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结合 打造强势文联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不断开创基层文艺和文联工作新局面纪实(一)
宁波市鄞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万,外来人口近80万。其前身鄞县是中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2200多年的深厚历史底蕴,孕育了魅力独具的地域文化。贯通中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耳熟能详的梁祝传说、闻名遐迩的“宁波帮”从这里走向世界。鄞州又是一座年轻的现代新城,短短7年的撤县设区历程,造就了活力无限的都市强区。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5.1亿元,蝉联浙江省第一。在打造“文化鄞州”的进程中,该区形成了以梁祝文化、廉政文化、“三字经”蒙学文化、博物馆之乡等为代表的区域文化品牌。
宁波市鄞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于1984年7月。现有编制10人,聘用人员3人,每年财政一般预算安排400余万元。现有廉政文化研究所、梁祝文化研究会等内设科室,拥有《梁祝》《中国廉政文化研究》《中国水彩》杂志和中国梁祝文化网站,下设作家、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戏剧家、音乐舞蹈家、民间文艺家、曲艺家、电影电视家等9家专业协会以及邱隘镇、区供电局、区国税局等3家文联。
在最近几年里,鄞州区文联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创作一批精品力作,精心打造三大文化品牌,成功协办一系列重大评奖颁奖活动,立足于构建强势文联,始终坚持“三个结合”,有力促进了鄞州文艺界的团结、繁荣和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基层,把“上”和“下”结合起来
积极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鄞州文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和基层协会、基层文联及民间力量的主体作用,坚持“上”、“下”结合,两条腿走路。对“上”,把握鄞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在配合建设“文化强区”过程中,鄞州区文联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区5周年等重要节庆契机,与上级文联及地方政府等多方沟通协调,组织编辑大型纪念画册《世纪华章》,成功策划协办2009年浙江省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展和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活动。将山花奖颁奖典礼与我区知名节庆品牌梁祝爱情节同期举办,以此为契机成功申报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凭借务实出色的组织工作,鄞州区文联被授予第9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活动组委会组织奖。积极参与省级、国家级重大评奖颁奖活动的承办,鄞州区文联既着眼于借势造势,借力发展,树文联形象,谋文联地位,又致力于提升鄞州的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对“下”,加强协会管理建设,构建和谐文联。通过健全考核机制、资金扶持、村会结对等途径,协会工作有保障、有制度、有落实;通过加强协会基地建设,每一协会有了相当规模的活动基地,以平台促发展,推进协会建设上新台阶,使文联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的“和谐温馨之家”;同时,加大对文艺人才发掘和引进的力度。目前全区国家级会员总数累计达到50名,居宁波各县市首位,近3年新发展国家级会员27名。全区9个专业性协会会员人数达到984名,比2007年增加了259名。文艺家队伍不断壮大。
创新机制,加强创作,把“内”和“外”结合起来
