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美鹿(甘肃省剧协副主席、文艺评论家)
这部舞剧的演出是如此激动人心:它是美的巡礼,是巨大的艺术享受,是震撼魂魄的心灵体验。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处于巅峰之上的传承与创新。这就是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创新修排之后在北京的全新亮相。
29年前,舞剧《丝路花雨》带着吉祥的花雨出现在所有中国人面前,最早呼唤了中国舞剧的春天。从它开始,中国舞蹈艺术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崭新语汇——那源于敦煌壁画的飞天造型、那反弹琵琶的飘逸舞姿、那变化无穷的多臂菩萨……这一切从创作观念和模式上彻底改观了从那个历史时期向后至今的中国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也因此成为中国舞蹈史真正意义上的里程碑,是当之无愧的“20世纪华人经典”。
经典一经确立,人们便会抬头仰视、心生敬畏。它会变成公认的标尺和模式,自然而然被纳入到难以逾越的“传统”之中。29年的历史岁月、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500场的演出记录,似乎也都证明了这一点。而实际上,传统本身作为一个民族或人类群体衍传而来的精神文化现象,是具有两重性的。一方面它是稳定的、连续的和持久的,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当时、当下和未来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不是一潭死水,它是活态的、发展的、不断增生的,否则怎么会有中华民族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形成和留存下来的精美印记——从服饰、建筑到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应当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丰富多彩的外在表现形态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当中,不变的则是艺术的内核与精神。
在创新修排后的《丝路花雨》中,人们看到,甘肃的艺术家们在这部经典已经达到的巅峰之上,以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心态对其进行了全新解析与再创,将作为“剧”的叙事本体和作为舞蹈本体必不可少的灵性、浪漫与优雅融会贯通,这使观众看到的不再是意念的图解和说教,而是艺术的美、美的艺术。换言之,它让人们重新记起了“美”,面对着“美”,并且在徜徉其间的流连忘返中更长久地记住了“美”。由此我想说,创新修排后的《丝路花雨》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着新的历史。
光阴荏苒,29年后的今天,《丝路花雨》面对的观众更加年轻、更加见多识广、更富有理想和追求,他们的接受与认可才是《丝路花雨》真正的成功。从精神层面来讲,《丝路花雨》在以它独有的艺术品位向世界、向新一代观众证明,中华民族创造过无与伦比的辉煌文明,也经历过太多的苦难沧桑,如同剧中英娘和神笔张一样。然而播洒文明、追求和平、有容乃大,为世界奏响友谊和平之曲的步伐却从未间断,就像那举世闻名、蜿蜒绵长的丝绸之路。从艺术层面来讲,《丝路花雨》让无数观众触摸到了向往已久、魂牵梦绕的敦煌,舞台上所展现的千年洞窟以无以言传的魅力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内心,那是充溢于天地之间、连接着历史与现在的广大艺术之手,那是怎样的一种柔和温暖,又是怎样的一种威力无边啊!正是无数像神笔张一样默默无闻的古代画工让我们感到了神圣与庄严的存在。他们笔下呼之欲出的飞天飘飘飒飒凌空翱翔,他们描绘出的反弹琵琶伎乐天柔婉婀娜顾盼生辉,这一切都被再现于舞剧《丝路花雨》,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观众为其如痴如狂,从此更加迷恋敦煌。敦煌是一部充满诱惑力的浩浩“天书”,有多少艺术家为它所吸引,千万里追寻而来,甚至献出毕生精力,于是才有了我们面前这一部《丝路花雨》。一部舞剧,穿透了时空,穿透了人的精神领域,能如此激发人们心底永久的向往,能让自己成为人们心中珍贵的回忆,还有什么比这更有价值的呢?
艺无止境。艺术和艺术家都必须锐意进取,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使自身焕发勃勃生机。《丝路花雨》当初的创作者和今天的修排者们勇敢和极有智慧地做到了这一点,曾经创造过历史辉煌的《丝路花雨》也将因此而走向无限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