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桐柏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把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盘古文化品牌,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把盘古文化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桐柏县积极开展桐柏盘古文化申报参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并获得成功。“盘古庙会”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今年,桐柏还启动了“盘古创世神话传说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05年3月,桐柏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盘古文化之乡”。2006年10月30日,桐柏举办了“全球华人首次祭祀盘古大典”,并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祭祀盘古日。为此,中国民协、河南省民协与桐柏县人民政府将于今年10月7日农历九月初九在桐柏县共同举办中国·桐柏盘古文化论坛暨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挂牌仪式。
桐柏:万代盘古根源地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神话家喻户晓,世人无不知盘古氏者。盘古神话历经社会发展的风风雨雨,折射出各个文化时期的时代特征,积淀有各阶层的自我意识,但万变不离其宗,盘古神话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保存得最原始、最古老的创世神话之一。其数量壮观,内容丰富,类目齐全的程度可谓举世无双。然而,水有源,树有根,盘古神话之根究竟在哪里?神话学界曾莫衷一是。
“桐柏人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从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中发现了盘古渊源地这一千古之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重大理论成果!”盘古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卉欣阐述了桐柏县委书记刘新年的论点。近30年来,马卉欣一直孜孜不倦地潜心研究中华盘古神话,出版了《盘古之神》、《盘古学启论暨人类早期史纲》、《桐柏山盘古神话集》等,这些论著,凝聚着桐柏学者们许多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在集思广益、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万代盘古根源桐柏”的学术观点。这一理论成果轰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原中国神话学会主席袁珂曾给予高度评价:“(桐柏的盘古学专著)真是洋洋大观,前所未有,这无疑是对中国神话研究所作的一项重大贡献。”
而支撑“万代盘古根源桐柏”论点的是“五把尺子”,即“五个标准”:
一是图腾标准。古籍中盘古神话说“盘古氏龙首……”显然,古代先民崇拜的是龙,认为祖先盘古就是龙的后代,所以,盘古子孙就以龙为图腾标示,千古传承。有关盘古和龙的传说也很多。桐柏山盘古塑像的头部有两只龙角,与“盘古氏龙首”之说如出一辙,而其它的盘古神话流传区别是凤图腾,鸟、鸡图腾,与龙图腾格格不入。具有龙图腾特征的桐柏盘古神话则比较正宗。二是地理标准。古籍中关于盘古神话的记载最早莫过于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其中涉及地名的只有一处,为“盘古死后……血为淮渎……”明显将盘古与淮河发源地相联系。明代学者李梦阳撰文《大复山赋》时,将桐柏山水帘洞以西的一道酷似人形的山脉称为盘古,“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清代学者贡愈淳作《桐柏山赋》曰:“盘古开天而首出……”明确指出桐柏山是阴阳未分、大水茫茫的混沌之时盘古首出开天的地方。唐朝、宋朝编修的《元丰九域志》曰:“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纵观千古典籍,遍查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的方志,唯有桐柏山、淮河源、水帘洞的地理名词与盘古神话密切关联。同时,桐柏山盘古躺卧处还存有一座盘古庙,许多地方还保留着盘古山、盘古洞、盘古斧、盘古井等与盘古神话密切相关的实景地名。三是民俗标准。桐柏民间流传着许多习俗,可以说是原始盘古神话的遗存。如神话传说中,说人类之初是两条鱼变成了两只猿,这两只猿就是“阴阳之始”的盘古夫妇。盘古崇敬祖先,就有了盘古抱二鱼以示崇敬之说。后来,盘古抱鱼之说就形象地演化成了太极图。人们效仿祖先,就形成了民间挂太极图之俗。桐柏民间现在还习惯在门头上、窗户上、院落影壁墙上挂太极图,以示吉利,并有希冀祖先庇佑以辟邪之意。桐柏民俗中嫁女送竹竿、玩狮子吞小孩、玩青龙火龙救众生等都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盘古神话故事元素。四是敬祖标准。在神话流传区,人们对神话人物崇敬程度的高低是判断神话产生根源地是与否的标准之一。在桐柏,人们对祖先盘古的崇敬程度达到了顶点。如桐柏民间传说中正月初一是盘古的生日,这一天祖先盘古要回来过年,需要清静,所以在桐柏初一到初十是不能进行闹新春的游艺活动的,直到正月初十以后才能开始,否则是犯了大忌的。另外,走遍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民间称盘古为王、为帝的多,唯有桐柏山居民称盘古爷和盘古奶,这也反映了桐柏山居民敬祖之意的亲切和深刻。五是活化石标准。现在还挂在人们口头上的神话,被专家称为“活化石”。它的数量多少反映出当地人们对盘古神话的知晓度,这也是判断盘古神话传说根源地的依据之一。经过开展民间文学普查工作,桐柏县搜集出上百种盘古神话。在桐柏的大街小巷、村村庄庄,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论是干部、工人还是农民,都能讲上一段,说上几句盘古神话,都是盘古开天辟地、捏泥造人、滚磨成亲、造衣服、驯牛、降龙、治水、造酒、造农具等,以桐柏山为中心方圆几百里的区域成为盘古神话“活化石”的丰富蕴藏地。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就是盘古文化根源地的特征。