积极创新精品生产机制,对内深挖资源,优化环境,主要做好挖掘本土题材、培养本土人才两篇文章。在挖掘本土题材上,根植鄞州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编辑出版了《当代水彩画家》《鄞州作家文丛》《鄞州民间文艺家丛书》等9辑近30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图书《家国书》和歌曲《钢筋班的棒小伙》荣获第11届“五个一工程”奖。这是鄞州区在这个重量级奖项上零的突破,两件获奖作品,或是鄞州人文历史的交融,或受鄞州精神的感召影响,带有鲜明的“鄞州因子”。在培养本土人才上,运用以扶持机制出人才、以奖励机制出作品的思路,从人才队伍现状出发,对重大创作选题实行签约制、对优秀作品实行奖励制。近3年区文联系统共安排文艺精品专项资金670万元,67个扶持项目通过审核,184部获常设性和非常设性奖项的作品、30部个人专著及50人次新增国家级、省级会员获得了扶持奖励。近年来,鄞州区文联谋文艺工作者之所需,尽文联组织之所能,形成了一套成效显著的精品激励机制,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奖励经费3年里翻了6倍,有力调动了本土文艺家的创作积极性,文艺创作成绩喜人。自2007年起,共有45件(次)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或入选全国展览。如去年7件作品入选第11届中国美展,其中1件作品获优秀提名奖,入展作品数占宁波市十分之七。对“外”加强协作,扩大影响,主要做好合力创作借脑生智和搭建平台加强交流两篇文章。一是积极推行养项目不养人的方式软性引进区外智力,打造鄞州题材的文艺精品。力邀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王旭烽来创作《家国书》并取得成功,这一运作模式给鄞州文艺精品创作提供了良好范例。二是积极搭建平台,坚持下好“走出去”、“请进来”两步棋,调动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走出去”指积极组织区内文艺骨干赴外开展作品展、学术交流、参加文艺大赛等活动,以此开阔我区文艺人才的创作境界,提升创作水平。去年6月,在浙江图书馆举办了鄞州区美术创作群体优秀作品展,集中展出60位作者的117件作品,是近年来我区艺术水平最高、门类最齐全的一次艺术大汇展。“请进来”指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积极引进一系列有特点、有影响、有声势的重要论坛及重大评奖颁奖活动落户鄞州。策划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万里行启动仪式和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鄞州论坛,邀请海内外专家、评委来鄞州指导,为申遗、打响区域品牌、加强文化交流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去年,组织创作的《梁祝文库》(民间歌谣上下卷),负责申报的咸祥《蝶恋梁祝》抬阁和朱金漆木雕代表作“万工轿”共计3部作品荣获山花奖;6部作品获浙江省群星奖金奖,获奖数量和名次居浙江省各县市区首位。
立足地域,打造品牌,把“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
坚持以“继承”为基础,努力在推进工作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一方面立足于继承鄞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拓展地域文化新领域。启动《鄞州地域文化丛书》共计8部作品的创作和编纂,展现鄞州人文内涵,传承历史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努力打造文联三大文化品牌,推进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通过《中国廉政文化研究》期刊、《中国廉政文化丛书》(共3辑)的编纂和出版,发挥鄞州的号召力,深化廉政文化的影响力;通过梁祝申遗、中国梁祝爱情节、《梁祝文库》(共10卷)、梁祝文化进校园、中国梁祝文化网、成功申报中国梁祝文化之乡等工作,扩大梁祝文化的辐射力,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和良好效益的全国乃至国际品牌。同时,以发展的眼光持续推进《三字经》及王应麟名贤文化这一新文化品牌的建设。重修《三字经》,出版《三字经古本集成》《三字经印谱》,把弘扬国学与深化地域文化辐射力结合起来;整合高校资源,与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王应麟学术研究基地,搞好王应麟学术研讨会,跟踪落实《王应麟著作集成》的点校整理,出版《王应麟学术讨论集》等作品,配合搞好两年一届的王应麟读书节,使《三字经》及王应麟名贤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围绕大局,力求把握以作为求地位的切入点;创新机制,力求营造精品创作的兴奋点;立足地域,力求探索品牌建设的着力点,这是区文联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经验,也是构建强势文联的落脚点。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机遇,肩负着建设文化强区的现实任务,鄞州区文联将不断增强话语权、参与权,积极履行联络、协调、服务三大职能,拓展工作面,打造新平台,努力开拓文联工作的新境界、新局面。
