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专题

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时间:2010年09月2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继承大师宝贵精神财富 书写戏剧艺术崭新篇章

——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作家艺术家

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戏剧家、戏剧教育家、中国现代话剧艺术奠基者之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建人之一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深切缅怀曹禺先生对中国戏剧事业的杰出贡献,追忆曹禺先生平凡而光辉的一生,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纪念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曹禺先生曾任中国文联第五届执行主席,中国剧协第三、四届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在文艺界和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由他编剧的《日出》《雷雨》《北京人》《原野》《胆剑篇》《王昭君》等剧目,已成为中国话剧百年的经典剧目,脍炙人口,盛演不衰。曹禺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戏剧大家,为推动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曹禺先生的艺术思想、创作成就、崇高品质和历史贡献,都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曹禺先生的坚定信仰、宝贵精神、艺术追求、优良品格和崇高风范,都值得我们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学习,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作家、艺术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纪念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内容丰富,一往情深,朴实无华,感人至深。我们一定要结合文艺界的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当前,全国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正在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包括文艺工作在内的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团结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践行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大师的精神与风范永存

周巍峙(中国文联名誉主席)

    曹禺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戏剧大师,在我国现当代戏剧史、文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曹禺先生都是杰出的代表。他既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又是20世纪话剧发展在中国的一个杰出代表。

    他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自觉维护党的利益,公正无私,谦虚谨慎,严于责己,宽厚待人,在文艺界享有崇高威望。他在担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中国剧协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期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文艺界的团结,使文艺队伍进一步壮大。他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鼓励文艺工作者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造,创作出一大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作为中国文艺界和戏剧界的光荣使者访问苏联、日本、印度、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以文会友,畅叙友谊,交流经验,展望未来,增进了各国人民及文艺界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影响广泛、深入。

    今天,我们在这里追忆曹禺先生,首先要学习他坚持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用创作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使文艺更好地反映时代、服务人民。曹禺先生的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忠实反映,广泛而深刻。20世纪30年代,《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曲,以其深邃的思想、雷雨般的激情和精湛的艺术,批判旧的世界,呼唤新的社会。抗战爆发后,曹禺先生满怀热情,投入全民奋起抗战的激流,创作了《全民总动员》《蜕变》《北京人》、改编作品《家》等。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先生担任多种社会职务,并先后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多部剧作,反映了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面貌。曹禺先生的创作历程告诉我们,我们的文艺创作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愿望,才能受到人民的认可和欢迎;文艺家的思想感情与创作才华只有与人民的心灵息息相通、与人民的审美要求紧密吻合,才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我们在这里缅怀曹禺先生,更要学习他在文艺创作中坚持继承民族文化,推进艺术创新,继往开来、勤奋耕耘。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曹禺先生和他的作品是极其亮丽的一笔,他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善于继承、善于借鉴、勇于创新、不囿窠臼的精神,将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更加主动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们在这里纪念曹禺先生,就要学习他善于在历史演变和实践发展中努力把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物实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将宽广的人文精神和人类情怀与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和理解结合起来。一个伟大的戏剧家,往往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或者说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曹禺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剧作家。他曾经说过:“所有伟大的作家的好作品,不是被某个狭小的社会问题限制住的。文学反映生活,可以更广阔,更深厚的,应该看得广泛,把整个社会看透,经过深入的思索,看到许许多多的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人物再写。作品是要真正的叫人思、叫人想,但是,它不是叫人顺着作家预先规定的思路去‘思’,按照作家已经圈定的思路去‘想’。而是叫人纵横自由地广阔地去思索,去思索你所描写的生活和人物,去思索人生,思索未来,思索整个的社会主义社会,甚至去思索人类。”这是曹禺先生创作思想的结晶,格外值得我们珍视和研究。他教导我们对人、对人性进行最充分的研究、最深刻的理解和最细微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人的性格、人的心理和感情世界,人性的复杂和隐秘,展现在舞台上。

    我们在这里学习曹禺先生,还要学习他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身处逆境仍坚定理想信念,忠实地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坚定地贯彻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做一个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文艺工作者。曹禺先生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戏剧事业,献给了人民光辉的未来。他曾说过:“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作家应该死在书桌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他用自己的笔,描摹了一个巨大变革的伟大时代,丰富了中国话剧的人物长廊,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曹禺先生百岁诞辰,最好的行动就是学习践行曹禺先生的文学理想和愿望,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美好热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多样化的题材体裁和表现手法,通过典型化的艺术创造和艺术形象,充分展现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艺术情趣,使戏剧作品更好地发挥陶冶心灵、提升境界、振奋精神的作用。传承中华文化的优雅、博大与深厚,同时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戏剧艺术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不断增强中国戏剧艺术的吸引力、感染力,以更大的热情反映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愿望,与人民的心灵息息相通、与人民的审美要求紧密吻合,创作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要刻苦钻研、潜心创作,弘扬正气、甘于奉献,努力攀登艺术高峰,树立良好公众形象,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不懈奋斗!

