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杨:两天来,来自全国的民间艺术家献艺番禺,亮相沙湾,以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具魅力的展览表演,成功地舞动沙湾,热情地欢歌番禺,出色地感动神州。在沙湾这个具有800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涌动起一阵民间艺术的春潮,使这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小镇,成为全国民间艺术界关注的焦点。在这里展开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谱写的是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带来的是一场场心灵的狂欢,留下的是一幕幕民间艺术的经典。(摘自罗杨在闭幕式晚会上的致词)
林德冠:此次飘色艺术节在番禺举办,充分展示了民间艺术的特征,异彩纷呈,形象优美,设计精致,将传统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把传统的民间艺术色彩与高科技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民间文艺既要继承,也要创新,这对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有一点就是对民间艺人的保护问题,我们要关心他们,培养他们,只有让新人将传统艺术很好地继承下来,才能展示传统艺术的魅力。
余未人:我参加这次活动感到很振奋。此次艺术节是民间艺术的集中展示,也是参与者众多的民间艺术盛会。民间艺术植根于民间。一个镇能举办如此大的活动,是经济实力的充分体现。当地政府对民间文化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投入,使艺术节办得非常成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陶思炎:此次艺术节既有意义也有特点。它多层面地反映了不同地域风格,以及文化上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的成果,既包括物质成果,也包括其它的动作、声音、语言的传统形态。这次艺术节的表演、巡游、水上飘色是非物质遗产抢救实际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我认为下一步有继续研究的需要。飘色发展的历史、存在的价值,以及如何把知识普及到民间等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我认为,飘色不只是形态,两者兼而有之。从服装、道具、绘画、音乐等对艺术的传播具有民间特有的庙会式的艺术交流,由学校教育到参与到民间文化的活动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看到万人空巷的展示场面,老少皆宜的演出形式,使人们无形中在接受客观的补课,传统文化的熏陶。当下青少年热衷对时尚的追求,我们要给予正确引导,让他们逐步地从热爱民间文化到参与其中,以便达到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的功效。要有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指导,而且要保持民间文艺的原汁原味,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积极参与其中,让艺术节真正成为自己的节日。
郑一民:此次活动搞得很好,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民心工程相吻合。我们的艺术家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抢救、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工程中,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真正的中国民间文化就在民间,民族精神就在民间,我们要共同建设保护中华民族根脉的工程。
曹保明:飘色艺术本身来自于民间,同时又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像过盛大的节日。中国民间艺术节弘扬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现实生活具有多样性的意义。它是一个活态的资源,离我们很近,并且就融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抢救和保护这一传统文化?要从材料的舒适美观、技艺的细化、传承人等几方面来考虑保护问题。我建议搞飘色(抬阁)等方面的专业论坛,从理论到实践,让专家及参演者共同参与其中,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常嗣新:这次艺术节有4个特点。其一,深入基层,首次在镇政府办艺术节,这实现了民间艺术回归民间。其次,表演的节目水平明显提高,增加了艺术性、趣味性和可看性。再次,少数民族题材的节目有了明显增加。飘色(抬阁)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最后,反映的主题丰富了,飘色(抬阁)有了创新和发展,达到了舞台表演的水平。
韦苏文:此次艺术节我感受最深的是民间文艺回到基层,是民间文化普及的惠民工程。民间文艺就应该这样抓发展,不发展是没有出路的。飘色是造型、形体等艺术的集合,要让飘色艺术从造型艺术走向舞蹈艺术,飘色艺术的音乐色彩要浓厚,力求做到音、形、韵三位一体,要不断地打造飘色的品牌,让其走向市场。这样才能让大众普遍接受。
张锠:这次艺术节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盛会,包括飘色、民间工艺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立体地、综合地展示了民间艺术的辉煌成果。飘色展演热烈、欢快,流动、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队所展示的节目,把艺术节推向了高潮,同时也创造了欢快和谐的氛围,在寓教于乐中传达了民间艺术,也宣传了民间文艺,弘扬了民族精神,满足了人民的需要,对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言者均为中国民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