协会风采
作家协会
鄞州区作家协会成立于1984年,现有会员125名,其中国家级会员3名,省级会员15名。
历年来,协会涌现了不少好作家好作品。葛姬华发表在《上海文学》《江南》等杂志的短篇小说;周小东、谢武稼、戴松岳的地域散文;包丹虹的报告文学;天涯散文诗《无题的恋歌》入选“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品集”;姜宇清成为“当代最新中国文学排行榜”上榜作家;赵嫣萍的散文在《美文》发表并被选入《21世纪经典散文》;钱利娜连续3年入选中国作协等主编的中国年度诗选,并在《诗刊》《星星》发表诗作;在长篇小说、诗歌及散文领域出现了朱平江、杨贤平、余余、成风、徐海蛟等一批创作骨干并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
美术家协会
鄞州区美术家协会成立于1984年,现有会员近300名,其中国家级会员9名,省级会员23名。在鄞州区它山堰村的养正堂设有“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
近年来,会员作品在省级以上比赛获奖及全国重要展览入展达320多件。尤其是2009年,入展国家级展览19部,其中张顺川的《无声的水域》、李伟光的《沁音》、黄瑾的《云淡风清》、黄华兆的《色域·国剧1》、谢裕东的《红色风景系列NO2》、王烈昕的《凝聚时刻》、龚建军的《青山还在》共计7部作品入选第11届全国美展。肖欢的《雪霁》、王雄伟的《伤城视像·长城》等5部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刘海的《古越遗韵》,王力、叶喜冰的《融雪》获浙江省委宣传部金奖,《丁大良的打工梦》《家园》《中国印记—昨日》3部作品获省文化厅金奖。陈碧君、邬国宝、吴威等创作的5部作品获省油画家协会奖励。一些骨干会员的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和第11届全国美展参展美术馆收藏。
同时,协会组织鄞州区美术创作群体优秀作品展,承办浙江省美术、书法、摄影群星展,协调支持张顺川油画展、龚建军水彩作品展等会员个展。
书法家协会
鄞州区书法家协会成立于1984年,现有会员181名,其中国家级会员6名,省级会员22名。
近年来,书协通过四季系列展、协会创作基地等平台,经常性开展书学讲座、点评、交流,全面提升书协工作整体水平。全区共有50多位作者,300多件作品分别在市、省和国家级举办的赛事、展览和报刊上入展、获奖和发表。其中张忠良书法作品获第8届全国中青展三等奖、浙江省群星奖金奖。钱丁盛书法作品获第4届全浙书法展铜奖、浙江省群星奖铜奖。胡朝霞书法作品获第三届全浙书法大展金奖、浙江省群星奖金奖,并出版《胡朝霞书法篆刻作品集》。同时,会员撰写的理论文章也多次发表在《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杂志上,推进了书法理论的研究和繁荣。
摄影家协会
鄞州区摄影家协会成立于1984年,现有会员80余名,其中国家级会员12名,省级会员12名。
协会骨干会员摄影创作成果斐然,在多项核心赛事的总成绩居宁波市前列。陈云波的《金色童年》《老兵新传》《出征》分别入选中国第11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荣获省第11届摄影艺术展览铜奖、2009省群星奖主题创作展金奖;赵小康的《欢乐元宵》《金色海滩》分别入选第32届香港国际摄影沙龙展、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俞东高的《船厂之晨》获“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摄影大赛银奖;贾铭的《工地之晨》《下水盛典》等5部作品分别荣获2007年及2009年浙江群星奖摄影比赛金奖、第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推荐奖、上海第10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并入选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黄友平荣获“2008-2009大众摄影年度十佳”;谢承恩的《鸡蛋撞石头》入选奥地利国际影赛;另有李以钧、卢小东、余艇等作者在上海历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获入选及以上奖项。
戏剧家协会
鄞州区戏剧家协会成立于1984年,现有会员74名,其中国家级会员1名,省级会员18名。
小戏《喜开门》获2004年浙江省群星奖金奖,全国群星奖铜奖。大戏《藜斋残梦》荣获2005年第9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优秀表演奖及2006年中国越剧节银奖。越剧《玉堂春》选段《关王庙》荣获中国小梅花奖浙江省选拔赛银奖。小戏《喜从天降》荣获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优秀剧目推荐奖3项大奖。小品《奴才明白》荣获笫3届中国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业余组最高奖。2010年5月,浙江省越剧小梅花基地落户鄞州区东南小学。
