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艺术报>专题

他唯一的目标就是“跑”进奥运会

时间:2008年07月0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月玲

    在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中国走进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扮演者李兆林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他在银幕上呈现的运动员的力量感和执著,都使人们为刘长春这位漂洋过海“跑”进奥运会的中国人所震撼、所感动。

    要演好这个角色,演员必须擅长短跑,这样才能从形体、动作等方面靠近角色。而李兆林本人就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李兆林说,自己虽然从初中就开始练短跑,也拿过一些名次,但为了演好刘长春这个角色,在电影开拍前,他还是专门到大连进行封闭式训练,找到专业运动员的体能状态。

    参与该片演出的著名主持人吴大维说,李兆林为了这部电影流过汗也流过血。但李兆林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说拍这部电影有多苦,他认为,演员在台前工作得到社会的很多关注,而多少幕后的工作人员也付出同样的辛苦,却默默无闻。令李兆林印象最深的是一场刘长春在轮船上的戏。从中国到美国坐轮船得花上几周的时间,在这几周时间里,刘长春天天都在船头练习。李兆林在船头巴掌大的地方练高抬腿,拍了一天,导演侯咏都不满意。李兆林说,达不到导演的要求,主要是自己的体能赶不上刘长春,但体能又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这并非他付出努力就能做好的。这时导演激将他说,你连这点都跑不了吗?那时,李兆林非常想说我不拍了,可当他向后看时,看到了剧组的所有人,他们也在辛苦地工作着。李兆林说,那天他只睡了1个多小时,可导演比他睡得还少,当他起来的时候,导演已经在选景了。李兆林说,作为演员,他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为了这个角色,李兆林吃了不少苦,腿关节受伤不能跑步了,脚指脱节了,甚至部分头发也白了。

    为了演好角色,李兆林尽可能查找一些关于刘长春的书和纪录片。每天他都对着刘长春的照片看,然后按照刘长春的训练方法训练自己。他说,刘长春的训练方法并不科学,就是“野跑”,踏步式代替摆动式,低头代替抬头。现代科学的跑步方式是抬头的摆动式,刘长春则是低头的踏步式。形成这样的跑步姿势是有原因的。那时的中国人走路不像外国人,都是低着头、哈着腰、含着胸,以表示自己的谦逊。看纪录片就会发现,刘长春跑步的时候是弓着腰的,他的这种姿式让人感觉到一种像豹子一样的力量。

    李兆林说,他学话剧出身,电影演技则稍显生涩,但导演利用他的这种生涩,呈现了人物的生涩和木讷。李兆林说,在电影中他更多的是演他自己。刘长春不爱说话,感情含蓄,很坚强。李兆林认为,这种人物有点像渡边纯一提到的一个词汇,叫“钝感力”。“钝感力”并不是说这个人迟钝,而只是有点儿木讷,对周围的一些困难、阻力视而不见,在他眼里只有目标是最清晰的。刘长春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周围人的误会都不会顾忌,唯一的念头就是要去参加奥运会。

    李兆林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说,刘长春对自己其实挺残忍的:他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出生,可他不会想不到自己逃离伪满后家人将面临什么样的处境,但他还是不放弃自己的奥林匹克梦。李兆林说,他希望自己演的这个刘长春能回头看看,有多少人在支持他。因此,他为人物加了句自省的话,导演认可并修改后,用在了电影里。刘长春说:“我跑了20多年,我给家里挣了什么?除了这些废铁破纸,什么都没有。可我就是想跑,变成一匹马,撒了欢地跑。”李兆林说,这句话能让人物更有质感。

    拍完这部电影,李兆林还没有完全从刘长春的角色中走出来。他说:“我从心里希望刘长春这个人物能活到现在,像他这样的运动员,国家和社会都会给他百分之百的支持,为他提供优越的条件,我想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更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