题

笔端之下都是情——《颍川吟草•陈文玲诗词选》首发式暨诗词研讨会发言摘要

时间:2011年01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黄守宏(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

    陈文玲女士是一位出色的政策咨询专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用心做人,用心做事,也在用心写诗。她的诗都是在调研考察、体验民情之时所做,有坚实的生活基础,或言志、或抒情、或豪放、或婉约,都包含了她对人生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对民生的关注,融思想和艺术性于一体,没有无病呻吟,没有矫揉造作,没有陈词滥调,读来令人爱不忍释。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应是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和价值取向,但要写出真正的锦绣文章,离不开深厚的国学底蕴、文化素养,包括中华诗词的基础,否则“言而无文,行而不远”。陈文玲写的东西,包括调研报告和领导讲话,将理性的思考和诗歌简洁的表达方式很好的结合起来,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文怀沙(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颍川吟草·陈文玲诗词选》我是认真看了,整体讲是很昂扬的。我送她两句从《离骚》中来的话,“佩缤纷其繁饰,循绳墨而不颇”,一个是丰富华美,一个是要“循绳墨”,要按基本法则来。她人品好,诗品也好,自有她芬芳的地方。

    整本诗词集是和谐的,精神是以和为贵。全书干干净净,一片祥和之声,荣辱都摆到一边去。郑伯农先生曾在序中评她“荣辱皆休,高雅长留”这8个字,我觉得她有这种“看破生死之门,历经荣枯之场”的境界。

    李君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

    陈文玲是一个经济学家,她的诗作引起诗词学家的重视,我为她感到高兴。连夜通读《颍川吟草·陈文玲诗词选》后我感慨万千。我把我的感想及体会总结为三句话:第一句“所到之处皆成诗,笔端之下都是情”。她走到哪,看到哪,就想到哪,写到哪;第二句“公务之余能吟诗,公务之中更亲民”。公务那么忙,陈文玲能够吟诗、能够写诗,她肯定是有情感的人,肯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比如说她写地震,确实催人泪下;第三句“诗有格律有神韵,人逢佳句可随心”。陈文玲的诗词都是从心里出来的,都是有情感的,而这些情感都是阳光的、是绿色的,所以可喜可贺。

    段应碧(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

    我认识陈文玲已经20多年,对她的工作、人品都非常了解。我也是两年前才知道她会写诗,一直鼓励她出版诗词集。我是有两点考虑:一个是我觉得她的诗好,是在以诗言情,以诗言志,以诗言理,言的都是大志、大理。所以我觉得诗集出版,会有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示和鼓舞;其次,从中华诗词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我觉得她这本诗词集的公开出版,对振兴和繁荣中华诗词,特别是古体诗词能有些贡献。

    尹成杰(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

    《颍川吟草·陈文玲诗词选》的出版,为文化百花园又增添了一支艳丽的花朵。这是一部难得的诗词集,我读了以后,感到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新风,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认为这部诗词集的出版,是对中华诗词继承发展和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成果。她不是平淡的去写,她是用心在写,用情在写。她写的是意境,是一种思想和哲理,读了以后让人很受启发。

    金德龙(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宣传管理司司长):

    许久没有静下心来读诗词,一是俗物缠身,二是一直无缘与佳句相逢。友人赠我诗词集一部,正是《颍川吟草》,仔细琢磨书名,颇觉有些趣味,颍川者,陈姓之郡望也,作者姓陈,应是所指于此。《颍川吟草》,正是这位陈姓女子吟哦的诗词书稿了。

    信手翻来,不见东坡的的大江东去,不见稼轩的金戈铁马,亦不见李易安的温婉细腻。我国古代的诗评家们,在评论诗人的艺术风格时,往往使用诸如雄浑、豪放、飘逸、绮丽、幽婉、婉约、清新、典雅之类的概念,很想用这些词语概括陈文玲女士的诗篇,却很难用这些词语一概而论。陈女士的诗篇中有对祖国的赞美,对民族的深情,对江山的热爱,对社稷的感怀,有喀纳斯的碧波粼粼,有南海的波浪滔滔,有青山,有秀水,有人家,有生灵,有对前人的华美诗篇的追忆,有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和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顿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雄浑、豪放、飘逸、绮丽、幽婉、婉约、清新、典雅兼而有之,任何一个或几个词语都无法概括陈女士的诗篇。而这种感触良多,却难以名状的情绪,正是我读《颍川吟草》的宝贵所得,而这一点也许正是陈文玲女士诗作的独到之处吧。信手拈来,平淡里抒发满腔真情;随感而发,无意中记录一生足迹。