深邃的思想之光 精湛的艺术表现

王文章(文化部副部长)

    话剧作为外来艺术,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辉煌,成为我国“民族化”的艺术,它不仅在我国深深扎根,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话剧最负盛名的剧作家之一,曹禺先生一生创作完成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享誉剧坛的剧作。他1933年创作的话剧《雷雨》,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而且也成为中国话剧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的剧作以深邃的思想之光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把中国话剧艺术推上了新的高度,为话剧艺术谱写了精彩的传世华章。他的作品,不仅提高了中国戏剧文学的水平,而且对导演艺术、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曹禺先生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为推动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特别是在推动和发展中国话剧艺术事业上,他的卓越贡献更是多方面的:作为剧作家,他的代表作已经成为中国近百年文学艺术的经典;作为戏剧教育家,他为中央戏剧学院的创建,为培养戏剧人才,做出了特殊贡献;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建者之一,他与北京人艺的同志们一起,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把北京人艺建成了一个具有中国演剧体系和风格的著名剧院。

    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曹禺先生的业绩,追忆曹禺先生的足迹,弘扬曹禺先生对戏剧艺术事业毕生挚爱的可贵精神,学习和继承他宝贵的艺术经验和高尚的艺德,对于学习和研究曹禺先生的创作,继承中国话剧优秀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纪念曹禺先生,要深入回顾总结他在中国话剧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更好地从曹禺先生宝贵的艺术经验中汲取营养,要在前人基础上努力创作出人民大众喜爱的具有强烈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努力培养新一代德艺双馨的剧作家;要深入学习他潜心戏剧创作、珍爱戏剧舞台、心系广大观众的敬业精神,勇于探索追求、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忘我工作、服务大众的奉献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曹禺先生始终关注现实生活,始终保持对所经历的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对所关怀所同情的人物命运的关注以及对艺术规律的不断探求,这些成为激发他不断创新的动力之源。这种创作态度和精神,仍值得当今从事戏剧创作的人们思考和学习。

    目前,我国处于文化建设发展最好时期,戏剧艺术事业呈现发展和繁荣的良好态势,戏剧创作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精品佳作迭出。但是,戏剧艺术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当前,全国文化系统都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创造各种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和造就优秀的戏剧艺术人才;要求我们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不断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首都文艺工作者的楷模

蔡赴朝(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

    在曹禺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深切缅怀他杰出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品风范,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学习和继承曹禺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曹禺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曹禺同志渴望光明、追求真理。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一系列话剧精品,以深邃的思想、澎湃的激情和精湛的手笔,批判旧世界,呼唤新社会,奠定了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和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曹禺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用手中的笔为抗战救国呼号呐喊,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新中国成立后,他坚定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新生活、表现人民群众真情实感的优秀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曹禺同志献身艺术、呕心沥血。他用一生诠释了对话剧艺术的无比热爱和不懈追求,《雷雨》《日出》等作品已经成为中国近百年文学艺术的经典;他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为新中国培养了几代的戏剧艺术人才。深远的艺术境界、高尚的思想品格、不懈的艺术追求,使他在中国文学艺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为后人所深深敬仰。

    曹禺同志长期工作、生活在北京,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建者之一,曾经担任北京人艺首任院长和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为把北京人艺建设成为具有民族化演剧体系和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艺术殿堂倾注了大量心血,为首都文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首都文艺工作者。首都人民为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文化艺术大师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当前,北京市正加快推进“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建设,朝着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这离不开首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北京而言,今天纪念曹禺同志诞辰100周年,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首都文艺工作者以曹禺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他献身艺术事业的崇高风范,更好地继承他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为首都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广大首都文艺工作者要学习曹禺同志高度的政治觉悟,像他那样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定贯彻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切实提高思想觉悟,不断增强贯彻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学习曹禺同志真挚的爱国情怀,像他那样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从历史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热情讴歌祖国繁荣、民族振兴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