桐柏学者们在用“五把尺子”确立盘古神话根源地的基础上,又从盘古文化形态、发展史及史前史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合研究论证,从而创立了盘古学新学科,为我国神话研究填补了空白。这些重要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及神话学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时任中国神话学会主席的袁珂题词:“中原神话,文化之根,采风寻根,寻到了根。”
据介绍,自2004年以来,桐柏积极开展了申报“中国盘古之乡”的工作。中国民协专家组经过多次赴桐柏考察论证,最终一致认定盘古神话在炎黄时代于河南南阳桐柏山一带成熟,经过文化大回顾,最终定型了盘古神话。2005年5月30日,中国民协正式命名桐柏为“中国盘古之乡”。同时,以桐柏县盘古文化研究会为依托,中国民协还批准在桐柏县建立了中国民协盘古专业委员会,这是中国民协24个专业委员会中唯一的县级委员会。
感悟盘古文化
过去,喜欢听故事的人到桐柏县做客,听到最多的是关于盘古的神话传说;如今,让桐柏人津津乐道的已不仅仅是盘古神话,还有红色文化、佛道文化、淮源文化。四大文化在淮河源头氤氲古今,成为推动桐柏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
提到四大文化的发展,桐柏人都会说,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起到了决定作用。县委书记刘新年认为,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面对一些人对县里致力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解,刘新年经常在各种场合阐述他的“四个不出名”理论:桐柏物产丰富,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却不为外界所知,可谓“富”得不出名;桐柏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老区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一万多名烈士的宝贵生命,但与河南的新县和湖北的红安县这两个将军县不可比拟,与延安、井冈山等地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可谓“红”得不出名;桐柏史称“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山川秀美,但旅游产业发展缓慢,可谓“美”得不出名;桐柏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市最低,财政收入仍属于吃饭财政,但得到的支援还很有限,可谓“穷”得不出名。桐柏老区贫穷落后,表面上看是弱在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上,实质上是历史文化积淀在经济上的折射,即弱在软实力上。2004年以来,桐柏县从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入手,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起了对文化建设的三种认识:即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抓文化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机遇;加强文化建设是一个地方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所在,抓文化就是抓经济,就是抓生产力;加强文化建设是一个地方凝聚干群整体合力,培育地方精神支柱的关键所在,抓文化就是抓精神动力,就是抓社会和谐。在此思想认识的指导下,出台了《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了淮河源文化发展、剧目创作演出、文化保护、扶持文化产业四项专项资金;县财政拿出1000多万元作为前期运筹资金。真正把文化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2005年作为文化建设年,建立了桐柏四大文化研究会等专业机构,把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推动了文化名县建设的扎实开展。
文化设施是展示文化形象、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文化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桐柏按照精品规划、重点实施、规模建设的工作要求,从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在三个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一是培育文化精品工程。桐柏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先后建立过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抓住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积极立项申报,使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修复工程被列为全国百家、全省四家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该项目总投资4000多万元,突出“三军会师、英雄桐柏”这一主题,建成后将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建设文化产业基地。桐柏是中原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利用这一优势,在桐柏建立了全国第六家、河南省唯一 一家佛教学院。三是实施保护性开发。启动了民间文化资源的普查、发掘和保护工作,淮渎庙被列为河南重点文化抢救项目,桐柏皮影戏在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节上荣获六项大奖。在此基础上,分类别、全方位地规划建设了一批突出展现地方文化资源和提升地方文化品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如以展示淮河源文化为主的淮河源文化陈列馆、以展示苏区文化为主的英雄广场均已相继落成,而以展示佛道文化为主的水帘寺、祖始顶、云台禅寺、清泉寺改建工程,以展示盘古文化为主的盘古村、盘古庙建设工程等,目前也均已全面启动和建设。
市场经济下,文化也要创品牌