    读毕陈文玲女士的这部诗集,心情竟久久不能平静,这里有小桥流水的亲和舒缓,亦有吟咏山川的万千气象,既有往来天地的潇洒豪迈,亦有亲情友情的婉转细腻。诗集中有新诗、有格律诗、有古体诗、有填词,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素养,这与作者多年来埋首于文学创作是分不开的。

    忽培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长):

    清新爽朗,整体散发着奋发激昂的赤子情怀,是陈文玲诗词给读者的第一印象。陈文玲作为一名学者型的业余诗歌作者,并无意于用自己的创作证明什么,实现什么,但她的诗词却无意之间显示出反叛诗坛时弊的勇敢个性。

    诗的意境其实体现的是诗人的心境,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集合。像这样的诗境,在陈文玲的作品中屡屡体现,可见努力超脱世俗,对于诗人来讲绝非偶然,而成为了时刻追求与推崇的精神家园。

    诗词创作不仅需要饱满的激情,同时更需要文化知识的涵养。陈文玲的作品古朴典雅,往往是内容的魅力,而不是形式的作用。可见,今日创作是大可不必过于拘泥于前人框就的所谓平仄格律的。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更多的是在传统格律的基础上采用了自由奔放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无拘无束的创新精神。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中国的古典汉语简洁、优美,讲究蕴藉,讲究神韵,能传达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具有很强的东方文化的魅力。”陈文玲的作品印证了这一点。

    郑伯农(中华诗词学会驻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著名文艺理论评论家):

    这是陈文玲女士的第一本诗词集。拿到作品翻了几页,很快便被吸引住了,渐渐生出些惊喜。她对诗艺的孜孜追求令我感动,其独到的思想情怀和艺术境界更令我振奋。这里,没有故作高深,没有矫揉造作,没有陈词滥调,有的是朴素真挚的感情,充溢着生活芬芳和时代气息,作者的追求恰恰是我所期盼的。

    好诗常常具有哲理性。诗的哲理与哲学著作中的哲理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陈文玲的工作是带着重要的使命、重要的课题去调研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然后她通过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写报告,写论文。但人有感情,看到群众的疾苦,看到生活的问题,看到祖国在前进,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就有感受了,而这些感受无法全部通过论文写出来,那么诗就自然的涌出来了,两者并不矛盾。她的诗词很大气,里面有对家国的情怀,对民族和人民的感情。

    白津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经济学家):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最凝练的语言。我们在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更应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只有当中国成为文化强国并输出文化价值观的时候,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强国。盛世领诗风,盛世出诗人,盛世旺诗学,盛世涌诗情。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新时代的诗人正跋涉和耕耘在中华诗词美丽的原野上,并不断织出锦绣,绘就时代的画卷。《颍川吟草·陈文玲诗词选》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诗集反映了她独到的思想情怀、艺术境界,充满了生活芬芳的时代感,给当今诗坛吹来缕缕新风。

    奚耀华(中国文联出版社总编辑):

    陈文玲女士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一系列诗词作品,取得了质量上和数量上的双丰收。她的诗词作品清新爽朗、意境无限、典雅质朴、大气磅礴,受到了文化界、诗词界等广大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喜爱。

    为了进一步在海内外推广中华诗词文化,我社将陈文玲女士创作的《颍川吟草·陈文玲诗词选》作为重点图书,重点打造。值得庆贺的是这本书一问世,就得到了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广大读者的喜爱,被大家称之为近年来诗词中的佳作。

    易行(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线装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

    正如陈文玲女士本人一样,她的诗词一不俗气,二无官气和陈腐气,细腻而不失大气,内敛又不失豪放。题材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内容充实,十分贴近生活。语言流畅、生动,形式鲜活多样。她喜欢写大场景、大场面,甚至可以写整个城市,整个省,江西、河南、广西都在她笔下出现了。这种题材是很难把握的,要用几句话把一个省概括出来,是很难写的,但是她写得很传神,抓住了一个省一个地方的特点,让人读了以后长知识,还受感动。