    要学习曹禺同志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像他那样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充分汲取艺术营养,真实反映人民生活、不断丰富创作内容,努力提高艺术创作生产水平,着力打造艺术精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学习曹禺同志执著的艺术追求,像他那样以强烈的事业心,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广采博纳、融会贯通,与时俱进、锐意革新,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特别是曹禺同志等老一辈艺术家创建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要在继承现实主义风格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特点,在艺术创作生产道路上不断探索尝试、开拓进取,为推动话剧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出不懈努力。要学习曹禺同志高尚的职业操守,像他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遵循艺术至上、戏比天大的职业操守,一贯秉承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以真诚的艺术态度和忘我的劳动创造,用心思考、用心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    

荆楚文心百年秋 德望长存馨乡邻

尹汉宁(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今天是曹禺先生诞辰百年的纪念日,这个日子与中秋相邻,此时此刻,家乡人民对曹禺先生的深切怀念如同长江、汉水般,绵延不绝。

    曹禺先生是湖北潜江人,到他的父亲万德尊先生共12代,一直生活在潜江的马昌湖畔。曹禺先生似乎是为戏剧而生的。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一批剧作,为中国话剧赢得了世界性声誉,成为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他以全部心智和心血为中国的文学艺术事业和戏剧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曹禺先生的成就让湖北为之骄傲,他的名字让每一个湖北人引以为自豪!

    曹禺先生具有深沉的家乡情结。他不仅把祖籍看成“父母之邦”,而且强调自己与生俱来便与潜江有着血与肉的联系。包括“儿时父母的声音、笑貌,家乡带来的食物,或者家庭中的那种空气”,都具有“如此亲切、如此动心”的贴心情感,使他心里觉得“温暖、明亮”。曹禺先生所说的“月是故乡明”,是真挚的,他真觉得“潜江的月亮,比哪个地方的月亮都圆、都亮”。透过曹禺先生的家乡情结,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内心情感世界具有博大的家国情怀。按照他的说法,“中国人的爱国思想,有一个原因是从乡土来的”。由此看来,曹禺先生对家乡的情感就是对祖国的挚爱。

    曹禺先生生前十分关心湖北的各项建设,对湖北文学艺术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曾经作为湖北的人大代表参加过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竭力为湖北的建设与发展鼓与呼。1981年,他在观看了由湖北省京剧团创作演出的《徐九经升官记》后,推掉所有的工作安排与剧组座谈;1984年,他在观看家乡潜江花鼓剧团创作的《家庭公案》后,激动地喊出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并亲自撰文予以推介。在他的关怀和指点下,潜江剧团将《原野》搬上舞台,唱进了中南海、走出了国门。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湖北省主办的戏剧期刊《戏剧之家》得以创刊,至今仍在为振兴地方戏曲发挥积极作用。

    荆楚文心百年秋,德望长存馨乡邻。作为曹禺先生的家乡人,我们景仰先生,感念乡贤,是对艺术大师一如既往的崇敬和缅怀,也是对先进文化自发自觉的尊崇和弘扬。家乡人民对先贤有一种特殊的纪念方式,就是坚持不断地推动曹禺研究,包括研究先生的艺术人生、不朽作品,还悉心研究和承继先生的艺术创作和管理思想。曹禺先生强调“剧本、人才、观众”是艺术管理的“三要素”。他说,剧本是一剧之本,“出人出戏”是剧团的纲和魂,观众是“心中的圣人”。这些对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和管理、对院团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对曹禺精神、曹禺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弘扬。1997年,我们在曹禺先生的故乡潜江建造了曹禺陵,此后又建造了曹禺公园、曹禺纪念馆、曹禺戏楼、曹禺祖居等纪念场馆。在中国文联的有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我们力求借重曹禺先生的名望,把潜江打造成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国戏剧之乡。

曹禺先生的第十部话剧艺术作品

张和平(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曹禺百年,如歌如诉。

    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先生生前担负有多项社会职务。其中北京人艺院长一职,是他任职时间最长、付出心血最多的一个终身职务。先生是在1996年离开我们的。但此后至今的岁月里,在人艺,在首都剧场,却无时无处不依然感受着他的存在!

