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 慧(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舞蹈》专刊执行主编)
“丝路花雨”,一个梦幻般的名字;
《丝路花雨》,一段古韵优雅的故事;
29年前,一部舞剧《丝路花雨》带给多少人美的梦幻,美的滋养;开启了多少人的艺术视界,引领了多少人对于舞蹈的追求。英娘、神笔张、伊努斯,这些舞剧形象似乎从天外飞来,又如在历史中重生,虽历29载春秋寒暑,他们身上的熠熠之辉仍能穿透时空阻隔,向我们昭示着人性之善,艺术之美。人们喜爱《丝路花雨》,因为它如同祖国在历经10年浩劫后,在人们荒芜的心田中洒下的第一场春雨,绽放的第一束鲜花;人们无法忘怀《丝路花雨》,因为它的故事如此质朴,显示出历史和生活的逻辑;人们对它心向往之,因为它的舞姿是那么新鲜而优美,“反弹琵琶”几乎是那个时期最鲜亮的舞蹈造型,由此,中国舞蹈出现了一种卓尔不凡的舞蹈语言——敦煌舞。
舞剧《丝路花雨》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轰动全国,以至于许多歌舞团体竞相学习搬演;第一代英娘的扮演者贺燕云、付春英等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当红明星。如今,这片大地复苏之际的花雨凭借着2008北京奥运祥云,再次飞进人们的视线,这次它带给人们的又将会是怎样一份心悸和感动?
为了给北京奥运会献上一份厚礼,该剧的演出单位甘肃省歌舞剧院在接到文化部下达的“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参演任务后,集中力量在两个多月内创新修排了这部中国民族舞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修排后的新版于8月3日在天桥剧场的首演,可谓盛况空前。许多观众像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不愿离去,大家拼命地鼓掌喝彩,许多人激动得眼中闪着泪光,观众和舞台融成一片情感奔涌。
这不由得让人感慨和思忖,一部历经29年的舞剧,虽然进行了部分创新修排,但在保持了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人物还是那些人物,核心舞段还是那些核心舞段后,何以依然具有如此强大的艺术感召力和生命力?
当今的中国,处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中,大型舞剧的创作在全国此起彼伏,年产量居世界之最。但是,尽管许多舞剧(包括古代题材)都把剧中男女主人处理成以为可以讨得观众青睐的爱情关系,而事实上效果并不如意。《丝路花雨》中的父亲神笔张是莫高窟的画匠,女儿英娘是善舞的才艺之女,这对男女主人是看似平凡的父女关系,然而,他们却撑开了历史内涵与视觉呈现的第一道帷幕:因为父女亲情关系的表现更加贴近中国人传统的情感经脉,他们的生死离别虽看似普通,却更加真实,而艺术的感染力就蕴藏在这份“真实”之中。
修排新版的《丝路花雨》引进了当红优秀青年舞蹈家汪子涵出演神笔张,并为他设计了展示性格、抒发内心的独立舞段,他扎实的舞蹈功底,投入的戏剧表演,淳朴认真的台风,都为神笔张这个人物不仅增添了许多亮色,更使之生动丰满,尤其是神笔张神游彩绘天堂,与英娘相会极乐世界的第四幕,美轮美奂的佛国伎乐天把神笔张的凄楚心情映衬得催人泪下。原版《丝路花雨》中英娘的“反弹琵琶”、“鼓上献舞”等舞段堪称经典,加上该剧那婉约如歌的主旋律,令人百听不厌,百看不疲。修排新版的英娘扮演者孙秋月,古典舞修养全面,形象姣好,对英娘一角的诠释也丝丝入扣,不温不火,她成功地再现了著名舞段“反弹琵琶”和“鼓上献舞”的精彩。
另外,修排新版的《丝路花雨》以浓墨点染的手法处理群舞段落,无论是序幕中点题画睛的“多臂菩萨舞”,第六幕中的印度女子群舞,还是强人窦虎率领的强盗舞,不仅都起到了群舞在舞剧中应有的情节串联、铺陈情绪的作用,且能独立成篇,有自足的完整艺术性,由此可见该剧在每个局部的精雕细刻之功。
舞剧《丝路花雨》有一个上好的结构基础,虽然有六幕之多,但毫无拖沓冗长之感。尽管情节细密,但全剧节奏紧凑、环扣果断,表现出大手笔的挥洒自如,这也许恰是它常演不衰的奥秘之一吧!愿这一舞剧艺术精品光华永驻,青春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