音乐舞蹈家协会
鄞州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于1984年成立,现有会员76名,其中国家级会员1名,省级会员8名。
近年来,不少会员作品相继在市、省及全国性活动中获奖。《远足》《梨园小顽童》《梦回草台》《来发唱童谣》《棒棒棒》《花·蝶》等歌舞作品荣获省群星奖;《美丽的东钱湖》《晚情浓浓》《白鹭飞回来了》《欢乐马灯谣》《糯糯年糕,浓浓情》等荣获国家级比赛金、银奖;特别是去年与省里合作的作品《钢筋班的棒小伙》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宁波在此奖项中零的突破。《它山堰的儿女》《高桥警官》《话说鄞州》等音乐插曲作品反响热烈。
民间文艺家协会
鄞州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于1989年,现有会员76名,其中国家级会员16名,省级会员8名。
在民间文学方面,编著了《鄞县民间故事选》《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宁波市鄞县卷)》《鄞县名胜古迹》《梁祝故事集》《梁祝文化大观》《梁祝的传说》等一系列民间文艺作品。周静书主编的《梁祝文化大观》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收藏,《梁祝文库》荣获中国第9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奖。
在民间工艺方面,陈明伟主创的《清明上河图》等3部作品分别在第3届、第6届国际手工艺作品展览会上荣获金奖、银奖;陈盖洪设计制作的朱金漆木雕“万工轿”荣获第9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奖;许谨伦的金银彩绣《百鹤朝阳》《四季花香》获国家级奖项;顾昊华的“阿华”虎头鞋参加北京奥运会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展示,并获第3届中国艺人节“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家”荣誉称号。
在民间舞蹈方面,咸祥抬阁《蝶恋梁祝》获第9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横溪镇大岙村金龙神龙两支舞龙队分获1999全国迎澳门回归百龙大赛金、银奖。谢根芳等创作表演的民间乐曲《舂年糕》和《赶庙会》分获浙江省第7届、第8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表演金奖和创作银奖。
曲艺家协会
鄞州区曲艺家协会成立于1984年,现有会员51名,其中国家级会员2名,省级会员10名。
2008年,宁波走书被列入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宁波走书演员沈健丽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级宁波走书传承人,区曲协在石矸街道横涨村建立了国家级“非遗”——宁波走书传承基地。
自2000年起,市、区两级文联和两级曲协联合举办10届宁波市级曲艺征文活动,获得好评。区曲协创作、表演的宁波走书《“买”进“卖”出》荣获第6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鄞州赛区)节目提名奖和文学入围奖,王建刚创作的《志愿者》等3件曲艺作品在国家级曲艺大赛中获奖,李佩菁表演的宁波走书《阿憨打狗》、王小涛创作的音乐快板《廉石的传说》、沈健丽表演的宁波走书《呼延德木打銮驾》等20余件曲艺作品在浙江省级曲艺大赛中获奖。由区曲协会员撰写的《浅论地方曲艺宁波走书的传承与保护》等两篇曲艺理论文章在国家级和浙江省级曲艺论坛中获大奖。涌现出俞国平、吴瑞芳、励明康等一批优秀曲艺骨干人才。
电影电视家协会
鄞州区电影电视家协会成立于1989年,现有会员55名,其中省级会员3名。协会会员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走出了一条新闻与影视创作兼顾,成绩与荣誉齐飞的腾飞之路。
创作的电视剧《冰棍螺狮哈巴狗》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散文《方井》荣获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展播评比二等奖。20集大型文化电视专题片《话说鄞州》创作历时3年,动用航拍、高清摄像机等设备,制作恢宏,气势博大,荣获浙江省政府奖一等奖。另有广播剧《它山堰的儿女》《今日阳光》等上百部新闻影视作品荣获中国广播剧专家奖金奖以及省市新闻、文艺创作奖,有效地服务了地方新闻影视文化事业,弘扬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