    中国话剧的起点在1907年,曹禺先生诞生于1910年。可以说,先生的一生是伴随着中国话剧而行的。作为一个“天才”,他在1933年年仅23岁就写出了惊世骇俗的《雷雨》,成为我国戏剧长廊中永远的经典,也奠定了他戏剧大师地位的基础。他的人生的每一步,总是与戏剧相依相伴。他那颗天性敏感的心,他生命的欢畅与忧伤,痛苦与执著,都交付给了戏剧,他以卓越的创作成就和领导艺术工作的工作艺术推动和影响着中国话剧艺术事业的发展。

    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建者之一,曹禺和其他几位领导者一起,经过多年奋斗,把北京人艺建成了一个具有中国演剧体系和独特风格、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剧院。他在北京人艺提出:剧院首先应是文学院。作为一名戏剧家,他对戏剧文学的品格要求甚严,绝不降格以求。他以构思严谨、感人至深的作品和对戏剧的深刻理解,深深影响和培育着北京人艺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工作者。对于北京人艺的整体建设,曹禺先生付出了他的全部赤诚。他曾动情地这样写道:“我是爱这个剧院的。因为我和一些老同志在这个剧院的天地里,翻滚了三十年了……我一半的生命与这个剧院紧紧连在一起,我们相信我们这个剧院将与祖国长存。”

    今年纪念曹禺老院长诞辰百年,北京人艺集中上演了他的4部经典剧目。在首都剧场,大家将看到北京人艺演出的第四版《雷雨》。这部作品曾被国内外无数话剧团体搬上舞台,北京人艺无疑是最幸运的,因为在曹禺先生的有生之年,北京人艺曾演出了3版《雷雨》,其间跨越35年,每一次的排练和演出,都得到先生的亲自指导。

    曹禺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剧院。曹禺先生一直把观众奉为“圣人”。作为后继者,我们可以告慰先生的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经典将作为首都剧场永远的驻场演出剧目;其实驻场的绝不仅仅是剧目,更是传统与精神。这传统与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向着新的经典进军!

    都说曹禺先生一生创作了9个戏剧作品。我说,其实还有第十个,那就是曹禺和“曹禺们”为之付出毕生精力创作出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感悟曹禺

蓝天野(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

    在中国话剧史上,曹禺的剧作是最具永恒生命力的。我没做过统计,但我想,曹禺的戏在中国话剧史上,演出场次该是最多的。过去,一些职业剧团每当遭遇经营冷淡时,就拿出对策,演曹禺的戏,演《雷雨》。如今,曹禺的戏一直还是热门保留剧目。将来,仍将盛演不衰。自曹禺第一部剧本《雷雨》问世以来,培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话剧演员,很难数得出有哪一个中国话剧演员没演过曹禺的戏。

    我平生第一次看话剧,是曹禺的戏,1942年,我15岁读高中一年级时,在学校小礼堂看一个学生剧团演《北京人》。两年后,1944年,我17岁时第一次上台演话剧,曹禺的《日出》,是我的同学苏民拉我去演戏,也是学生演剧,只是凭着极浓的兴趣。谁料想,自此下水,毕生以此为业。几十年里,我演出6部曹禺剧作里的大大小小角色,还导演了一部《家》。

    对曹禺的剧本,有人说“深刻”,有人说“生动”,很多人觉得看过难忘,引发不止的思索。也有人觉得看了他的戏,受到启迪和教育。曹禺现象,戏剧评论家们一直在研究、发表论述,一些后来的剧作者们热衷于学他,以期创作出特色和韵味。

    曹禺是天才。他在艺术创作上绝对忍受不得“一般”和“平庸”。他笔下的故事和人物都是独具魅力的。熟悉生活,这是我们所有文艺家,尤其剧作家、演员们都重视的,曹禺也说写的戏、笔下人物都是“有生活依据的”,但他的妙语是:“生活的感受终于化为舞台形象,或者写到剧本里,是要经过许许多多的过滤、透视,经过蒸腾,或是说发酵才能实现的。”曹禺最可贵的不在理论上,而是他的创作感悟。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曹禺成为我们北京人艺的院长。1954年,北京人艺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要排“五四”以来的优秀剧目!那么,首先选什么剧本?毫无争议,演曹禺的戏,演《雷雨》。自此,一座巨大闸门打开了。《雷雨》轰动了,“五四”以来优秀剧目被认可,这是一次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以后又演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家》。还有其他老作家郭沫若的《虎符》、田汉的《名优之死》,以及丁西林的喜剧……由此还有了老作家的新剧本,如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等。北京人艺在曹禺的带动下,在众多老中青剧作家剧作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自己的北京人艺风格。整个中国话剧题材多样,百花齐放,在上世纪50年代呈现了又一次繁荣。

