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专题

唱出党与百姓的血肉亲情

时间:2009年01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杨采芳
    “记着老百姓的吃,记着老百姓的穿,记着老百姓的冷和暖,记着老百姓的苦,记着老百姓的甜,记着老百姓的平和安……”伴随着这舒缓优美、朗朗上口的吟诵,王守伦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学子们眼中的“明星院长”。一首《记着老百姓》不仅成就了王守伦,也成就了他深深眷恋的那方热土——潍坊和潍坊学院。这首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喝彩声不断,连续播出了多次,仍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据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县市把《记着老百姓》与《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一起列为十首必唱的党建歌曲。面对这样的动人局面我们不禁要思索,作为一首艺术作品,《记着老百姓》何以能够产生街头巷尾竞相传唱的强烈“民生效应”?《记着老百姓》是王守伦、刘永明、李殿魁、刘新海、刘森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讲话精神合作编创的一首反映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及各级领导干部为政清廉、亲民爱民形象的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适中的演唱音域,把党对人民的牵挂、似海深情如拉家常一般传递到千万中华儿女的耳中,传递到千万老百姓的心坎里。

    “记着老百姓的吃,记着老百姓的穿,记着老百姓的冷和暖”,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我深刻理解着这样的话语对千万老百姓意味着什么,我更深深知道这样的话语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我的父亲和乡邻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没有共产党,咱们哪能天天吃上白馍馍?”“农民种地不仅不要钱,还给补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事,人得讲良心……”若不是党和人民心贴心,哪会有这一番番发自肺腑的感言?“政是老百姓的政,官是老百姓的官,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每每哼唱到这里我便记起一位农民工兄弟的话:“现在好了,工资高了,也不拖欠了,有政府给撑腰咱不怕。”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牵”字字珠玑、扣人心弦,怎能不令人为之动容?经过一系列灾难的考验,还能有什么比“老百姓是父母,恩情重于山,我们永远和老百姓血脉相连,老百姓是父母,恩情大于天,我们要永远和老百姓心相连”更能让老百姓体会到党和人民的血肉亲情?淳朴亲切的家常话语拉近了党和人民的距离,干群关系变得温情脉脉、触手可及。写百姓之所想,唱百姓之所感,怎能不得到他们的传诵与热爱?

    在千万人竞相传颂学唱的热潮中,《记着老百姓》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亲民、惠民、爱民的纲领政策、执政理念,更传递了一个国家乘风破浪、开拓前进的信念,一个民族心手相牵、自强不息的精神。记得笔者在公园里走访一群怀念红色经典的老人时,他们饱含深情地对我说“《记着老百姓》这首歌写得好啊,一字一句都砸到我们心坎里了”,“没有党和国家哪有我们幸福的今天?国家还把我们比作天地,比作父母,我们哪里敢当?”“没经历过苦难的年轻人啊,哪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没有党和国家哪有我们的今天?党和国家才是我们的亲爹娘!”我和很多老人都哽咽了。他们传唱着,也感动着。在这一遍遍的传唱中,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民回忆着历史的足迹;在这一遍遍的回忆中,善良勇敢的中国人民铭记着民族崛起的不屈信念!

    无疑,《记着老百姓》已经成为了民众心中的经典。不仅如此,与众多音乐家合创的《白浪河在我心中流淌》等作品,也因其浓厚的时代气息使王守伦在民众的丰饶艺术土壤里成长得更加茁壮。

    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一首堪称经典的歌曲,往往最能体现民众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念,往往最具有时代气息,也最能反映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最强音。《记着老百姓》与《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一起被20多个县市列为十首必唱的党建歌曲,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春天的故事》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大江南北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走进新时代》讴歌了中国半个多世纪风雨历程中的蓬勃发展,《记着老百姓》则彰显了新时期党和国家与百姓民众的血肉亲情。不同的声音传达着共同的感受: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勇于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时代,这是一个民族崛起、国家强盛的时代。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