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形势下,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事业迎来了最佳发展机遇。在这种机遇中,我们有必要思考文艺批评的标准,思考如何创新文艺理论、开创文艺批评新局面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文艺批评标准是一种批评之道,是审美规律,是对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或某种文艺现象怎么衡量的一种尺度。用什么尺度不是问题,关键要看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中国的文艺要发展、要进步,要学习和借鉴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这不等于西方化、美国化。正确的文艺批评出发点是繁荣,落脚点是服务——繁荣中国特色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负责任的批评家要力争做到对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文艺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力争做到用有理有据的批评指导和帮助艺术家遵循艺术规律创作艺术精品,力争做到用循循善诱的说理引领广大群众进行健康的艺术鉴赏。同时,还要以清醒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判断那些五花八门的各种批评,对那些否定一切价值存在的文化虚无主义,对那些用西方的、美国的尺度贬损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的错误思想,对那些盗用批评的名义来炒作自己的不良行径也要开展强有力的批评和抵制。任何观念和流派都不能取代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美学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艺批评,而且必须保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艺批评的权威性。
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的文艺批评标准,要努力遵循艺术规律。我认为当前文艺批评的薄弱之处还是审美的价值取向问题,也可以说是艺术标准问题。我们面对的是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文化现实,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艺术空前活跃的态势。文艺批评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主张文艺批评要分层次,要针对各种不同对象灵活运用美学的历史的标准、道德的情感的标准、法律的规则的标准开展有效的文艺批评。
文艺理论的创新是促进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当务之急,没有适应当前文艺发展复杂局面的理论支撑,文艺批评就难以开创新局面。文艺理论创新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在我国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世界的先进文艺理论进行创新,要强调母体意识和中国化语境;要进行贴近实际的文艺理论创新;要以人为本的文艺理论创新,因为,从人文的、人本的、人性人情的角度展开的批评更容易被作家、艺术家所接受,批评的效果会更理想。
(作者为辽宁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