    1984年,我导演了曹禺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我选这个剧本是为了剧院81级刚毕业的一班青年演员。从导演角度,这个“老”剧本似乎有些费力不讨好,但我想两位顶级作家共同打造的作品正好可以培养又一代青年演员。剧中写了三代人,于是我请剧院优秀的老演员、中年演员参加这个戏,让刚刚进入剧院的年轻人和他们同台。排演气氛良好,青年人获益良多。

    《家》建组之初,我请曹禺院长来讲剧本和时代背景。戏演出了,我请他来看戏,但他因病正在上海住院,医生不同意他出院,他写信给我说:“《家》在北京人艺上演,你费了不少精力。培养年轻演员,让成熟的老中艺术家领他们上路,北京人艺的前途便大有希望。剧院、观众,尤其是我们的党盼望有更好的出色的青年演员早些露出光彩……在巴老(巴金)处看见《家》的节目单,如在报上有评论,希望能剪下一阅……”我把关于剧协、北京人艺的专家座谈会,饰演瑞珏的青年演员获梅花奖的报道,《戏剧报》封面瑞珏剧照,以及所有报刊的评论等都寄给了他。

    《家》的排练过程中,我始终被作品感动着。一直萦绕在心的是,这部戏有4位女性死了,瑞珏、鸣凤、梅、婉儿,她们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在这个社会、这样的家庭中不能活下来?谢幕时,我请这4位女性站在舞台中央,我想让观众再看看这几个美好的生命,也可以说是这个戏的延续。巴金的小说《家》,是以觉慧为主角,我们这一代人的青年时代,受这部书的影响走向进步、走向革命者众多。读了曹禺谈改编《家》的文章,知道他是以瑞珏、觉新为主角的。因为曹禺是“得写我感受最深的东西”,他写成了一部女人的戏,直接深刻地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残酷、吃人的本质。一部“老”剧作生命力长久。这就是曹禺的艺术感悟,我庆幸自己当时还是感悟到了曹禺先生。

他的一生和戏剧紧紧连在一起

万方(曹禺女儿)

    今天是我爸爸诞辰100周年。100年前的这一天,一个婴儿诞生。100年称得上漫长岁月,然而人们没有忘记他,100年过后还在纪念他,这是为什么?他做了什么?回答很简单:他写了几部戏。正是他创作的这几部戏剧,使他今天还和我们大家在一起,进行着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他给了戏剧生命,戏剧也给予他生命。

    我父亲的一生都和戏剧紧紧连在一起。小时候他就是个小戏迷,才3岁,母亲、我的奶奶就带他到戏院看戏,小小年纪,就被舞台的奇妙所吸引。长大一些,他和小伙伴在自家的院子里演戏,可以算作他最初的戏剧实践。上了南开中学后,他参加了南开新剧团,演戏、导戏,翻译西方戏剧,从那以后,戏剧就成了他一生的迷恋与追求。

    《雷雨》是他最著名的剧作,上演至今已经70多年了。我记得他和我讲过,那时候他还在南开中学念书,有一个同学叫杨善全,他和杨善全说,我有一个故事想写出来。杨善权就说,那你讲讲吧。他讲了,头绪很多,讲得很乱,杨善全没听出所以然来,只说,很复杂呀,你写吧。后来有人采访我爸爸,我听他对采访的人说:“你们要我讲繁漪是从哪儿来的,有什么原型?有,肯定是有,好多好多。但要我说出张家老太太,李家少奶奶,王家小姐,有什么用?讲了也是白讲,你们也不认识。《雷雨》这个名字,如果硬要我讲,雷,是轰轰隆隆的巨大声音,惊醒他们;雨,是天上而来的洪水,把大地洗刷干净。”

    我曾经陪我爸爸去过他的母校清华大学,他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里写的《雷雨》。他指给我看他过去坐过的位子,说:“不知废了多少稿子呀,都塞在床铺下边。我写了不少的人物小传,写累了,就跑到外面,躺在草地上看天空,看悠悠的白云,湛蓝的天。”他还说,“当年图书馆的一个工作人员,他待我太好了,提供我许多书籍,还允许我闭馆之后还呆在这里写作。那些日子真叫人难忘啊!”他说当时他就是想写出来,从来没有想到过发表,也没有想过演出。

    再看《北京人》的剧本,有评论家说《北京人》是曹禺创作历程中的高峰,是他写得最好的戏。作为一个编剧,我感到惊异的是,要具有怎样的感悟力,体味多少不愉快,刻骨的厌恶,埋得极深的苦痛,才能写出老太爷曾浩那样的人物,而我爸爸那时还是个青年。记得我曾经问过他写东西时的感受。他回答说:“生活中往往有许多印象,许多憧憬,总是等写到节骨眼儿就冒出来了。要我说明白是不可能的,写的时侯也不可能。”我一直觉得《北京人》里每个男人身上都有他的影子,他比他们加在一起还要丰富生动。