近年来,桐柏立足挖掘“四大文化”资源,大力推陈出新,打造出一批代表桐柏形象、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品牌。在淮源文化品牌创建上,利用地处淮河源头的独特区位优势,广泛开展沿淮区域的文化学术交流和研讨,建设了淮河源文化陈列馆,成功举办了两届淮河源文化旅游节,使淮源风景名胜区跻身国家级森林公园之列。在红色文化品牌的创建上,与中国摄协达成协议,把桐柏纳入“全国红色之旅”摄影采风活动地,每年在春季杜鹃花开时节和秋季黄岗红叶盛景时节,邀请摄影家聚焦桐柏。为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委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对小说《桐柏英雄》进行改编,拍摄30集电视剧《桐柏英雄》,其中60%的镜头在桐柏拍摄。目前,电视剧剧本创作已经完成,将择机进入拍摄阶段。在佛道文化品牌的创建上,以建设河南佛教学院为契机,积极开展海内外佛教友好交流活动等,举办了水帘寺方丈升座庆典、河南佛教学院奠基仪式等,在全国佛教界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8月14日,160多名国内外神话学专家到桐柏参观考察,他们对桐柏盘古文化赞不绝口。这些文化品牌确立了桐柏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独特地位,树立了桐柏的良好形象,为桐柏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树立“大文化”观念,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努力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桐柏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是“三结合”。一是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围绕淮源风景名胜区和黄岗启母岭红叶风景区建设,突出以山水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主题,先后对淮汉鸳鸯池、松云溪、通天河、启母岭等景点进行了民俗文化、西游记文化、盘古文化的发掘和包装,使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了景区的文化品位。二是与推进城镇建设相结合。县里适时开展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旅游名县等活动,荣获了全省最佳人居环境奖,被授予河南省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三是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相结合。桐柏是亚洲最大的天然碱生产基地,立足于建设中原化工城,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天然碱之都”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该县还先后举办了淮河源文化旅游节、兰花博览交易会等,促成了一大批项目落户桐柏,促进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盘古精神缔造神话桐柏
金秋时节,走在桐柏的大地上,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令人倍感振奋。远古时代,这里是盘古开天辟地、血为淮渎的地方,而今,桐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正在转化为政治经济优势,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新桐柏正在崛起。桐柏县委、县政府正用如椽大笔,书写着这个昔日的贫困县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文化蕴涵魅力,经济彰显活力,两者的紧密结合与互动,使得桐柏有了长足发展。”此次举办盘古文化论坛活动,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把盘古精神在桐柏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什么是盘古精神?盘古精神就是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精神。盘古之所以为万代所景仰,就是因为他有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有一种创新与进取精神。桐柏这些年经济社会的快速迅猛发展,可以说得益于盘古精神,得益于文化产业建设;盘古精神早已在桐柏人民心中扎下深根,并将继续得到弘扬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3年来,桐柏的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5.7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税收收入达到20180万元,比上年增长33%,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7.6%,居南阳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14亿元,同比增长54.7%;农民人均纯收入2732元,同比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63元,同比增长22.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0.9亿元和18.5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3.3亿元和1亿元。目前,已有一大批外地企业进入桐柏,具有明显产业集群优势的碱硝化工、金银矿产、中药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基地已基本形成,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昔日盘古开天地,今天,盘古的子孙在盘古之乡发扬光大盘古精神,唱响盘古文化,弘扬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向世界展示出一幅和谐富强的新画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桐柏会更加美丽富饶,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