    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

    我给陈文玲两个评价,最初印象是“词中有画”,王维是“诗中有画”,文玲是“词中有画”。第二是“画中有情”,这个感情还是新的感情。陈文玲的诗词是继承发扬了古典诗词,这个发展不但在国内发展,还要在国外发展。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我们就能把中国诗词向世界发扬。

    李文朝(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法定代表人):

    《颍川吟草·陈文玲诗词选》我看了以后很有共鸣。创作思路很清晰。她的经历、阅历、思维层次,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能够回到自然人的情怀上。这本诗词集的出版有利于繁荣、弘扬中华诗词艺术。

    和龑(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

    我觉得陈文玲女士的学问非常扎实,不唯书也不唯上。她的诗里处处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传统文化。她的诗歌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读起来非常流畅,非常自然。

    李小雨(中国作协《诗刊》杂志常务副主编):

    在这本诗词集中,我注意到陈文玲有一个提法叫大风景。什么叫大风景,就是她的诗包括了对祖国大地山水风光、国家、时代,以及亲情、友情、民风民俗的描写,很多不好写的东西,她都写了。这些东西容易写大、写空,但是她写得很生动、真切,而且充实。

    她这种精神状态就是一种大气势,一种很崇高的精神境界。她从一滴水写起,写到河,写到湖,写到江海,很活泼,又很沉静,甚至还有醉态,这里就有诗歌的想象力了。就像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我觉得除了对自然本身的回归,更重要的是她表现出激情豪放大气,同时又充满细腻的、温馨的情态。陈文玲的诗是刚中有柔。她是用语言在做画,我们看到她的诗里面充满了画面感,每一幅和每一幅都不一样,每一个城市,她用简练的几笔,就把最典型的形象和细节提炼出来,这是需要功夫的。

    刘秉镰(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我们认为文科教授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在国家层面、甚至在国际上能够有很好的影响力,并能够影响到国家的决策。陈文玲教授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经济学家,她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得到了国家最高部门的应用。陈文玲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颍川吟草·陈文玲诗词选》的出版,更让我了解到陈文玲“书万般情,写万种意”的才情。

    黄渭(著名诗人、书法家):

    书付梓之前,我把许多的惊喜、赞叹以及一个80岁的耄耋老人,看到了希望之后的诸多感慨,归纳成四句评语和一首嵌头诗:“素描中花能解语/狂放处天马行空/赤子心柔情似水/战士志匣剑长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作为这个国度里的人,心里是甜的,感情是美的,脊梁是直的。可是能够让我们赖以自豪的老祖宗的东西,毕竟离我们太远了。

    让我们欣喜的是:在我们几近荒芜的词坛上,又出现了一位新人——陈文玲。

    陈文玲的作品并非篇篇精美,尤其是诗作,有的甚至还稍显粗糙,但是它们并不失为宝。因为它们不是无病呻吟的产物,不是滥竽充数的顽石,它们是诗人在无比繁忙的公务间隙中,凭借着博大的胸襟、深邃的思想、开阔的视野、独到的观察,特别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特有的悟性,从电光石火般的诗情画意中捕捉到的灵感,匆匆落笔、草草成篇。它们不一定篇篇都美,但是沉,有分量,有的甚至还带着从太空划过时残留的余热。它们宛如一块块有待进一步雕琢的璞玉,只要经过再打磨,再创作,都将是一件件美丽无瑕的精品。

    陈文玲(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我曾在诗词集自序中谈了自己从创作诗词到出版的心路历程,如果说过去是“无心插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真正的诗词创作则刚刚开始。我将虚心向各位前辈和诗友们学习,向具有各方面文化学养和贡献的大师和大家求教,从中国几千年辉煌创作的文化百花园中汲取营养,以更高的思想境界、艺术修养和勤奋创作要求自己,在诗词创作的艺术海洋里游弋,在工作岗位上努力耕耘,力争多出好的作品。

    中华诗词的复兴和繁荣,需要一支具有较高艺术潜质、同时又具有较高思想境界的队伍,也需要全体国民提高对自己宝贵的文化资源的认同和修养。需要一批人为此共同努力,当然中华诗词既包括古典诗词也包括现代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让我们大家继续创作新的文化财富,并将此转化为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借此机会,把我的一首新作献给大家。《浪淘沙·高朋满座国子监》:“高朋满座群贤至/一院书香/满目风光/侃侃而谈澎湃江。长吟典雅诗书赋/回首悠扬/远望辉煌/尽赏中华九畹芳。”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