    记得我爸爸84岁的时候,北京人艺又演出《雷雨》,他生病住在医院里,我去看了,再到医院去看他,他问我:你觉得怎么样,能看得下去,观众坐得住吗?他爱听普通观众嘴里说的话,比如:挺有意思,真来劲,听到这样的话他最高兴。那天我告诉他剧场里很安静,我能感到那是一种全身心被吸引的安静,他听了笑了。前些天我在首都剧场看《日出》,剧场里坐得满满的,我再一次感受到那样的一种安静。我想象着爸爸坐在观众席里,和大家一起看着台上演出的戏,随着演员的表演,心中掀起一阵阵无声的波澜。

与人民的心灵息息相通

本报编辑部

    曹禺,这是一个百年之后仍为人们牢记在心的名字;《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这是一批已经成为传世经典的作品。这个名字,这些作品,究竟蕴涵着怎样的魅力,散发着怎样的光辉,能够让一代又一代人经久不忘,能够在历史的长河里历久弥香?在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沉思,我们咀嚼,并在充满敬意的深切缅怀中,深情追思曹禺先生德艺双馨的一生,以求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

    始终坚持为人民创作,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是曹禺先生艺术生涯中始终如一的信念。曹禺先生始终对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肩负剧作家的社会责任,努力把艺术奉献给最普通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归根结底人民是评价一部作品价值的最高权威”、“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才智、专长和精力”,这些朴实而真挚的话语,都为他坚持深入群众、坚持深入社会实践做了最好的注脚。曹禺先生的作品,都是从人民群众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提炼创作出来的,都是与人民的心灵息息相通、与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紧密吻合的,因此备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人民群众当中引起广泛的共鸣,永葆艺术生命力。

    始终热爱真理,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执著奋斗,是曹禺先生一生为人为艺的真实写照。曹禺先生一生热爱光明、呼唤正义,对党怀着坚定的信仰,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始终关注。“向往着光明的思想才能写出好的东西来”,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如火的激情,他才在20世纪30年代就写出了艺术精湛、思想深邃的《雷雨》《日出》《原野》;才在全民抗战的急流中领导清华大学学生抗日宣传队,创作《全民总动员》《蜕变》《北京人》;才在进步与黑暗较量的关键时刻严词拒绝了加入国民党的邀请,用作品发出推翻旧世界、迎接新社会的强音;才在新中国成立后,把握时代脉搏,以《明朗的天》《胆剑篇》等作品激发全国人民创造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百年回首,不仅曹禺先生的艺术作品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他的崇高品格和奋斗精神,更是熠熠生辉,鼓舞着一代代后人。

    始终精益求精,在艺术上不断继承创新,严格要求,是曹禺先生留给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宝贵经验。曹禺先生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艺术功底,又广泛接触、学习和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学戏剧艺术,善于继承,积极借鉴,勇于创新,在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的同时积极吸纳百家之长,同时又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精益求精,对自己的创作十分苛求。他每次创作都反复构思、反复研究、反复修改,“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作家应该死在书桌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正因抱持着这样为艺术事业献身的忘我精神,曹禺先生的作品才能够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他才成为中国话剧艺术的杰出代表,把中国话剧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经典作品专场演出,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展,《曹禺画传》《曹禺年谱》《曹禺百年纪念文集》、纪念邮票邮折、纪念章出版发行,“曹禺文化周”……我们用各种方式纪念曹禺先生。今天,文艺事业已经进入了最好发展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欣逢盛世,更应认真学习曹禺先生一生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艺术事业、热爱真理、追求进步、在艺术创作上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精益求精的宝贵精神,学习曹禺先生高尚的人品和崇高的风范,努力攀登艺术高峰,积极进取,继往开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链 接

    曹禺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于9月在北京举行。主要包括:复排上演曹禺创作的4部经典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评弹《雷雨》和“曹禺作品经典片段欣赏”专场演出;举办曹禺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展;出版发行《曹禺画传》《曹禺年谱》《曹禺百年纪念文集》、纪念邮票邮折、纪念章等。10月,中国文联、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剧协等单位,还将在曹禺先生家乡湖北潜江市举办“曹禺文化周”活动。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