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专题

吹响年画艺术“集结号”——首届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节侧记

时间:2008年12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徐岫鹃 云菲

    一千年前,朱仙镇木版年画从开封起源,走向全国;一千年以后,中国木版年画在开封集结,走向世界。

    12月28日,由中国民协、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民协、开封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开封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节在我国四大名镇之一 ——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隆重开幕,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传统节日那份浓郁的“年味儿”。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罗杨,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向云驹,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赵铁信、吕军,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吴长忠,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夏挽群,河南省民协秘书长程健君,中共开封市委书记刘长春,开封市市长周以忠,中共开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其昌,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玉梅,开封市政府副市长王学杰,开封市政协副主席崔兰婷等出席了开幕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为年画艺术节发来贺信。白庚胜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在中宣部、中国文联、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民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和正确领导下,中国民协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实施之初,就把木版年画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至今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领导的这一重大民间文化项目,在全国有关单位和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和年画艺术家、年画艺术传承人的广泛参与下,取得了辉煌成果。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的首届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节,就是这些工作的重要收获和成果之一。

    周以忠也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何白鸥主持。

    东西南北中 年画荟开封

    印制轮廓、点绘成画于白纸、糊制于元宵灯笼上的河南苏奇灯笼画;用柳枝炭条描扑,以条屏式民间故事入画的山东高密扑灰年画;在遵循传统技法基础上创新制作的憨态可掬的河北武强十二生肖年画,突破了以往人们心中的年画样式,张张别具特色……首届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节的举办可说是我国民间年画艺术的一次盛会,其重头戏便是在开封市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木版年画联展联销活动,全国各主要年画产地的精美作品悉数亮相,或精心细腻,或粗狂豪放,可谓精品荟萃。

    其中,最为抢眼的是来自“东道主”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这些民间艺术品刻线粗健有力,具有浓郁北方年画的乡土味道。朱仙镇木版年画行销全国,覆盖面广,对全国各地年画创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等明清兴起的著名年画,都受到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事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的民间艺术家于清利告诉记者,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马,严肃端庄。

    此次重庆梁平、湖南滩头、陕西凤翔、河北武强、山东杨家埠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各年画展团的到来,更显示出我国丰富的木版年画资源。展厅中,一幅《八十七神仙图卷》颇为引人注目。很多观众不免发出疑问:难道真迹在此展出?走近一看,原来是杨家埠雕版大师历时3年用长10米、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年画雕版印制而成的年画作品。据潍坊市民协常务副主席、中国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院长马志强介绍,《八十七神仙图卷》是中国线描艺术的杰作,线条流畅如若临风,似有向前缓缓流动之感;而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继承了宋代雕版的高超技艺,“把国画线描用雕刻线条表现出来,一方面需要原封不动地传承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特征,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出文人画的意蕴,难度很大,线稿印成的成功率只有10%。”

    此外,参与联展的还有山西新绛、河北内丘、云南大理等10多家木版年画产地的传承人,他们带来了既有浓郁地方色彩,又有精湛古朴的艺术表现力的作品,有的寓意着吉祥喜庆,有的具有深厚人文内涵。在展览现场,透过工作人员制版、印制、晾晒、裱糊等工序的演示,观众可以欣赏到这一幅幅精美年画诞生的全过程,还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手尝试制作木版年画。“别小看这些年画只是一张普通的画纸,其实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种颜色就要刻制一个木版,最多时一张年画可用7个木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研究保护中心指导专家郭太运如此表示。

    “从历史之根到文化之源,从伦理习俗到哲学思辨,中华民族千年血脉,无不熔铸于年画之中。”罗杨说,首届木版年画艺术节选择在农历腊月初举办,是对一种文化及其民俗传统的尊重,充满民间情怀。节会期间,主办方还组织开展了各地风俗、民俗表演等活动,进一步彰显出我国木版年画艺术传承所取得的成就。

    古老的技艺 时代的对接

    为期7天的艺术节中,全国各著名年画产地传承人携各自的得意之作云集开封,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不仅弘扬了木版年画文化、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民间艺术,更促进了木版年画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艺术节期间,中国木版年画保护和发展工作座谈会在开封举办,年画研究专家和各产地文化部门负责人汇聚开封,对中国木版年画资源的挖掘展开了讨论。据介绍,自2003年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与保护工作正式启动实施以来,各年画产地进行了拉网式的调查、摸底和普查,多维和立体地呈现了各个产地的年画文化。目前已有山东东昌府、杨家埠、高密,四川绵竹、夹江,河南朱仙镇、滑县,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江苏桃花坞,福建漳州,湖南滩头,重庆梁平,陕西凤翔等年画产地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专家们普遍认为,家底摸清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便应放在中国木版年画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弘扬上。正如向云驹所说:“这个季节,是我国传统木版年画创作生产、销售以及张贴的旺盛期和活跃期。在保护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合理利用年画独特资源的好时机。”

    很多产地正在积极围绕木版年画文化产业这一新机遇,进行着走向市场的开拓与尝试。据开封县县长张栋梁介绍,朱仙镇全镇从事木版年画产业经营户156家,从业人员1500多人,开发年画200多种。而河北省武强县则在新产品多角度的开发上做着努力,不仅将年画图案制作成瓷质工艺品,河北省武强县年画博物馆馆长王玉鹏还表示,他们将以年画故事为题材开发100集动漫影视作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让年轻人有兴趣参与其中。四川省绵竹市文化局局长曾维才认为,年画进军市场应进行可延伸性的专题研究和开发,探索将博物馆中的年画收藏资料运用到生活当中,关键是取材要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多研发除门上张贴以外的新品种。山东省青岛市民协主席郭泮溪说,可以吸引相关产业、艺术加入其中,将年画礼品赠送和家具装饰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建议在传统基础上对老工艺、花样、纹饰进行创新,强调可推广性和实用性。

    但在大力拓宽经营市场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便是出现了以工业年画冒充手工木版年画的现象。陕西省凤翔县文化馆馆长郁彩玲说,由于现代印刷水平的提高,油印品价廉物美,使工艺流程相对复杂的木版年画受到一定冲击,加强艺人的管理和培养成为当务之急。湖南省隆回县文联副主席廖耀华也谈到,有些年画用丝网印刷代替了手工制作,现代化生产与手工制作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年画市场中突出的另一现象则是一些冒名年画的出现,维护年画艺术家及其作品权益的工作逐渐被提上日程。四川省绵竹市文化馆馆长胡光葵说,在产品品牌保护上要加强维权意识,要注意版权维护,及时进行商标注册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白庚胜认为,要确立正确的文化遗产观,在更高层面上对木版年画生产进行量化、细化、规模化,各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信息联网和资源共享,建立数据库,带动各产地之间的相互交流,从维权工作入手,推动年画署名等相关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有鉴于此,专家们认为,一定要解决好木版年画这种农耕文明产物与时代对接的问题。“如果说我们过去注重的是中国木版年画的理论研究,那么我们今天的侧重点则应当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应当是年画事业与年画产业的并举推进,以此来检验我们的传承能力、保护能力、转型能力和发展能力。”夏挽群说,中国木版年画是农耕时代生产规模最大、流传与影响最为广泛、文化信息承载最为密集的民间艺术样式,它集中而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期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文化心理和审美个性。在当代,作为一项经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之一。所以我们应当进一步通过档案保护、博物馆保护、传承人保护、法律保护等一些列措施,确保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这是历史和时代不可推卸的责任。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